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养鸡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环境因素对养鸡生产的影响愈来愈显著。论文分析了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的三个不同目标与作用,讨论了光环境、空气环境和水环境等主要环境控制的参数,并综述了现代养鸡环境控制技术已经取得的主要成就、发达国家在养鸡环境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养鸡环境领域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鸡舍;环境参数;环境控制;节能减排;动物福利
随着近30年来规模化养鸡的快速发展,养鸡业的集约化、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鸡舍小气候环境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愈来愈大。特别是现代养鸡生产体系中,鸡品种的优良遗传性能不断被强化,品种的更新换代速率加快;而其对小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则是相反,表现为愈来愈差。所以现代养鸡品种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方面呈下降趋势,这就更加要求规模化养鸡的环境控制技术要不断跟上现代养鸡生产的需要,适时调整养鸡环境控制的目标和策略,不断研究开发与应用新型的鸡舍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为现代养鸡业的健康安全生产做好保驾护航和技术支撑作用。
1 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的目标
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的目标归纳起来主要是提高鸡的生产性能、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和保障鸡群和人员的健康等,但从设计与运行管理的角度,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1.1 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的环境控制目标
目前,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的目标大多是从提高鸡群生产性能的角度,从小气候环境条件与鸡群生产性能的相互关系来确定较适宜的环境设计参数取值。例如,鸡舍的温度控制主要寻求在鸡体代谢的热中性范围或避免热应激为控制范围,并以此来设计配置通风、降温与供暖系统的设备容量等。鸡舍的光照控制更是以保持鸡群的高产为目标进行设计与运行管理;有害气体及湿度控制等也是以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来制定设计和运行标准。这种环境控制设计目标可保持鸡群的较高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达到较高产出的目的。但是,现代高产鸡的品种,对小气候环境参数的突然变化的适应力很弱,一些常规的环境控制措施,例如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在高温季节每天上午开水泵的瞬间即会降舍温5 ℃以上,造成鸡的应激,反而影响了鸡的生产性能。这也是现代养鸡生产对环境控制技术提出的一些新要求。
1.2 保障鸡群健康和减少排放的环境控制目标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疫病的不断增多、难控,以及对环境污染控制的重视,对保障鸡群和饲养人员健康等问题逐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鸡舍空气质量、减少鸡舍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加大粪污处理与利用力度等环节的研究与应用。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的目标除了传统的温湿度、光照、噪声等外,特别加强了对有害气体的控制要求。同时,处于对防疫安全和减少交叉感染的考虑,不少大型养殖场又提出了对鸡舍图像的采集、传输与控制要求。此外,出于对鸡群健康的保障与锻炼角度出发,所谓“免(无)应激”的环境控制目标策略,不利于鸡群对环境的适应,而日常控制中可以采用“适量(少)应激”的环境参数控制标准。这种环境控制策略,是从鸡群的健康养殖出发,以减少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增强鸡只自身的免疫功能、有效抵御病毒侵害和保障鸡群健康为目标。
1.3 追求高经济效益的环境控制目标
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代养鸡企业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目标。因此规模化养鸡环境调控的目标不应只是单纯追求高的生产性能,而更主要的是看投入产出比的效果。尤其在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能源价格不断升高的今天,环境控制的目标更应该重视与经济效益的挂钩。追求节能型环境控制技术,确保鸡群健康和较高的生产性能,综合考虑投入与产出关系,调节环境控制参数,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这也是现代养鸡企业借助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才可能实现的环境控制目标。
2 规模化养鸡环境调控的主要因素
影响规模化养鸡的环境参数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的环境控制参数有:光环境、空气环境和水环境三大类。
2.1 规模化养鸡的光环境
