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9|回复: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与防制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0 11: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新特点与防制对策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虽早已被广大养殖户所重视,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防制,但目前IBD仍在全国广泛流行,而且表现出患鸡日龄明显变宽,临床症状复杂化等流行新特点,为IBD的防制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减少或抑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才能减少疫情带给养殖户的巨大损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对养禽业来说并不陌生。IBD首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所以又称为冈博罗病。此后,该病广泛传播,迅速传遍世界各地。我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有本病的发病报告,现它是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方面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另一方面导致免疫抑制,使多种有效疫苗对鸡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使鸡对病原感受性增加,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新特点
1.1  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
IBD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3周龄前的幼雏发病时有的病程可达2周以上;笼养的3-5周龄雏鸡发病后病程较散养的长;成年产蛋鸡群常呈散发流行。与传统报道的IBD主要发生于2-15周龄,3-5周龄最易感的期限有提前和退后趋势;与习惯认识的IBD发病病程(一周左右,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死亡,4-6天达最高峰,8-9天停息)也有所不同。
1.2  临床症状及病变不典型,出现亚临床型IBD。
幼雏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怕冷扎堆,拉白色稀便,剖检时肌肉出血比较明显,BF变化不大,仅轻度出血、水肿。幼雏发病率低(与母源抗体有关,母抗高者不易发病)、死淘率高(IBD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后雏鸡的免疫机制被破坏,对其它疫病的抵抗力大大减弱)。3-5周龄雏鸡发病后50%的鸡群症状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粪便较正常质软色白,剖检时有的无肌肉出血变化,多数病鸡的法氏囊缺乏物征性病变,肾脏变化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加强饲养管理后多数病鸡不治而愈。育成鸡及产蛋鸡多为散发,以拉稀为主要症状,发病率很低,病死率较高,病死鸡脱水明显,肌肉出血,多数鸡肾脏肿大,法氏囊明显肿胀,其体积可比正常大3-5倍,不同发病天数的鸡其法氏囊差异不大,法氏囊萎缩现象很难见到。由于症状不典型,很容易与新城疫、肾变型传支等传染病相混淆,诊断上应特别注意,最好结合实验室方法诊断。
1.3  流行面积扩大,但就某一地区则呈一高一低势态。
我国自1979年起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发现此病,目前已传遍全国各地,成为养禽业的一大灾害。IBD呈一高一低势态的原因有三:一是某一地区某年度爆发后,耐过(用IBD抗体治愈者除外)后的种鸡就主动获得较高的抗体,通过卵黄传给雏鸡,其雏鸡在易感日龄就有较强的抗IBDV能力,不致于大批爆发;二是发病后,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引起了饲养者的高度重视,严格消毒,加强防疫,使IBD在一定时期内得以控制,而控制的同时,饲养者乗放松了警惕,导致IBD再次爆发。三是毒株的变异。
1.4  免疫鸡群仍然发生IBD。
以前,IBD多见于未免或出现免疫空档鸡群,而免疫鸡群很少发生。但目前,不少鸡场反复多次使用IBD活苗免疫后仍然发病
㐂免疫鸡群发病主要与免疫程序不当(母源抗体很高时免疫)及IBDV出现新的变异株或IBDV毒力增强有关。据报道,目前所用的商品疫苗对我国新分离的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株保护率只有10-70%,而超强毒株的毒力是标准株的2倍以上。有的鸡场出现不免疫不发病,免疫后反而爆发的现象,IBD的爆发与鸡只的体况密切有关,当鸡体的IBD抗体刚处于IBDV保护线时,不免疫的鸡只保持原有抗体,免疫者由于疫苗的中和及接种应激反应,抗体降低,环境中的IBDV就乘机入侵而爆发此病。
1.5  并发症、继发症明显增多,间接损失增大。
在IBD发病的同时,常见新城疫、支原体、大肠杆菌、曲霉菌病等并发感染,致使死亡率明显提高,高者可在80%以上。由于IBD发病后,鸡体内的免疫机制被破坏,降低了机体对其它疾病的抵御能力,容易继发新城疫、支原体、马立克、曲霉菌病,盲肠肝炎等病,有的鸡群不得不全群淘汰,所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IBD发病本身造成的损失。
