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饲料业经营策略的演变 所谓策略便是赢的方法、成功的模式,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台湾饲料业40年来成功经营者是怎麽做到的,未来应该用什麽方法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领先。 鸡、猪、鸭、鹅、牛、羊、鱼、虾、鳗……等经济动物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生活上主要动物蛋白的来源,它是国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指标,它创造了农业产品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值,而这些动物必须依赖饲料才能成长,所以饲料业成了这些畜产业的上游业及火车头,台湾饲料业四十多年来蓬勃发展,大抵可分如下发展阶段,我们并将各阶段之经营策略做一扼要陈述: 一、蛮荒时期(1950年以前) 台湾光复前与光复後数年,农家养几只猪、几只鸡已是大农户了,所谓饲料顶多是残羹剩菜,此际根本谈不上所谓饲料业。 二、萌芽时期(1950-1960) 1950年以後,战争逐渐远离台湾,人们开始为生活努力工作,於是有人多养几只猪,多养几只鸡,也许可供子女学费,也许可多一笔收入,此时光靠剩饭剩菜已不足以供应禽畜饱食所需,因此开始有了人力生产或自制的原料供应,如青饲、豆渣、下杂鱼副产品等,於是有人切碎玉米贩卖,有人乾燥食品副产品贩卖,有人发觉混合数种原料养猪、养鸡可以长得更好,这便是饲料业的萌芽阶段,因为是人力生产原料,人力混合饲料,不需要策略。 三、启发时期(1960-1970) 当禽畜养殖可以赚钱,规模逐渐变大时,便需更积极寻求饲料来源,於是专供饲料原料的人做起粉碎加工、榨油等工作,客户也要求混合好原料再卖给他们,各地小型饲料厂纷纷成立,随市场需求之增加,规模愈来愈大,这时期的经营策略主要为如下二项: (一)机械化策略:当今台湾着名的食品公司,很多就是在这个阶段发迹成功的,他们的经营策略简单一句话便是机械化,开始由一台粉碎机配合一台直立式混合机,以廉价劳力操作,每天大约可生产10~20吨饲料,随着市场扩大,有能力有眼光的经营者引进国外全套先进设备,产量马上增加到日产100~300吨饲料,当时是卖方市场,净获利高达10~20%,加上政府政策协助,培养出很多超大型企业家。 (二)技术合作策略:新兴产品最快发展方式便是与国外先进国家技术合作或合资经营,所以当时还谈不上本土的技术。 四、成熟时期(1970-1980) 高利润高需求的行业,当然有更多的竞争者,资本家相继投入,设备更新,效率更好,技术更进步,养鸭饲料、水产饲料也在这时相继推广成功,更扩大了饲料业发展空间,竞争导致净获利也逐渐下降至5~10%,故致胜策略变得很重要,这些策略简单一句话就是技术,此阶段培养出很多台湾独有的制造技术及一流技术人员,这些技术的演进分述如下: (一)饲料配方计算方法的进步 40年前教科书中谈到饲料成分,就是蛋白质及淀粉价,把两个成分凑够了就可以,後来有了较科学的方块法,以解析联立方程式的原理,算出蛋白质及总可消化营养(TDN),并修正钙磷含量,到了1970年代有了手摇计算机,配方可算的成分增加到5─6项,虽然耗时,但成分更精确,当时一张饲料配方非常宝贵,价值连城,1975年开始有了专业电脑配方,利用线型规划原理,算出最低成本配方(Least Cost Formula),随着电脑软硬体的进步,台湾设计之配方软体也相继问世,配方计算又快又正确,运用技术成熟的人,几乎可为公司多增加2~3%之净获利,演变到最後,人人手边一台电脑,几分钟便算出一张配方,弄得饲料配方满天飞,以前那种神 又宝贵的气氛完全不见了。 对饲料厂而言最低成本之配方,对饲养者而言并不一定是最高利润,影响利润之因素除了饲料外,尚包括饲养成绩、屠体品质、原料价格、饲养方式、品种、气温、饲养密度、性别、管理方式……等,刚好近年来猪、鸡均推出生长模拟模式软体,再与线性规划软体结合後,便可算出不同条件下(动态模拟)之最高利润饲料配方,这项观点预估在往後之饲料配方计算技术中渐受重视与迅速发展。 (二)饲料配方的改善 饲料配方的改善牵涉到添加剂的使用,成分标准的订定,涵盖范围非常大,除了引进国外研究报告,台湾本地之研究机构、研究计划、研究人才非常完整,报告也多,对饲料厂之帮助很大。