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2|回复: 0

猪痢疾的症状、诊断及治疗,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9 19: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猪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本病可使仔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降低,严重时导致死亡。本病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在全国各地流行,但近几年已少见。这可能与广泛应用“痢菌净”治疗猪腹泻有关。

【流行特点】

本病只发生于猪,最常见于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架子猪,乳猪和成猪较少发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和无症状的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经粪便排菌,病原体污染环境和饲料、饮水后,经消化道传染。易感猪与临床康复70天以内的猪同居时,仍可感染发病。在隔离病猪群与健康猪群之间,可因饲养员的衣、鞋等污染而传播。本病的流行经过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且可反复发病。本病往往先在一个猪舍开始发生,几天后逐渐蔓延起来。在较大的猪群流行时,常常拖延达几个月,知道出售时还可见到新发病的猪。

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可长期危害猪群。各种应激因素,如阴雨潮湿,猪舍积粪,气候多变,拥挤,饥饿,运输及饲料变更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因此崩并一旦传入猪群,很难肃清。在大面积流行时,断奶猪的发病率一般为75%。高者可达90%,经过合理治疗,病死率较低,一般为5%~30%。

【症状与诊断】

(1)不分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但以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康复猪排毒至少有89天。

(2)新疫区可出现无症状突然死亡的病例;老疫区则成慢性经过,病猪反复消瘦,消瘦贫血,生长发育不良。

(3)本病的主要症状时轻重程度不等的腹泻。在污染的猪场,几乎每天都有新病例出现。病程长短不一,通常可分为一下几种:①最急性型此型病例偶尔可见,病程仅数小时,多腹泻症状而突然死万;有的先排带黏液的软便,既之迅速下痢,粪便色黄稀软或呈红褐色水样从肛门中流出;重症者在1~2天间粪便中充满血液和黏液。②急性型大多数病猪为急性型。初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排出黄色至灰红色的软便;继之,发生典型的腹泻,当持续下痢时,可见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及纤维素碎片,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冻状,棕色、红色或黑红色。此时,病猪常出现明显的腹痛,弓背吊腹;显著脱水,极度消瘦,虚弱;体温由高下降至常温,死亡前则低于常温。急性型病程一般为1~2周。③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猪表现时氢时重的黏液出血性下痢,粪呈黑色(称黑痢),病猪生长发育受阻,进行性消瘦;部分病猪虽然可以自然康复,但这样康复后的猪,经一定时间后还可以复发。本型的病程较长,一般在1个月以上。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类症鉴别困难或需进一步确诊时,应进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常用镜检法,即取新鲜粪便(最好为带血丝的黏液)少许,或取小块有明显病变的大肠粘膜直接抹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经火焰固定,以草酸铵结晶紫液、姬姆染色液染色3~5分钟,涂片水洗阴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猪痢疾蛇行螺旋体,或将上述病料1小滴置于载玻片上,在滴1滴生理盐水,混匀,而后盖上玻片,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400倍),发现有呈蛇样活泼运动的菌体时,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虽然与许多猪的腹泻性疾病以混淆,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红痢、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等,在诊断时注意鉴别,但更应与猪副伤寒和猪肠腺瘤病相区别。

1、猪副伤寒

本病多为败血症变化,常在实质器官及淋巴结内有出血点和坏死灶,不仅大肠有严重的纤维素性坏死炎症变化,而且小肠内常有出血和坏死性病灶,粘膜的坏死可累及整个肠壁。病原诊断时可从坏死的组织及肠道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病,而检不出猪痢疾蛇行螺旋体。

2、猪肠腺瘤病

本病又叫增生性肠炎或肠出血性综合征,主要侵害小肠,而大肠的病变不明显,大肠内容物中的血液和坏死碎片来自小肠,取粪便分离培养时,可分离到痰弯曲菌和黏液弯曲菌。

【治疗】

痢菌净为本病特效药。

(1)痢菌净按0.5ml/kg体重,肌内注射,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隔4天行第二疗程。全群一头不漏用药。

(2)由于严重腹泻,病猪群中脱水现象普遍而突出,特别是仔猪,往往因脱水致体内糖、盐、碱的大量丢失,也是其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严重腹泻的仔猪应用自配口服补液盐作饮水;同时腹腔注射5%糖盐水和维生素C共20~30ml,每天2~4次;中猪能腹腔注射的用糖盐水50~100ml/次,连注2~4次,可提高疗效,减少损失。

(3)养猪数量较多的猪场可采用:痢菌净原粉,配成0.5%水溶液,按lml/kg体重作饮水内服,隔6小时一次,第2天再服2次,疗效在92%以上。

【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疫苗,因此主要采用综合性措施来预防、

1、平时预防

包括药物预防和加强管理。

(1)药物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上述药物,虽可控制本病发生,较少死亡,但只能起到短期的预防作用,不能彻底消灭本病。

(2)加强管理

通常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必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检疫1个月。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干燥,粪便及时无害化处理,使用的饲喂器具应定期消毒。

2、紧急预防

在无本病的地区或猪场,一旦发现本病,最好全群淘汰,对猪场彻底清扫和消毒,并空圈2~3个月,经严格检疫后在引进新猪,这样重建的猪群可能根除本病。当病猪数量多,流行面广时,可用微量凝集试验或其他方法进行检疫,对感染猪群实行药物治疗,无病猪群实行药物预防,经常彻底消毒,及时清楚粪便,改进饲养管理,以控制本病的发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xxch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3 03: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