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腐蹄病是目前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特别是在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更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治。
1 发病原因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3个。(1)管理不善,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便不及时清除,牛蹄长时间被粪、尿、泥水浸渍,牛蹄软化,修蹄不定期;(2)奶牛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日粮中矿物质钙、磷不平衡(正常比例1.25~1.35∶1)或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导致奶牛四蹄角质疏松,最终造成腐蹄病发生;(3)运动场不平坦,奶牛运动时牛蹄被尖硬异物损伤,被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和结节状梭菌等细菌感染。
2 临床症状
病初病畜表现出频频提举病肢,或频频用患蹄敲打地面,站立时间较短,行走有痛感、跛行。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减退,喜卧而不愿站立。当深部组织蹄、趾间韧带、冠关节及蹄关节受到感染时,跛行加重,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明显,产奶量骤减,生产能力丧失,蹄壳脱落或腐烂变形。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2.1 蹄趾间腐烂
奶牛蹄趾间表皮或真皮的化脓性或增生性炎症。通过蹄部检查可以发现蹄趾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度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病牛跛行,以蹄尖着地。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有的以患部频频打地或蹭腹。犊牛、育成牛和成年奶牛都有发生,但以成年牛多见。
2.2 腐蹄
腐蹄为奶牛蹄的真皮、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表现在两蹄趾中的一侧或两侧。四蹄皆可发病,以后蹄多见。成年奶牛发病最多,全年皆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最多。病牛站立时,患蹄球关节以下屈曲,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肢患病时,患肢向前伸出。进行蹄部检查时,可见蹄变形,蹄底磨灭不正,角质部呈黑色。如外部角质尚未变化,修蹄后见有污灰色或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也有的患牛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而肉芽突出于蹄底之外,大小由黄豆大到蚕豆大,呈暗褐色。当炎症蔓延到蹄冠、球关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步行呈“三脚跳”。化脓后,关节处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病牛全身症状加剧,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产乳量下降,常卧地不起,消瘦,治疗困难。
3 防治措施
生产中应坚持定期修蹄,保持牛蹄干净;搞好环境消毒卫生,创造干净、干燥的环境条件,保护牛蹄健康。保持运动场平整,及时清除异物和粪便。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蹄部的损伤。加强对牛蹄的监测,及时治疗蹄病,防止病情恶化。当畜群中发生感染时,应将病畜从畜群内隔离,以控制感染。在厩舍门口可放干的防腐剂或药液,如2%~4%硫酸铜溶液;硫磺石灰1∶15药浴;潮解的石灰或5份硫酸铜和100份石灰相混,令牛从中经过。饲料中添加二氢碘化乙二胺和尿素或硫酸锌饲喂,对腐蹄病有预防作用。同时要保持日粮平衡,钙磷的喂量和比例要适当,以减少腐蹄病的发生。如已经发病,可采用以下方案尽早治疗。
3.1 蹄趾间腐烂
以10%~30%硫酸铜溶液,或10%来苏儿水洗净患蹄,涂以10%碘酊,用松馏油涂布(鱼石脂也可)于蹄趾间部,装蹄绷带。如蹄趾间有增生物,可用外科法除去,或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增生物上,装蹄绷带,隔2~3天换药1次,常于2~3次治疗后痊愈,也可用烧烙法将增生肉烙去。
3.2 腐蹄
3.2.1 当奶牛患急性腐蹄病时,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进行全身治疗。金霉素、四环素用0.01克/千克体重,或磺胺二甲基嘧啶用0.12克/千克体重,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青霉素250万国际单位,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3.2.2 当奶牛患慢性腐蹄病时,应从牛群挑出病牛,单独隔离饲养。并将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质部腐烂的黑斑,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为止,然后用10%硫酸铜冲洗患蹄,内涂10%碘酊,填入松馏油棉球,或放入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最后装蹄绷带。
3.2.3 如伴有关节炎、球关节炎,局部可用10%酒精鱼石脂绷带包裹,全身可用抗生素、磺胺等药物,如青霉素200~25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或10%磺胺唑钠150~2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7天。
3.2.4 如患牛食欲减退,为消除炎症,可静脉注射葡萄糖,5%碳酸氢钠500毫升或40%乌洛托品50毫升。
3.2.5 当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应用磺胺药和抗生素治疗。磺胺二甲基嘧啶,0.12克/千克体重,1次静脉注射或磺胺嘧啶按50~70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3天。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01克/千克体重,1次静脉注射。为了解除酸中毒,防止败血,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毫升、5%葡萄糖液500毫升、维生素C 5克,1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