1.6  IBD无明显季节性和品种间差异,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饲养管理好者,不发病或发病后呈亚临床症状,死亡率低,损失少。反之则死亡率高,损失惨重。
2  防制对策
2.1  严格实施卫生消毒
2.1.1  首先应做好孵化场消毒工作。孵化人员进入孵化室要更衣、帽、换鞋,消毒手脚。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孵化厅。种蛋和盛种蛋的器具进孵化室前必须进行甲醛熏蒸消毒。出雏前对出雏室的存雏器用0.1%过氧乙酸液或其它消毒药进行喷洒消毒。当雏鸡出壳50%左右时,在出雏器内对雏鸡进行甲醛熏蒸消毒。接雏箱要经过0.2%过氧乙酸液或其它消毒药喷洒消毒干燥后再用甲醛熏蒸消毒。
2.1.2  其次是搞好育雏前期的隔离饲养。进雏前对育雏舍要进行彻底消毒,尤其是用被IBDV污染过的场所重复育雏时,更应注意。一切用具、设备经彻底消毒后才能放入舍内。
2.1.3  再者是带鸡消毒,用0.3-0.5%过氧乙酸液或其它消毒药在饲养鸡舍内进行喷洒消毒。无疫情时,7-15天1次,遇到紧急情况可1-3天消毒1次。
2.2  搞好免疫接种
2.2.1  加强种鸡免疫
IBD发病日龄提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幼鸡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高免种鸡卵黄中可长时间携带母源抗体,初生雏的AGP母源抗体价与种鸡抗体价基本相同或稍低。在母源抗体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基础性免疫,逐步建立起坚强的自身保护体系。
2.2.2  制定并严格遵守免疫程序,选用合适、优质疫苗
此病无统一的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是预防IBD的主要途径,由于毒株变异或毒力变化,先前的疫苗和异地的疫苗难以奏效,要根据本地或本场流行情况、鸡群状况、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目前IBD免疫接种的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使用时选择优质的疫苗,否则将会会造成免疫失败。
2.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除消毒和疫苗接种外,在管理措施上要执行全进全出制度。采用优质全价饲料,创造良好的通风、温度、湿度、密度、光照等饲养条件。要加强检疫,尽可能从非疫区引进鸡苗。饲养上要做到人员、用具、料水三固定,减少运输、分群、接种、喂药及其它应激因素,做好其他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合理选择防病治病药物,切勿超量滥用,提高鸡体抗病力。
2.4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发生本病后,对鸡新城疫和马立克氏病的免疫起干扰作用。由于非典型性IBD的发病缓慢,病势较弱,往往不引起重视,按常规进行鸡新城疫免疫,就起不到正常作用,引起一些不应有的损失。要勤于观察,若发现鸡群异常,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5  发生IBD后的措施
2.5.1  改善饲养管理,冬春季节应提高育雏的温度,夏季应降温并减少饲养密度,饮水中加口服补液盐加5%的糖、0.1%的食盐,充分供足饮水,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2.5.2  对全群带鸡消毒,对鸡舍环境彻底消毒。
2.5.3  对病鸡或发病鸡群可采用以下列应急措施。降低病鸡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减少到15%左右),同时维生素加倍;选择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治疗并发症或继发症;对于商品肉鸡群发生IBD时,可以考虑使用IBD高免卵黄抗体制剂,其治疗效果取决于高免卵黄液的质量(即其抗体水平的高低),这是一种被动免疫过程,注入体内的抗体5~7天即可代谢;当将来用作种鸡或商品蛋鸡的鸡群发生IBD时,则不宜用高免卵黄液,否则就有可能将蛋传性疾病人为地引入鸡群,使将来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抗病毒+控制继发感染+消除肾肿。其它疗法,有人曾试用免疫球蛋白、病毒灵及囊复康、板兰根等中药治疗,均取得一定效果,可供参考。
综上所述,要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必须树立科学的综合防疫思想,做好严格彻底的隔离、消毒工作;饲喂新鲜全价饲料和添加营养保健药物,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从种母鸡做起,使雏鸡获得水平高而均匀的母源抗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质IBD疫苗,采用正确的免疫方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暮雨撒江天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4-26 16: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判断此病我们多作对死鸡剪剖,看病理变化来处理,重点是腿部与胸部肌肉病变,还有是法氏囊病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生了病之后打了针还是 死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自己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8 15: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