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82|回复: 25

[技术规范] 传染性法氏囊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6 14: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最早是Cosgrove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啰(Gumboro)镇的肉鸡群中发现的,故又称甘布啰病。根据本病有肾小管变性等严重的肾脏病变,曾命名为“禽肾病”。1970年Hitchner提议,为避免一病多名引起的混乱,统一称之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 病原学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为双RNA病毒科。电镜观察表明IBDV有两种不同大小的颗粒,大颗粒约60nm,小颗粒约20nm,均为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病毒粒子无囊膜,仅由核酸和衣壳组成。核酸为双股双节段RNA,衣壳是由一层32个壳粒按5:3:2对称形式排列构成。
?病鸡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00d以上。病毒耐热,耐阳光及紫外线照射。56℃加热5h仍存活,60℃可存活0.5h,70℃则迅速灭活。病毒耐酸不耐碱,pH2.0经1h不被灭活,pH12则受抑制。病毒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3%的煤酚皂溶液、0.2%的过氧乙酸、2%次氯酸钠、5%的漂白粉、3%的石炭酸、3%福尔马林、0.1%的升汞溶液可在30min内灭活病毒。
二 、流行病学  
?
IBDV的自然宿主仅为雏鸡和火鸡。从鸡分离的IBDV只感染鸡,感染火鸡不发病,但能引起抗体产生。同样,从火鸡分离的病毒仅能使火鸡感染,而不感染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IBD母源抗体阴性的鸡可于1周龄内感染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鸡多在母源抗体下降至较低水平时感染发病。3~6周龄的鸡最易感。也有15周龄以上鸡发病的报道。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
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鸡是主要传染源。鸡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了IBDV的饲料、饮水、垫料、尘埃、用具、车辆、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老鼠和甲虫等也可间接传播。有人从蚊子体内分离出一株病毒,被认为是一株IBDV自然弱毒,由此说明媒介昆虫可能参与本病的传播。本病毒不仅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还可通过污染了病毒的蛋壳传播,但未有证据表明经卵传播。另外,经眼结膜也可传播。
?
本病一般发病率高(可达100%)而死亡率不高(多为5%左右,也可达20%~30%),卫生条件差而伴发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升至40%以上,在雏鸡甚至可达80%以上。
?
本病的另一流行病学特点是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IBD产生的免疫抑制程度随感染鸡的日龄不同而异,初生雏鸡感染IBDV最为严重,可使法氏囊发生坏死性的不可逆病变。1周龄后或IBD母源抗体消失后而感染IBDV的鸡,其影响有所减轻。
三、 临床症状
?
本病潜伏期为2~3d,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发病鸡群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有些病鸡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便。随着病程的发展,食欲逐渐消失,颈和全身震颤,病鸡步态不稳,羽毛蓬松,精神萎顿,卧地不动,体温常升高,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此时病鸡脱水严重,趾爪干燥,眼窝凹陷,最后衰竭死亡。急性病鸡可在出现症状1~2d后死亡,鸡群3~5d达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在初次发病的鸡场多呈显性感染,症状典型,死亡率高。以后发病多转入亚临诊型。近年来发现部分Ⅰ型变异株所致的病型多为亚临诊型,死亡率低,但其造成的免疫抑制严重。
四、 病理变化
?
病死鸡肌肉色泽发暗,大腿内外侧和胸部肌肉常见条纹状或斑块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水肿,比正常大2~3倍,囊壁增厚,外形变圆,呈土黄色,外包裹有胶冻样透明渗出物。粘膜皱褶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随病程延长法氏囊萎缩变小,囊壁变薄,第8d后仅为其原重量的1/3左右。一些严重病例可见法氏囊严重出血,呈紫黑色如紫葡萄状。肾脏肿大,常见尿酸盐沉积,输尿管有多量尿酸盐而扩张。盲肠扁桃体多肿大、出血。
五、诊断
?
本病根据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做实验室诊断。
六、防制
?
1.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卫生措施。
?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体制,全价饲料。鸡舍换气良好,温度、湿度适宜,消除各种应激条件,提高鸡体免疫应答能力。对60日龄内的雏鸡最好实行隔离封闭饲养,杜绝传染来源。

  
严格卫生管理,加强消毒净化措施。进鸡前鸡舍(包括周围环境)用消毒液喷洒→清扫→高压水冲洗→消毒液喷洒(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2-3遍)→干燥→甲醛熏蒸→封闭1~2周后换气再进鸡。饲养鸡期间,定期进行带鸡气雾消毒,可采用0.3%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等,按30~50ml/m3。
    搞好免疫接种。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活苗两类。灭活苗主要有组织灭活苗和油佐剂灭活苗,使用灭活苗对已接种活苗的鸡效果好,并使母源抗体保护雏鸡长达4~5周。疫苗接种途径有注射、滴鼻、点眼、饮水等多种免疫方法,可根据疫苗的种类、性质、鸡龄、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具体选择。免疫程序的制定应根据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方法对鸡群的母源抗体、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便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如用标准抗原作AGP测定母源抗体水平,若1日龄阳性率<80%,可在10~17日龄首免,若阳性率≥80%,应在7~10日龄再检测后确定首免日龄;若阳性率<50%时,就在14~21日龄首免,若≥50%,应在17~24日龄首免。如用间接ELISA测定抗体水平,雏鸡抵抗感染的母源抗体水平应为ET≥350。如果未做抗体水平检测,一般种鸡采用2周龄较大剂量中毒型弱毒疫苗首免,4~5周龄加强免疫一次,产蛋前(18~20周龄)和38周龄时各注射油佐剂灭活苗一次,一般可保持较高的母源抗体水平。肉用雏鸡和蛋鸡视抗体水平多在2周龄和4~5周龄时进行两次弱毒苗免疫。

2.扑灭措施
发病鸡舍应严格封锁,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一次带鸡消毒。对环境、人员、工具也应进行消毒。及时选用对鸡群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改善饲养管理和消除应激因素。可在饮水中加入复方口服补液盐以及VC、VK、VB或1%~2%奶粉,以保持鸡体水、电解质、营养平衡,促进康复。病雏早期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雏鸡0.5~1.0ml/羽,大鸡1.0~2.0ml/羽,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时次日再注射一次。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yisiyi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2-12 14: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非常好,最好补充一下案例
发表于 2009-2-13 15: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2张肌肉出血的照片吧

胸肌出血

胸肌出血

腿肌出血

腿肌出血
发表于 2009-3-24 09: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病鸡缩脖子,呆立,羽毛炸乱
羽毛松乱.JPG
发表于 2009-3-24 09: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氏囊攻读死亡鸡只解剖,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腺胃乳头间有出血点,肌胃角质易剥离,比内弥漫出血
腺胃肌胃.JPG
发表于 2009-3-24 09: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氏囊出血肿大,外观紫葡萄样
法氏囊.JPG
发表于 2009-4-2 23: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冀军琦 于 2009-4-2 23:44 编辑

上传几张图片供大家交流(华南农大毕英佐教授)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09-4-25 13: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9: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氏囊还是从疫苗选择和免疫程序以及隔离消毒方面预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6 22: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全面,照片很形象,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8 13: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