光照对禽类的生产影响甚大。在现代养鸡生产中对光照的控制主要从光照时间、光照度、光的颜色(光谱质量)和光照均匀性几个方面考虑。其中,光照时间控制主要采用长日照方法。除了蛋鸡育成期采用8 h短日照光照调控外,其余的产蛋期大多采用16 h光照,肉仔鸡则采用23 h光照制度。这种光照制度的应用,可以维持鸡较高的生产性能,但在节能控制方面考虑较少。光照度方面,因鸡对光照比较敏感,在绝对值上没有高的要求,因此一般采用节能灯即可满足光照度的要求。但在光照均匀性方面,在生产实际中普遍反映有较大影响,同一栋舍,在光照较暗的地方如安装湿帘的位置、鸡笼的下层等,在生产性能方面不如其他光照充足的地方好。说明鸡舍的光照均匀性设计和管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加强。光的颜色对鸡的产蛋率和蛋重方面在前人研究中发现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生产实践中的特殊应用还较少。
2.2 规模化养鸡的空气环境
空气环境对现代养鸡的生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成分(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气流速度等。空气温度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较多,生产上应用也较直观,较容易控制;空气湿度的控制主要还是集中在冬季如何排除水汽和除湿上,对于春秋等气候干燥季节的湿度控制目前重视不够。有迹象表明,春秋季节鸡舍湿度干燥,粉尘浓度普遍升高,导致春秋季节是传染病控制的难点,尤其是空气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携带病原菌粉尘的传播。在空气成分方面,有害气体和粉尘对鸡的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影响问题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如何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的排放,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和实施清洁生产,是现代养鸡生产空气成分因素控制的关键,我国的养鸡设备和通风系统设计在解决舍内鸡群附近的新鲜空气需求方面考虑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在气流速度方面,过去的教科书和我国鸡舍环境标准等在夏季鸡舍环境控制的参数偏低,近年来随着纵向通风系统的普及,在对舍内风速的要求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一般夏季鸡群附近的分速应在1.5 m/s以上为宜,这也是国外鸡舍环境控制的标准。
2.3 规模化养鸡的水环境
水环境因素对规模化养鸡的影响目前主要注重在水的卫生学指标和供水量上,即主要关注水源状况。其他水环境因素,如水温、水分子簇结构、水活性因子等对鸡体内代谢、饲料转化、鸡体健康及生产性能等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通过磁化水、电解水等对鸡的应用和消毒方面的案例研究表明,今后水环境调控可能是鸡舍环境控制的潜力所在。
3 规模化养鸡环境调控技术的主要成就
随着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首先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了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养鸡新工艺模式以来,世界各国相继研发出了不同的工厂化养鸡生产工艺模式和成套的饲养设备,并围绕各国和各地不同的区域气候特点,逐步形成了密闭式、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等不同类型的鸡舍,以及相关的环境调控技术。至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ASAE)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畜禽养殖相关技术标准,并编写和出版了畜禽舍建筑与设备的相关设计系列手册,对畜禽养殖业向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北京红星鸡场的建设为标志,开始大力发展规模化养鸡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适用于南北方不同气候区的多种养鸡工艺模式以及配套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设备。
纵观半个多世纪现代化规模养鸡和相关的环境调控技术的发展,取得的主要技术成就有:
3.1 离地饲养技术
以笼养和网上平养为代表的离地饲养技术,有效解决了鸡与粪便的直接接触问题,大大减少了鸡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传播机会,从工程设施上保障鸡群健康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和卫生防疫条件,为工厂化高密度养鸡创造了基本硬件支撑。
3.2 光照调控技术
蛋鸡生产性能受光照影响大,光照会刺激鸡脑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从而促进卵泡的成熟,并在促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排卵。规模化养鸡场通过光环境的调控,打破了蛋鸡季节性生产的特性,实现了全年均衡生产。
3.3 畜用大风机及纵向通风技术
畜用低压大流量风机的开发应用,不仅保障了高密度养鸡所需的大量新鲜空气的有效供给,并节约鸡舍通风能耗40%~70%。鸡舍纵向通风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使得鸡舍内的风速更为均匀,减少了舍内的通风死角,达到了有效排除污浊气体、除湿和降温的目的,为鸡群创造了良好的舍内环境条件。
3.4 湿帘蒸发降温技术