竹南养殖科学研究所出版有台湾区猪饲养标准,台大畜牧系出版有鸭营养需要量手册,省畜产试验所出版之台湾饲料成分手册,相信对亚洲区之饲料配方计算,均有很大贡献。 (三)大型仓储系统的建立及散装饲料开发 饲料工厂大型化後,原料进出每月高达万吨左右,袋装产品不仅浪费包装成本、运输成本,也浪费大量人力,因此政府在70年代,透过杂粮基金会运作以低利贷款方式鼓励厂商设置大型仓储系统,早期所建均为砖造之圆库,後期所建为以镀锌圆库为主,这些仓储设备遍布台湾各地,也培养出很多仓储建造专家及厂商。 解决了原料入仓作业方式,饲料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马上又进入散装出货的推广,对农户也同样大幅降低饲料成本,发展迄今,猪、鸡、鸭饲料几乎均以散装为主,已没有人愿意去扛袋饲料了,农户之散装桶设备较小(约3─7吨),目前几乎全为FRP材料所制。 随着散装之普遍化,有关散装作业之配套已相当成熟,各型散装车均有人制造,包括有管送式(Pipeline)、倾卸式(Dump Truck)、太空包(Container Bag),至於输送设备也有很多专业厂,负责安装设计,这些厂家也蓄势待发,希望在海外大展身手。 (四)熟化技术的纯熟 饲料原料的熟化方式有烘培、爆裂、乾式挤压、湿式挤压等,以上各项熟化方式均有人引进与改良,目前以挤压方式最普遍,挤压操作可达增加消化、改善粒料品质、灭菌、成型等多项效果,很多现场操作专家藉由经验之累积,将国外设备加以改良,效果更好,产量更大,可生产产品种类更多,台湾制设备也逐渐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五)养虾饲料制造技术的成功 1980年代,台湾被誉为养虾王国,养虾产量世界第一,除了养虾技术一流外,养虾饲料制造技术的确立更是功不可没,台湾的饲料专家所独创的饲料设备已是各国养虾饲料厂争相采用或模仿对象。由於疾病蔓延与污染问题,今天养虾在台湾已没落,但虾饲料厂的整厂输出仍然源源不绝。 (六)养鳗浮水料的制造技术 台湾养鳗主要是外销日本,养鳗饲料制造技术也源自日本,所以基本上以粉状练饵为主,後来日本为提升养鳗饲料之利用率,开发鳗用浮水饲料,同时间台湾养鳗饲料工厂也试做鳗用浮水性饲料,几年来日本仍在摸索之中,使用者不普遍,主要征结在嗜口性,而台湾养鳗已成功推出鳗用浮水饲料,嗜口性佳,效率高,又降低水质污染,期间关键便在机械改良,配方修正及操作技术,很多挤压设备操作员告诉我,即使国外原厂技术人员来台湾,也不会生产此类产品。 (七)镜检技术确立 早期台湾饲料原料掺假很多,影响饲料品质甚钜,1983年邀请国外镜检专家来台讲习,更在农委会彭技正倡导下成立镜检学会,每年成立镜检班,开班授徒,镜检在台湾饲料品管上发挥更大功能,目前几乎听不到有人说饲料会掺假了。 五、战国时期(1980-1997) 此时英雄四起,人人技术纯熟,但市场渐趋饱和,竞争白热化,饲料业已不保证赚钱,获利约在0─6%,并有渐走下坡趋势,於是饲料业进入另一优胜劣败的竞争与整合时期,加上自配料的增加,更冲击饲料业经营状况,每一家饲料厂赢的策略均不相同,谁有优势便取得一片天,反之则惨遭淘汰,这段期间各厂之策略以行销为主,分述如下: (一)垂直整合策略(一条龙) 大型财团经营者,将种畜、饲料、契约养殖、屠宰、畜产加工、超市,整个环节均自己来,各部门产业有可能遇到不景气,但合起来绝对有利可图,更保证饲料业积之迅速成长。 (二)资金运用策略: 上市上柜公司,资金来源较充足,藉由正常之谷物炒作,股票炒作,跨行投资或发挥采购优势,赚取可观之利润。 (三)地区优势: 以前运输成本只占饲料售价之1─2%,目前运输成本随距离之远近差异达2─6%,而饲料业净利润未来可能是在0─3%之间,如果运费能省下来,竞争力便强化,所以饲料工厂之优势经营范围逐渐缩小,因此小型饲料厂的地区优势便很明显,这也是台湾地区性小饲料厂多的主要原因。 (四)服务导向策略: 随着时代进步,饲养户不再是年长者或村妇,取而代之的是经营规模扩大,富有干劲及思考能力的创业青年,因此关心客户的需要,以服务导向的策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颍而出,也可说是顾客第一主义的经营,此阶段稍具规模之饲料厂均编制有售後服务单位,服务项目包括有兽医服务、饲养技术服务、资讯服务,所以说台湾的饲养者的确有福气,整个产业技术水平也因此迅速提升。 (五)饲料厂自动化设备的确立: 初期引进之国外饲料厂设备已有最先进的电脑配方系统及按钮式控制盘,但占地大,配方容量有限,离自动化尚有一段距离,随着工业界推行自动化运动,1986年时,生产力中心与工研院合作,为数家先进饲料厂规划自动化系统及全面监控系统,采用个人电脑与可程式控制器(PLC)组合,效果比国外又好又便宜,使饲料生产猪加省时省力,减少生产损失,生产管理电脑化,配方档更可无限扩充,达到品质稳定、成本降低、提升效率之目的,目前这些技术已移转民间厂商,使用者非常普遍。 (六)精料的兴起与制造技术的进步: 先要有自配户才会有精料的市场,台湾饲料原料几乎全部仰赖进口,原来自配户不多,但随着大宗物资联合采购解散,原料取得很方便,加上农场规模大型化,农户水准提升,自配户随之逐年增加,才开始有精料存在之空间。 精料是泛指所有须经谷物及大宗原料稀释後才能成为完全饲料之产品,可分浓缩料(Feed Concentrate)及基础精料(Base Mix)二种,前者添加量在20%以上,後者在1─6%之间。 台湾原来就有补助饲料工厂及制造技术,以补助饲料生产模式(比照GMP生产流程),加上饲料配方设计理念即形成一套精料专用之设备及技术,与饲料厂比较,他要求更精密的设备,更严格的品管,做到均匀度好、扬尘性少、保存性高且使用方便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 尔今已是战国时期的末期,台湾饲料业遭遇之困境更加突显,主要问题有四: 1. 口蹄疫造成猪肉外销停止,猪饲料势必减少40%。 2. 台币贬值20%,台湾饲料原料99%依赖进口,代表饲料制造之原料成本要提高20%。 3. 面对世贸组织(WTO)之加入,畜产品进口威胁日增,畜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下降,饲料需求也会随之大幅降低。 4. 饲养户不赚钱,客户信用紧缩,饲料厂风险更高。 台湾饲料业四十年走下来,从来没有一次这麽多难题同时呈现,以上问题全非经营之罪,但不幸的是,整个行业却必须自己承担,预估往後歇业或半歇业的饲料厂可能高达20─40%,一个成熟又进步的产业难道就此沉沦? 幸好台湾基本上是一个士农工商并存的社会,中国人对吃又特别讲究,口感很挑剔,要完全接受进口猪肉、鸡肉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饲料业不可能消失,但在这麽艰困的经营环境中,获利率预估可能是-2至3%状况下,想要表现杰出,一定要运用一些过人之策略,以下笔者尝试提用一些方案给大家研究,这些方案不止在台湾,相信整个亚洲地区同业,面对挑战一样用得到。 1. 环保饲料配方 由於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对畜水产品需要急速增加,当人们温饱之後,又急思改变生活品质,当年对营养健康贡献最大的畜水产业,反成环保问题的罪魁祸首,所以能减少环保问题的产品一定是最具前瞻性,台湾已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迄今所知,饲料配方要降低污染主要途径大抵有如下方式: A. 添加除臭剂防止空气异味,加磷鶣减少磷量排泄,控制原料避免重金属污染。 B. 平衡胺基酸、提升消化率及提升营养浓度来降低排泄量。 C. 添加生物制剂,让排泄物经简易处理马上制成有关肥料。 2. 开发新产品 当竞争不大时,成本加上利润便是价格,当竞争激烈时,成本加上价值才是价格。有价值的产品,不会凭空而来,一定要订下目标去研究开发,如下领域应是目前最热门的方向: A. 机能性畜产品 机能性畜产品可分为营养性机能、嗜好性机能及健康机能三种,若能针对某项营养成分之提升,属营养性机能,如高维生素E及硒之鸡蛋;嗜好性机能指提升畜产品口味者,如神户牛排;健康性机能指可达防病功能者,如高碘蛋、DHA蛋者、低胆固醇猪肉等,这些特殊性诉求产品大多可藉由饲料配方之研究设计达到目的,成功的推广将可带来丰厚之收益。 B. 有机畜产品之开发 最近安全无农药的「有机蔬菜」深植人心,事实上有机食品并不单指蔬菜水果而已,鸡、鸭、鱼、肉也可以塑造有机食品,未来透过官方、民间合作,建立有机认证之标准,用清洁卫生无殖留的饲料养出之有机鸡、鸭、猪将有实现之一天。 C. 