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养猪生产第一大国,但也是名副其实的猪病第一大容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无名高热”综合征等在20世纪的猪病学相关书籍中见所未见,到21世纪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究其原因,一则信息发达,再则不可否认当前猪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国老百姓口中的那块“猪肉”,一个方面药物残留让消费者不放心,另一个方面死猪太多、猪肉太贵吃不起或没得吃。成了当前我国养猪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值得我们养猪人深思。
由于万国引种的荣耀化,疫病检测、卫生消毒、免疫接种、药物保健的形式化,饲料安全、饮水安全、生物安全的口号化,交通运输的便捷化,生猪及其相关产品转运的频繁化,病死动物及其污染物不由自主的商品化等因素的存在,猪病种类多,传播途径广,污染范围宽已是不争的事实,使得猪场成为疫病重重包围中的孤城一座,而猪只则时刻都暴露在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的“干军万马”之中。
众所周知,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并不是所有的猪都发病,其根本原因在于猪只的体质差异。如果猪只体质差,自我调节能力低,不能适应环境变化,则其发病甚至病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凡是致使猪只体质下降、易感性增加的因素均可谓猪病的诱因。
1 猪病诱因
1.1 猪寄生虫病
a、猪蛔虫的幼虫在猪体内移行时可造成肝脏、肺脏等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引起乳斑肝和蛔虫性肺炎,发育成熟后则消耗大量的营养,对寄生部位造成机械性刺激和损伤;b、毛首线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盲肠),由于具有细小的、毛发状的头端,因而常以头部剌入肠黏膜内,引起盲肠和结肠的慢性卡他性炎症,严重时出现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c、猪球虫主要寄生于空肠和回肠,导致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黏膜上常有异物覆盖;d、猪疥螨用其咀嚼式口器刺入猪体皮肤并挖掘隧道,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痒感和炎症,患猪到处擦痒,致使皮肤组织损伤。由此可见猪寄生虫不只是消耗猪只营养,它的存在还会破坏猪皮肤、肠道黏膜、器官组织等天然保护屏障,为细菌等病原体侵入机体打开第一通路。
1.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螺旋状的鼻甲骨结构增加了鼻腔表面积,其黏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黏液腺,可增加吸入气体的温湿度,还有重重过滤和清除尘埃及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猪感染了引发萎缩性鼻炎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及产毒素巴氏杆菌(Pm)就会使鼻甲骨软化或萎缩,黏液分泌减少,从而使鼻腔过滤和清除异物(包括气源性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或丧失,使猪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崩溃(氨气等有害气体及粉尘超标会诱发或加剧这一表现)。
1.3 猪肺炎支原体
猪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有致密的纤毛,正常情况下通过有节律的定向摆动排出机体代谢产物及阻挡吸人性异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呼吸道黏膜还赋有分泌溶菌酶、溶解素、IgA抗体等多种抗菌、抗病毒物质的功能。猪肺炎支原体黏附于气管支气管纤毛顶端,使纤毛麻痹进而脱落,定向摆动及分泌黏液的功能减弱或丧失,清除灰尘及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猪呼吸系统第二道保护屏障遭到破坏,吸入性异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长驱直入,直达肺部。
1.4 免疫抑制性因素
与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猪的机体具有识别和清除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黏膜等途径进入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病毒及毒素等)的功能。一个方面表现为非特异地识别和清除异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则对特殊病原或抗原(如疫苗)产生特异性对抗,当机体再次接触这些物质时可迅速产生抵抗作用。这种功能主要由淋巴结、脾脏、派尔氏结(一种肠内的淋巴集结)及各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免疫组织器官来完成,它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自身内(肿瘤)、外(如病原微生物、毒素等)敌人斗争的防御系统。这就是机体最后一道防线,一旦遭到削弱或解除,机体必然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当前养猪生产中有多种因素时刻都在威胁着这一防线。
1.4.1 理化因素 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等)、重金属(如汞、铅等)、工业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过多摄人会使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射线辐射动物(如长时间的紫外灯照射)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结果因严重损伤造血干细胞而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丧失。
1.4.2 药理性因素 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
1.4.3 营养性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搭配不当,必然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1.4.4 不良应激 已证明在过冷、过热、高湿、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不良应激状态下,畜禽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类固醇)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1.4.5 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 许多病原微生物均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如猪瘟野毒感染可导致胸腺萎缩,B细胞减少;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可损伤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肺泡巨噬细胞是PRRSV主要的繁殖场所,所以易被破坏;根据病理学、免疫组织学和血流细胞计数研究认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病猪确实存在免疫抑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肺泡巨噬细胞对病原的吞噬和清除能力下降,而抑制性T细胞的活力增强,导致呼吸道免疫力减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能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役抑制。 这些因素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
上述猪病诱因可使各个生产阶段的猪经常发生异常的疾病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娩、初生、断奶、运输等应激的猪只为重;而且有这方面问题的猪场更易于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综合征,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在一头猪身上常常可以同时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症状和病变。
2 猪病防接战略
引起猪发病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异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笔者认为,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该尽早放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病治病,没病拉倒”的片面保守思想,必须严格遵循“及时了解,全面分析;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充分增强猪只体质,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2.1 坚持自繁自养,确实需要引进种猪或精液时也应严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自家猪场原本没有的疾病。
2.2 用心加强生产细节管理,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应激。
2.3 坚持全进全出,杜绝连续生产,避免将不同来源的猪只贸然混养;及时清扫栏舍,定期严格消毒。
2.4 饲料营养要均衡;避免饲喂霉变饲料,有效防止重金属、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建议饲喂潮拌料或颗粒料,以降低粉尘。
2.5 定期对自家猪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了解自家猪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保健计划,并坚定不移地认真落实。
2.5.1 默克泰妙欣+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防控猪支原体肺炎、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2.5.2 默克泰妙欣+赛法雷(复方磺胺氯哒嗪钠)防控猪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弓形体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2.5.3 默克泰妙欣+阿西诺(复方阿莫西林)防控猪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
2.5.4 默克泰妙欣+氟本欣等防控猪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痢疾、增生性肠炎、仔猪副伤寒等;
2.5.5 强效伊力佳(伊维菌素+芬苯哒唑等)控制猪群体内各期线虫、吸虫、绦虫及疥螨、血虱等几乎外寄生虫;
2.5.6 爱力蝇(环丙氨嗪)等控制蚊蝇滋扰;
2.5.7 同时辅以强益佳(复方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补充营养,修复损伤组织,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能力。
2.6 根据病原学、血清学调查结果,做好整个猪群猪瘟、伪狂犬病等目前有疫苗而且普遍反映疫苗效果较为确实的疫病的防疫;而对目前还没有疫苗可用的疫病(如圆环病毒感染等)及疫苗效果不确实(活苗不安全,死苗效果差)的疫病(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等),最好能有针对性地实施自家猪场既定预防保健计划,以增强机体体质。
总之,我们只有重视综合改善生产环境,重视培育优质健康猪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猪场疫病的发生,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