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蛇毒中毒 --
蛇毒中毒是指被毒蛇咬伤后发生的一种中毒现象。毒蛇的种类很多,在我国有47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大眼镜蛇)、五步蛇、蝮蛇、蝰蛇、龟壳花蛇、竹叶青和海蛇。这些毒蛇中;除海蛇主要分布于近海地区外,大多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而长江以北只有蝮蛇、蝰蛇、龟壳花蛇等少数几种。
蛇毒中毒的发生季节与蛇活动的规律有关。在南方蛇的活动期一般在4—11月间,其中以7~9月最活跃,因此蛇毒中毒在这一期间发病率最高。猎犬及警犬,由于执行特殊任务而进入草丛、树林茂密地区,容易发生本病。
[诊断要点]
犬被毒蛇咬伤的部位以颜面、鼻端和四肢较多见。咬伤部位越接近中枢神经及血管丰富的部位,其症状越重。
其临床症状常因蛇毒种类不同而异。
第一,金环蛇、银环蛇等的蛇毒,都属神经毒。咬伤后,流血少,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轻微,但咬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急剧的全身症状。病犬痛苦呻吟,兴奋不安,全身肌颤,吞咽困难,口吐白沫,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最后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终因呼吸肌麻痹窒息而死。
第二,蝰蛇、蝮蛇、竹叶青等的蛇毒,多属血循毒。局部症状明显,局部剧痛,流血不止,迅速肿胀,呈紫黑色,极度水肿,常发生坏死,肿胀很快向上发展,一般经6—8小时就可扩展至整个头部以至颈部,或扩展至全肢以至背腰部。毒素吸收后,则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少尿、尿闭、肾功能衰竭及胸腹腔大出血,最后因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死。
第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的蛇毒多属混合毒。咬伤后,红肿、热痛和坏死等局部症状明显。毒素吸收后,全身症状重剧且复杂,既有神经毒所致的各种神经症状,又有血循毒所致的各种临床表现,最后都因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
[治 疗]
为防止毒液扩散,于咬伤后立即于伤口上方(向心方向)结扎,但应每隔15~20分钟松绑1—2分钟,以免缺血而发生坏死。咬伤部立即用清水或氨水彻底冲洗,然后用三棱针乱刺或切开扩创,使毒液外流,并检查伤口内有无毒牙,如有毒牙应除去。伤口处敷以季德胜蛇药、南通蛇药,或取独角莲根、七叶一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加醋和酒捣烂,涂于患部。咬伤部周围点注1%高锰酸钾液、双氧水或胃蛋白酶溶液,或用0.25~0.5%普鲁卡因溶液封闭。
为破坏已吸收的毒素,可缓慢静脉注射单价或多价抗蛇毒血清。
此外,应进行受伤部位冷敷,应用止痛药,防止继发感染等对症治疗。
32.流产 --
[病 因]
引起流产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各种机械性损伤。如腹部受到碰撞、冲击、创伤及腹部手术等,极易造成流产。
多种传染病。如患布鲁氏菌病的母犬往往在外表上看不出异常,但在妊娠的45~55天即发生流产,犬瘟热、结核病、传染性肝炎等也使流产的发生率增高。
寄生虫病。母犬患有弓形虫病时,也常可引起流产。
生殖器官疾病。慢性子宫内膜炎,精于和卵子异常,胎盘、胎膜异常等。
母体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机能减退及孕酮分泌量不足等。
另外,如各种全身性疾病和饲喂不当、营养缺乏等均可能引起流产。
妊娠母犬的子宫和胎儿的维系结构是体内较脆弱的部分,任何不利的因素作用于母体后,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是子宫和胎儿。因此,只有全面、仔细地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工作人手,才能确保妊娠安全。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一般比较容易,如发现妊娠母犬不足月即发生腹部努责,排出活的或死的胎儿即可确诊。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病例并不一定能看到流产的过程及排出的胎儿,而只是看到阴道流出分泌物,在妊娠早期发生的隐性流产,由于胚胎已被子宫吸收,阴道也无异常改变。遇有这些情况就要对母犬做全面的检查,先看看营养状况如何,有无其他疾病,然后仔细地触诊腹壁,以确定子宫内是否还存有胎儿。有时母犬所怀胎儿只有一个或几个流产,剩余胎儿仍可能继续生长到怀孕足月时娩出,称之为部分流产。
对流产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只有弄清病因,才能确定病犬能否继续配种和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如患有布鲁氏菌病的母犬,就不能再配种怀孕,即使妊娠了,最终还要流产。病因诊断比较复杂,需要做多项实验室检查,如血清学试验、激素测定、尿液分析、阴道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等。有条件者,还要对流产胎儿做各项检查。因此,母犬流产后,犬主应将产出的胎儿一并送兽医检验单位检查。
[防治措施]
