查看: 4450|回复: 6

引起猪脂肪黄染的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23: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起猪脂肪黄染的因素
猪脂肪黄染发生的原因可主要概括为黄脂、黄疸两种情况。
一.黄脂:
这是一种单纯的与生猪营养代谢有关的,而且只发生于脂肪组织的一种非正常的黄染现象。其形态仅表现脂肪组织呈黄色,背部的皮下脂肪(俗称肥膘)及腹腔脂肪(俗称板油)尤为明显,其他组织均不出现黄色且无异常变化。黄脂也可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分为三种情况:
1.饲料性黄脂:
黄色素性黄脂:
又称单纯性黄脂。猪大量采食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南瓜、棉籽饼、紫云英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易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饲料中的色素,如何引起脂肪变黄,是色素的直接积累还是色素代谢障碍,其机理还不清楚。
黄脂病:
又称组织脂肪炎。此病属于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同时并发脂肪组织的炎症。猪采食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如鱼粉、鱼制品残渣(如鱼肝油下脚料)或蚕蛹粕,易使脂肪变黄;在猪肥育后期饲喂大量的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米糠、玉米、豆饼、亚麻饼等,易使脂肪变黄;全价饲料加工过程经过两次升温,导致脂肪氧化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酸败,易引起脂肪变黄。
上述饲料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缺乏维生素E(抗氧化剂),不饱和脂肪酸易发生腐败,吸收了氢离子并且氧化水解生成醛酸等有毒物质。当生猪饲喂上述饲料一个月以后,即可发生此病,脂肪组织内会形成一种棕色或黄色的小滴或无定形小体,性质为油状或蜡状,一般称为类蜡脂。类蜡质是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具有刺激性,不溶于脂肪溶剂,铁反应阴性,但用一般抗酸细菌染色后呈深红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呈嗜碱性,可引起脂肪组织发炎。而维生素E则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阻止或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所以,供给充足的维生素E可以预防黄脂病。
2.遗传性黄脂:
品种原因,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品种存在遗传缺陷,造成体内色素代谢机能失调引起黄脂。据报道,肉脂兼用型猪多出现黄脂肉。
3.药物性黄脂:
猪在生病时因注射黄色药物制剂,被身体吸收,在未经代谢的情况下进行屠宰而出现黄脂,此种肉有较高浓度的药物残留。









二.黄疸:
是指畜禽体内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出障碍致使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升高,引起全身组织染成黄色。其特征是不仅胴体脂肪组织黄染,而且皮肤、粘膜、组织液、血管内膜、关节囊滑液、肌腱乃至实质器官均染成不同程度的黄色。黄疸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因此,根据病因的不同,黄疸可分为以下几类:
1.传染性黄疸:
全身传染过程(钩端螺旋体病引起)致使胆汁排泄发生障碍,使机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将全身组织染成黄色。
2.非传染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受到破坏,致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而引起的黄疸,常因毒物中毒、血液中的寄生虫(主要是由蛔虫引起)及溶血性传染病等引发。
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结石、寄生虫或肿瘤压迫等阻塞胆管,胆汁排出受阻致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而引起的黄疸。
实质性黄疸:
常见于黄曲霉毒素中毒(饲喂霉玉米、棉子饼中毒)等原因破坏肝细胞结构及其功能以致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多而引起的黄疸。
黄疸形成机理:
黄疸的发生与胆红素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吞噬细胞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可转变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由血液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经过一些酶的作用,可转变为直接胆红素或肝脏胆红素。能够通过肾小球滤过而从尿液排出。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与胆固醇、胆酸盐等一起合成胆汁,并随胆汁经过胆道系统最后排入十二指肠,大部分经氧化后成为尿胆素和粪胆素。一部分在肠内再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大部分重新变为直接胆红素,再参加胆汁合成和排入肠道,小部分直接进入体循环,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体内胆红素的生成和排泄,维持着动态平衡。在某些疾病情况下,造成胆红素过多,转化障碍以及排出受阻,破坏了这种平衡,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增高,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就出现黄疸症状。
三.其他
猪在电麻屠宰过程中,因受电流强度、电压大小、频率高低,及作用部位和作用时间等因素影响,放血不良,屠宰胴体局部黄染或某些散在部位黄染。这种黄染同黄脂、黄疽所引起的黄染有本质区别,应注意鉴别。