湿帘蒸发降温技术的开发应用,经济有效地解决了我高夏季炎热地区进行规模化养鸡的技术难题。湿帘蒸发降温加上纵向通风气流组织模式,普遍解决了夏季高温减产和死淘率增加的问题,这是现代养鸡环境调控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
3.5 简易节能鸡舍建设技术
这是具有我国特色的鸡舍建设技术,采用地窗的扫地风和檐口的亭檐效应,有效地组织了开放式鸡舍的夏季通风效果。这种经济节能型鸡舍的研究开发,加速了我国蛋鸡产业的发展,使现代蛋鸡生产技术快速推广到全国鸡场和农户,成为世界蛋鸡生产大国。
3.6 乳头饮水技术
乳头饮水器的研究开发成功,解决了规模化养鸡用水槽饮水所引发的交叉感染和减少用水量与污水排放量的问题,为保持舍内鸡粪干燥和维持舍内良好的空气质量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3.7 粪污处理技术
鸡粪的有效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与利用问题,一直是规模化养鸡环节中未能圆满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尽管在处理技术上进行了大棚发酵、高温干燥、沼气处理等多种模式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但基本还没有达到让规模化养鸡企业可以满意的成熟技术。其最终解决方案应该是走向生态型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之路。
4 发达国家规模养鸡方式及其环境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4.1 动物福利要求与蛋鸡饲养方式的转变
以欧洲为代表的多数国家,近十多年来在动物福利方面的呼声愈来愈高,即要求禁止蛋鸡笼养、给动物以自由等,并于1999年就制定了法律禁止蛋鸡笼养,要求到2012年时在欧盟国家全面禁止笼养。当然,随着2012年的临近,这种要求能否实现,还是推迟实现,目前还很难料定。但关于笼养蛋鸡的替代模式目前已经研究开发了几种,并已在荷兰、德国等欧盟国家的规模化养鸡中开始推广应用。这些模式大多以栖架或多层网架替代笼子,鸡可以在鸡舍内较自由地活动,舍内自动喂料供水、自动环境控制、设产蛋箱自动集蛋。一般在鸡舍外两侧还设有小规模的类似室内的运动场,在天气舒适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进出到运动场上活动。这种多层网架养鸡工艺模式,可以设3~4层叠层网架,饲养密度可达20~25只/m2。由于鸡群的活动量增加,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舍内粉尘浓度等空气质量指标较笼养蛋鸡舍要高3~4倍。在德国,这种养殖模式生产的鸡蛋较笼养鸡蛋的市场价格每打要高0.2欧元,而比户外散养的有机柴鸡蛋的价格每打又要低约0.2欧元。
蛋鸡的动物福利改革和养殖模式创新以德国最为典型,先是在欧盟国家率先提出立法要在2007年先期禁止笼养蛋鸡。但因到2005年末还有约85%的蛋鸡是用叠层笼养模式的,只有约15%的蛋鸡改造成网架或散养模式,很难在2006年实现这些设备的更新,况且,由于成本的提高,蛋价升高,对老百姓不利。因此,在养鸡相关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反对和努力下,加上政府换届,所以又修改了该法律,决定跟欧盟其他国家一起同步实行限制笼养的规定。与此同时,德国相关农业工程研究组织和企业,抓紧研究开发新型替代笼养蛋鸡的福利型养殖工艺模式和成套设备,近年来,仅就畜舍建筑与环境控制技术创新的全国性研讨会在德国是每两年召开一次,近年来该研讨会愈来愈国际化,开始有欧亚不同国家的人员参与。新的养殖工艺模式和环境控制技术不断涌现,大有引领国际新潮流的趋势。这些新的养殖工艺与装备,更加符合动物的行为需求,有利于动物的健康水平的提高,生产性能指标也不错,非常值得我国现代养鸡模式研究开发的参考。
4.2 养鸡环境控制的节能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价格的不断升高,规模化养鸡环境控制的节能问题日益受到养鸡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规模化养鸡的节能型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有:一是提高鸡舍通风系统和设备的效率,降低通风环境控制的运行能耗;以美国为例,近15年来,通过不断对畜用大风机的性能测试和改进,现通风机的效率已提高了20%以上,节能效果非常显著,目前还在不断的改进中。二是在优化鸡舍冬季通风与保温的关系,减少热量损失;通过实施清洁生产等措施,如及时将鸡粪利用舍内空气的余热进行干燥,并输送到舍外,减少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和水汽量,降低冬季的必要通风换气量,而实现节能运行。三是充分利用新能源,如德国政府鼓励采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进行发电和并网,政府高价补助性收购畜禽粪便产生沼气发电的上网价格约为0.16欧元/(kW·h),而养殖场自身用电的价格仅0.08欧元/(kW·h)。他们补助的是最后发电后的能源价格,前期费用不管,只有运行好了才有效益和补助,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利用畜禽粪便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大量新的沼气生产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经验非常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我国目前每年用于畜禽场沼气建设的费用也不少,但主要用在前期建沼气池的补助费用上,至于后期运行好坏没有关注,沼气发电并网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致使多数沼气池建好后,运行效果较差,后期管理没有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