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操作规范
免疫操作规范
一、兽医按照免疫程序,统计免疫对象,制定免疫计划,确定工作日程;
二、在实施免疫前,蒸煮免疫操作器械;准备实施免疫;
三、查看免疫对象数量、状态,确定进行免疫工作;
四、领取疫苗、药剂,带上器械进场;
五、叫上饲养员,从旁协助、监督免疫操作;
六、逐头进行免疫;
七、免疫结束后,做好报表,收拾工具,清理清洗器械;
八、半小时后,观察免疫群体,查看异常,结束工作;
九、做好一周免疫工作总结和下周计划;
十、注意事项:
① 除了汲取疫苗,稀释疫苗,疫苗必须放在冰瓶中保存,保证免疫效果;
② 对于群体处于发病、发烧或其它紧急情况,应及时汇报,及时处理,作出调整,停止并延后免疫工作;
③ 免疫器械一定要拆开清洗干净,尤其是油类疫苗;沸水蒸煮30分钟;
④ 疫苗一般采用现场稀释,逐瓶稀释,按对象数量稀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⑤ 疫苗注射采用一猪一针,严禁手持针头,必须用止血钳或持针钳挟持;
⑥ 疫苗稀释后,要求常温条件下4小时内必须使用完毕;不用时放入冰瓶中,严禁阳光暴晒或直射;
⑦ 严禁注射后用手堵住针孔,防止疫苗外渗;
⑧ 注射疫苗要求按照要求,该颈部、大腿内侧、肌肉、皮下、皮内的严格遵守要求;
⑨ 疫苗注射,要求快进、慢推、快退,注意安全,严禁飞针;
⑩ 严格遵守免疫剂量要求,出现免疫注射剂量不足,要补足;
⑪ 打群体疫苗,要做好记号,不得随意或估计注射疫苗,防止免疫空白;
⑫ 每次作疫苗注射,必须备用肾上腺素,以备及时解救免疫应急;
⑬ 疫苗使用要求不浪费,控制5%以内的浪费;不得出现100%以上的使用;
⑭ 免疫过程中,前后5天不得在饲料中添加结抗免疫的药物,如细菌苗对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病毒唑、左旋咪唑等防碍免疫效果的药物;
⑮ 兽医与防疫员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工作,免疫责任分担,其中防疫员负80%的责任;
兽医诊疗操作规程
一、每日至少3次以上巡视整个猪群,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批示、处理;
二、指导治疗:饲养员有疑问或把握不住的猪病,有兽医根据诊断开出处方,饲养员操作;输液等重大诊疗兽医亲自参与;
三、严禁使用禁忌配伍用药,严禁超量配药,要讲究疗程;
四、饲养员诊疗一天以上不见好转,必须报告兽医处理,兽医诊疗三天以上或出现疾病、传染病、棘手病必须报告场长研究处理;
五、一窝仔猪出现3头以上同症状病变,一栏生长猪出现两头以上同症状病变,由兽医负责处理。重急症归兽医处理;
六、兽医对饲养员使用兽医药物品、药品的使用方法、操作进行指导、管理;
七、出现整窝、整圈猪发病,或群体发病超过5%,或疑似传染病必须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并报告场长;
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
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是疫苗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如疫苗使用不当,仅造成数头免疫效果不好;如疫苗采购、运输、保存不当,至少存在一批以上的猪面临风险;必须切实加强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等管理:
一、疫苗的采购:
① 疫苗由专人采购;
② 疫苗采购定点采购,与供货商形成长期的亲密关系和技术联系;供货商有一定信誉和经济实力;
③ 疫苗只采购有批准文号、正规生产厂家、有批号、质量优质的疫苗;
④ 疫苗需求由猪场每月提出采购计划,在规定时段内采购回场;
二、疫苗的运输
① 运输时限:在中途耽搁事件不超过4小时;疫苗出供货商应注明时间;
② 疫苗运输过程中,严禁紫外线照射、高温、阳光直射等有害处理;
③ 疫苗运输必须保存在冰瓶中;
④ 疫苗运输过程应避免颠簸,避免出现破损,出现破损猪场不签收;
三、疫苗的保存
① 疫苗按种类摆放整齐;
② 疫苗按照保存要求保存,一般冻干苗在零下四度冷冻保存,液体苗保存在冷藏室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