对母犬出现流产征兆时,要采取保胎措施.可给病犬肌肉.注射黄体酮,其剂量为2~5毫克/次,连用3~5天。并进行对症治疗。
如病犬体质虚弱,要及时输液、补糖。体温升高,血象呈炎症变化时,要注射抗生素。对胎儿排出困难、胎衣不下或子宫出血等症状,应注射催产素等催产药物(用量为2—10单位/次)。对胎儿已腐败的病例,除注射抗生素外,还应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生殖道。
为防止流产,配种前应检查母犬有无布鲁氏菌病等传染性疾病。妊娠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对有流产病史的母犬,可在妊娠期间注射黄体酮,预防流产。
33.肝 炎 --
[病 因]
第一,在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胃肠病等经过中,因毒素刺激肝脏而引起。
第二,某些化学有毒药物、农药、霉败食物等作用,而引起肝炎。
[诊断要点]
病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稍高。有的病犬先表现兴奋,以后转为沉郁,甚至昏迷。可视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染。病犬主要呈现消化不良症状,其特点是粪便初干燥,之后腹泻,粪便稀软,臭味大,粪色淡。肝脏肿大,于最后肋骨弓后缘触摸时,病犬有疼痛感,叩诊时肝脏浊音区扩大。采血做肝功能检查时,各项指标都可呈现阳性反应。
一般可根据黄疸,消化紊乱,粪便干稀不定、有恶臭、粪色淡,肝区触、叩诊的变化,初步诊断为肝炎。如能做肝功能检查,则更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防治措施]
(1)消除病因: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停止应用有损肝脏功能的药物等。
(2)保肝利胆:可用25%葡萄糖注射液50~1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2毫升、维生素B1 2毫升、维生素B12 1毫升,1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为促进胆汁排泄,可用人工盐或硫酸镁或硫酸钠10—30克内服。
(3)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可应用谷氨酸,每次内服0.5~2克,1天3次。
34.心肌炎 --
[病 因]
单独发生的较少,大多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风湿症及贫血等。
[诊断要点]
急性心肌炎多以心肌兴奋症状开始,表现为脉搏疾速而充实,心悸亢进,心音增强。病犬稍作运动之后,心跳迅速增数,即使运动停止,仍可持续较长时间。当心肌出现营养不良和变性时,则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的症状,常可听到第二心音显著减弱,多伴发缩期杂音,往往出现明显的期前收缩、心律不齐。当心脏的代偿适应能力丧失时,则病犬的粘膜发绀,呼吸高度困难,体表静脉怒张,四肢末端、胸腹下水肿。如做心电图检查,可见到有明显的变化。
通常根据原发病史,结合心肌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和心机能试验可帮助诊断,即先在安静状态下测定病犬脉搏数,随后在步行5分钟后再测定其脉搏数。在心肌炎时,停止运动2— 3分钟后,脉搏数仍不能恢复正常。若能做心电图检查,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防治措施]
(1)加强护理:病犬要安静休息,停止训练和作业,避免过度兴奋和运动,限制过多饮水。
(2)促进心肌代谢:可用三磷酸腺苷15~20毫克、辅酶A 35~50单位或肌苷25~5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2次。或加用细胞色素C 15—30毫克,加入l0%葡萄糖溶液200毫升中,静脉注射。
(3)对症治疗:高度呼吸困难时,可行氧气吸入;对尿少而水肿明显的犬,可应用利尿剂。
35.骨 折 --
[病 因]
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暴力都可引起骨折。如摔倒。奔跑、跳跃时扭闪,重物轧压,肌肉牵引,突然强烈收缩等都可引起骨折。此外,在佝偻病、骨软症等患病幼犬,即使外力作用并不大,也常会发生四肢长骨骨折。
[诊断要点]
骨折的特有症状是:变形,骨折两端移位(如成角移位、纵轴移位、侧方移位、旋转移位等),患肢呈短缩、弯曲、延长等异常姿势。其次是异常活动,如让患肢负重或被动运动时,出现屈曲、旋转等异常活动(但肋骨、椎骨的骨折,异常活动不明显)。在骨断端可听到骨摩擦音,此外,尚可看到出血、肿胀、疼痛和功能障褥等症状。
在开放性骨折时常伴有软组织的重大外伤、出血及骨碎片,此时,病犬全身症状明显,拒食,疼痛不安,有时体温升高。
根据外伤史和局部症状可以确诊,必要时进行X射线检查或照相。
[治 疗]
(1)紧急救护:应在发病地点进行,以防因移动病犬时骨折断端移位或发生严重并发症。紧急救护包括:一是止血,在伤口上方用绷带、布条、绳子等结扎止血,患部涂擦碘酒,创内撤布碘仿磺胺粉.二是对骨折进行临时包扎、固定后,立即送兽医诊所治疗。
(2)整复:取横卧保定,在局部麻醉下整复。四肢骨折部移位时,可由助手沿肢轴向远端牵引,使移位的骨折部伸直,以便两断端正确复位。此时应注意肢轴是否正常,两肢是否同长。
(3)固定:对非开放性骨折的患部做一般性清洁处理。开放性骨折则在一般处理后,创面撤布碘仿磺胺粉,再装着石膏绷带或小夹板固定。固定时,应填以棉花或棉垫,以防摩擦。固定后尽量减少运动,经3—4周后可适当运动,一般经40~60天后可拆除绷带和夹板.
