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农业厅通报近期对我省饲料质量安全整治及对鸡蛋、鸡肉进行三聚氰胺专项监督监测的情况。对全省的15家规模养鸡场15批鸡蛋、12批鸡肉共27批样品,经三个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法定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而全省抽查的531批次饲料中,有8批次饲料检出三聚氰胺,其中包括鸡、鸭、牛、猪和鱼虾等所有种类的饲料。同时,据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农业部正在拟定饲料原料的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限量值可能界定为15~20PPM(百万分之15~20)以下。据温氏集团所做的相关科研实验数据表明,饲料原料中三聚氰氨含量只要低于15~20PPM,饲料成品料中三聚氰氨通常都在2PPM以下。
现状:目前没有规定限量值可依据
“饲料标准比食品标准还要严格。”广东农之道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显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去年3月份中国出口美国的宠物饲料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后,2007年6月1日,农业部及时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蛋白精”违法行为的通知》,明令严格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坚持饲料中三聚氰胺零检出。一切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要坚决打击。2007年6月14日农业部发布了《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标准,随后组织开展“蛋白精”等非法添加物的专项监测,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蛋白精”的违法企业。今年以来,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地西泮、呋喃唑酮等禁用药物检出率均为零,但在个别蛋白饲料原料中也检测出了三聚氰胺;今年10月16日,农业部重申继续严格执行《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标准,以最严格的标准判定饲料是否合格,凡超过该判定值的非法饲料原料和产品,一律立即组织进行封存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并对违法企业严厉查处,吊销相关证照,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截止10月28日,全国饲料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97%以上。检测标准至今仍为“不得检出”,没有明确规定限量值。
而对于食品业,今年10月8日,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联合发布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每公斤1毫克,其他奶品的限量值为每公斤2.5毫克。
饲料协会:“三聚氰氨是行业潜规则”过于夸大
广东省饲料协会副会长、猪预混料龙头企业旺大集团董事长钟世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的饲料行业一向没有添加三聚氰氨的行为,如果不是去年的美国宠物事件,我省许多饲料企业都不知道三聚氰氨为何物。如果说添加三聚氰氨是行业多年的“潜规则”,那么此说法是夸大和不符合事实的。“我过去很少听说这个名词,行业内的大部分同行也对这个物质不熟悉,并不清楚加进饲料有什么作用。”他表示,在对自己企业进行排查的过程中,也没检出三聚氰氨。“大厂都不可能去添加,而且对原料把控很严,从源头就杜绝了三聚氰氨的流入。”
据了解,我省本次整治行动中,检查企业、养殖场(户)7900个次,抽取饲料531批次进行三聚氰胺专项检测,检测合格率达98.5%。不合格的8批次饲料共6.48吨,原材料全部来自外省,省农业厅已报告农业部以便追溯查处源头。从监督检查检测的结果来看,目前广东饲料产品质量是安全的。同时,广东省农业厅近日组织对全省蛋鸡养殖场进行检查,没有发现三聚氰胺。
农业专家:饲料业要特别关注原料源头
我省著名农业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莫棣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蛋白精”是以“三聚氰氨”、“羟甲基羧基氮”等工业废料为原料生产的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未经农业部审定批准,是非法饲料添加剂,禁止在任何饲料生产中使用,在饲料生产中造假使用“蛋白精”降低了饲料中真蛋白质的含量,影响动物生长,甚至可能对动物产生危害。
三聚氰胺的最大的特点是含氮量很高(66%),食品工业中常常需要检查蛋白质含量,但是直接测量蛋白质含量技术上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所以业界常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通过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也就是说,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就越高。这样一来,名不见经传的三聚氰胺由于其分子中含氮原子比较多,于是就被非法分子所利用。
莫棣华表示,三聚氰胺虽然有毒,但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由于体内特殊的构造,可以将少量三聚氰胺转化为蛋白质被牛羊吸收,且牛羊肾功能强,能顺利代谢毒素,于是也没人去关注。于是造假者扩大应用范围,把三聚氰胺用于出口美国的宠物饲料中,不幸的是猫狗等其他动物没能力代谢毒素,结果毒死了猫狗,三聚氰胺也进入美国FDA的视线。
莫棣华坦诚表示,据他了解,我省的饲料厂没有用“三聚氰氨”作为添加剂。“广东的饲料企业都遵纪守法,为了企业的生存不敢做这些事。”他同时提醒,作为饲料业要特别关注饲料原料:如玉米蛋白粉、国产鱼粉、肉骨粉、复合氨基酸、发酵豆粕(资讯,行情)、发酵棉、菜粕等蛋白原材料是否有掺入三聚氰胺。而作为饲养者要注意饲料生产商在生产饲料时有没有添加蛋白精或使用掺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原料,不要单看其粗蛋白质含量,更要看饲养效果。
企业:原料中完全杜绝不太可能
温氏集团生产技术部副总畜牧师汪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农业部去年6月份发布的只是检测方法,并没有规定限量值,排除人为添加,饲料的各种原料通常都会因各种外界因素而有微量的三聚氰氨残留,他做了大量的原料检测实验,发现完全不检出不太可能。根据温氏集团对饲料原料做过的详细监测中发现,含量多少肯定有一点,有的原料里,含量非常低,检测只有几PPM,最高也只有十几PPM,只有一批原料,有200个PPM,这是极个别的情况,他所做的实验表明,饲料原料中三聚氰氨只要低于15~20PPM,饲料成品料中通常能达到2PPM以下。而这个数值是安全的,不会残留在动物、蛋里。他指出,一定数值内的三聚氰氨在动物身上基本不吸收,除非浓度达到几千PPM,至于这个浓度的确切数据,他们目前正在对此做相关试验。“饲料原料里一点都检查不出三聚氰氨是根本做不到的,国外也做不到。”
汪汉华介绍,目前针对三聚氰氨的问题,公司内部出了规定,只要是高于15PPM浓度的原料,全部退货,而成品料则按照1PPM来进行严管。
农业部:可能制定15~20PPM的限量值 据汪汉华介绍,农业部饲料工业协会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曾组织行业在北京召开一个关于三聚氰氨的研讨会,在会上,大家都认可原料中完全杜绝三聚氰氨很困难,多少会带有一点,因为很多的东西都有三聚氰氨的成分,例如外包装中的编织袋等。当时的会议农业部也有官员参加,会议通过讨论拟定了一个行业内部的三聚氰氨限量值,即饲料原料中低于15~20PPM,就是安全值,可相当于未检出。“这个标准得到大家的认同。”据汪汉华透露,农业部目前也正在做相关实验,究竟在饲料中含有多少的浓度,才会在动物肌肉、蛋里出现残留,且残留多少。要待做出评估后才能出台行业正式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