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动物养殖过程中动物健康状况的关注,养殖者对中草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不同的动物对于中草药的吸收情况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一、中医基础理论决定了方剂的组成
中医基础理论是运用了阴阳、五行等朴素哲学理论体系而建立起来的,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阴阳学说认为万物均有阴阳之分,强调动物机体的整体性、对立统一性,阴阳之间又是相互制约的,双方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如果一旦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阴阳过度地偏盛偏衰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在治疗和拟定方剂上应遵循“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
二、微生态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共同之处
现代微生态研究证实,动物体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微生态与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体,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是动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或基础之一。一旦这种统一性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中医阴阳学说与微生态理论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微生态也是强调动物体不仅与外环境统一,而且需取得内环境统一。存在于动物体皮肤、口腔、胃肠道等各处的微生物处于动态的平衡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三、中药的利用吸收依赖与肠道微生态
中药的给药途径大多数是口服,而吸收利用大都是在肠道,因此就必然与肠道微生态发生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中药内含有苷类物质,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大黄的有效泻下成分大黄蒽苷,龙胆所含龙胆苦苷等,但这些苷类化合物由于分子量大,亲水性高,是不易被肠道吸收的,它们必须在肠道内被益生菌水解成苷元,苷元才是被肠道吸收起药效作用的物质。因此,当动物体内益生菌减少时,苷类物质不能分解成苷元,中药的药效就不能完全发挥,这就是为什么中药对于有些动物有效,对有些动物疗效不好,而且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我建议在使用中草药之前可以先调整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例如先服用一些微生态调节药物,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清除体内有害物质,抑制有害菌,维持体内微生态平衡更加有效;益生菌还可以合成许多动物体所必须的维生素,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吸收,以增加中草药应用的疗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