(4)全身疗法:可内服接骨药(云南白药等),加喂动物生长素、钙片和鱼肝油等。对开放性骨折患犬,可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感染。
36.产后搐搦症 --
产后搐搦症是一种以低血钙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肌肉气强直性痉挛,意识障碍。本病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均可发生,但以产后2~4周期伺发病最多,且多见于泌乳量高的母犬。
[病因]
缺钙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胎儿骨骼的形成和发育需要从母体摄取大量的钙,产后随乳汁也要排出部分钙。如果母犬得不到钙的及时补充,体内就会缺钙,缺钙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最终导致肌肉的强直性收缩。
[诊断要点]
一般是突然发病,没有先兆,病初呈现精神兴奋症状,病犬表现不安,胆怯,偶尔发出哀叫声,步样笨拙,呼吸促迫。不久出现抽搐症状,肌肉发生间歇性或强直性痉挛,四肢僵直,步态摇摆不定,甚至卧地不起.体温升高(40摄氏度以上),呼吸困难,脉搏加快,口吐白沫可视粘膜呈蓝紫色。从出现症状到发生痉挛,短的约15分钟,长的约12小时,经过较急,如不及时救治,多于1~2天后窒息死亡。快速诊断十分重要,结合临床症状,检测血钙含量,如血钙低于0.67mmol/L(6毫克/100毫升)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20毫升(须缓慢注入),同时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剂量为2~4毫克/千克体重)或盐酸氯丙嗪(剂量1.1~6.6毫克/千克体重.次,肌肉注射)控制痉挛。母犬口服钙片或在食物中添加钙剂。
为预防产后搐搦症,在分娩前后,食物中应提供足量钙,维生素D和无机盐等。泌乳期间要注意日粮的平衡和调剂。
以下是一些严重的寄生虫的介绍病理
37.犬巴贝斯虫病 --
本病是一种经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 [病原及其生活史]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有3种:
(1)犬巴贝斯虫:虫体较大,一般长4~5微米,最长可达 7微米。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两虫尖端以锐角相连,每个红细胞内的虫体数目为1~16个。
(2)吉氏巴贝斯虫:虫体很小,多呈环形。卵为圆形,呈梨籽形的很少。一个红细胞内最多可寄生30个虫体。
(3)韦氏巴贝斯虫、:除体形略大外,形态与犬巴贝斯虫相似,或许为犬巴贝斯虫的同义名。
据报道,犬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边缘革蜱、网纹革蜱、美丽革蜱、李氏血蜱和铅色璃眼蜱;吉氏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两种巴贝斯虫都可经卵传递,也可经变态阶段传递。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调查:当地是否有传播本病的蜱,当时是否为蜱的活动季节。病犬是否有遭到蜱叮咬的病史或在其体上抓到过蜱。
(2)临床症状:犬巴贝斯虫病,主要表现为高热,黄疸,呼吸困难。有些病犬脾脏肿大,触之敏感。尿中含蛋白质,间或含血红蛋白。吉氏巴贝斯虫病常呈慢性经过,仅病初发热或为间歇热。病犬高度贫血,但无黄疽。虽食欲良好,却高度消瘦,尿含蛋白质或兼有微量的血红蛋白。病犬常死于衰竭。如能耐过,则于3~6周后贫血逐渐消失而康复。
(3)实验室检查:采病犬耳尖血作涂片,姬氏液染色后检查,如发现典型虫体即可确诊。
[治 疗]
应用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用量为3.5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两天。或用咪唑苯脲,用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或间隔24小时再用1次,或每千克体重用5~7毫克肌肉注射,间隔14天再用1次。
[预 防]
第一,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5ppm溴氰菊酯溶液,每隔7~10天喷淋1次犬体。
第二,对病犬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