黄疸、黄脂肉的鉴别:
感官鉴别:
饲料性黄脂:
黄色素性黄脂:一般为灰黄色或土黄色,仅发生于皮下脂肪及腹腔脂肪,其他组织、器官都没有黄染现象。煮沸这类肉品时,肉汤多半透明,并散发出肉品特有的芳香气味。宰后随着肉尸停放(常温)时间的延长,黄色逐渐变淡甚至消失。
黄脂病:发生于皮下和腹腔脂肪,但色泽则从光亮黄色至淡黄棕色(土黄色)不等。病变脂肪稍呈浑浊,质地较硬。病猪的脂肪具有鱼腥味,加温时更明显。骨骼肌与心肌呈灰白色,质脆,肝脏黄褐色,肾脏灰红色,髓质切面浅绿色。煮沸这类肉品时,肉汤多半混浊,并散发出明显的鱼腥气味。病猪体况不良,一般都比较瘦小。宰后随着肉尸停放时间的延长,其色泽没有明显变化。
药物性黄脂:
皮肤、脂肪及脏器组织均发黄,因药物在身体各部分散浓度不同,其颜色有深浅变化,有药物残留所致的特殊气味。
黄疸:
一般为淡黄色,较黄脂鲜艳。除发生于皮下及腹腔脂肪外,其它如结膜,巩膜、粘膜、肌腱、关节滑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和皮肤,甚至实质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染;并且绝大多数黄疸病例的肝脏和胆道都呈现病理变化,煮沸这类肉品时,肉汤多半浑浊,而肉香的气味却较明显。宰后随着肉尸停放时间的延长,黄色会逐渐加深。
实验室鉴别:
硫酸法:取10g脂肪置于50%酒精中浸抽,并不停摇晃10min。然后过滤,取8mL 滤液置于试管中,加入1020 滴浓硫酸。当存在胆红素时,滤液出现绿色,继续加入硫酸经适当加热,滤液则变为淡蓝色。出现这些现象时就能确定为黄疸。
黄疸、黄脂肉防治:
(1) 合理搭配饲料,鱼肝油量控制在饲料量5%以下,鱼制品残渣量控制在饲料量15%以下,含色素重的饲料要少于料量的30%以下,有条件的每天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
(2) 做好猪寄生虫的防治工作。
(3) 尽量不给猪喂霉变腐败的饲料,防止饲料中毒。
(4) 做好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工作。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5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1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23: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下,希望能帮助大家!
发表于 2009-4-24 15: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大量采食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南瓜、棉籽饼、紫云英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易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
那个玉米不是大多数都是黄色的吗?
怀疑这一点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9: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大量采食含有丰富的黄色素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南瓜、棉籽饼、紫云英等,这些食物中的黄色素易使脂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色
那个玉米不是大多数都是黄色的吗?
怀疑这一点
呵呵
asuar 发表于 2009-4-24 15:35

您想说的意思是一般猪的日粮中都是有黄玉米的,但是并没有引起黄脂是吗?
按我的理解是猪采食了大量黄色素的饲料,黄玉米可能只是个组分,单独饲喂黄玉米未必会引起黄脂,可能猪采食了其他黄色素含量高的饲料共同引起的黄脂。也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发表下自己观点!希望多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20: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资料
强烈建议版主加“精华”

秋深叶一 于 2009-4-27 20:24 补充以下内容

这样的肉能吃吗
如果吃了,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16: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资料
强烈建议版主加“精华”

秋深叶一 于 2009-4-27 20:24 补充以下内容

这样的肉能吃吗
如果吃了,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秋深叶一 发表于 2009-4-27 20:21

期待各位专家的详细解答!不同种类的黄脂,人食用后的危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16: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猪吃了牛油肉会变黄色,但那是饱和脂肪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4 01: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