宠物饲料 虽然台湾已有很多工厂生产精美的宠物饲料,也有外销,可是台湾每年仍进口大量宠物饲料,表示市场仍未饱和,值得大家再做市场开发。 3. 多角化、大型化、集团化: 随饲料市场的逐渐萎缩,新一波的市场整合必然残酷的进行,财团型饲料厂凭其雄厚财力,更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产能以降低成本,同时更强化其垂直整合工作,种畜、饲料、屠宰、食品、通路、原料全部一把抓,必可逐渐鲸吞蚕食市场,其他饲料业将很难与他们竞争。 4. 加入统合经营 即由养殖业者结合饲料业、加工业、流通业彼此合作经营,目前农委会正积极推广统合经营概念,这是一项很正确的选择,美日先进国家统合经营非常成功,经营稳定又保护本土畜牧业,统合过程中饲料业最了解农民,本身又经营概念,出面整合比较容易成功,成功的统合体才有本钱和垂直整合之财团相抗衡,才能继续在饲料业占有一席之地。 5. 策略联盟 每一家公司都有其经营上之缺点,在竞争不大时并不影响其发展,一旦进入高竞争、低利润时期,将会迅速被淘汰,所以两家互有缺失,互有优势之公司彼此结盟经营方式,称之策略联盟。 支持一个饲料企业生存的支柱大抵有财力、技术力、生产力及市场力,不管公司大小,其中一部分缺陷即无法与人竞争,两家公司一定是一方可以弥补对方之缺点才可能形成策略联盟,联盟方式可以合资合营,可以通路共用,可以互买股权,可以技术合作,可以货品互通,可以人员交流,可以代工生产,可以共建新设备,可以共创新市场,方式很有弹性,配合的好,利基存在时,双方立见业积与利润之提升,策略联盟是中小厂对抗大财团时一个很重要的生存之道。 6. 国际化 回想台湾养虾业,忽然间一落千丈,有关养虾人才、养虾饲料厂、养虾机械厂、虾用添加剂商并未因此消失,仍然有其出路,主要原因便是国际化。放眼印尼、泰国、菲律宾、中国大陆、印度均可见台湾养虾业的影响力,同理,饲料业好好运用台湾的经验、台湾的资源、台湾的技术、台湾的人力,应可开创出饲料业的第二春。 7. 配方人员角色重新定位 配方人员在每一家工厂所扮演的角色均不同,在成熟阶段,几乎是一个工厂的重心,经常被高薪挖角,但目前已大不如昔。我今天要探讨的是,如果饲料厂老板愿意调整配方人员角色,配方人员也愿意将自己溶入经营体中,能把饲料厂起死回生的恐怕还是配方人员,以下说明一下这种看法的原因: 一个饲料厂的组织图大部分如图1,配方人员在公司扮演的是功能性角色,就是负责配方计算,开发产品及部分技术服务,但随电脑配方软体的进步,配方人员可以从计算过程中找出原料的机会价格(Opportunity price)及荫蔽价格(Shadow price),由市场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中可看出什麽原料值多少、什麽价格可买、什麽价格可卖、什麽价格可多用、什麽价格会少用,也可以运用同类原料之价值比来预测未来行情变化,从这些资料中与采购人员密切搭配可为公司赚取更多利润,而买来的原料是否符合规格也要配方人员定下标准;若会计人员配合的好,配方人员对产品成本最容易掌握,什麽定位是市场最容易接受的,价格多少最合宜,相信全公司人员中配方人员最清楚,最会拿捏;在饲料生产的关系来看,生产单位的职责便是生产与饲料配方符合的产品来,所以制品好坏,一定要与配方人员密切搭配;电脑上已有配方档、成本档,再建立库存档,产量表,马上就是现成的进销存管理资料,成本及获利也马上知道,所以在会计帐未算出之前,理论上配方人员已预估出来了,马上可用此资料探讨经营问题与改善之道;营业人员贩卖配方人员所设计的产品,卖点在哪里,配方人员最清楚,来自市场的产品评价也是要由配方人员来处理。由前面陈述可看出一个饲料厂的运作,几乎每一个环节均与配方人员有关,可透过配方人员获得更进一步的改进,当饲料利润只存在-2至3%时,公司的任何一点进步,均可左右经营之成败,所以饲料厂的组织图可朝如图2概念修正,配方人员成为采购人员的军师,市场活动的顾问,制造单位的问题解析人,经营决策的提供人,新产品开发的启动者,品管活动的把关者。所以未来饲料厂是否有活力,是否有应变力,是否能赚钱,配方人员的付出影响很大,经营者是应重新思考一下配方人员的定位了。 8. 其他 增加获利的方式,仍应要回归到成本控制,诸如寻求低价原料、配方改进、降低制造费、减少管理支出、运输支出等,牵涉较广,不在此讨论。 不同年代中,有不同的手法来开创局面,再好的经营环境也有人不支倒地,再大的冲击也有人独领风骚。转型中的饲料业,您不要期待有人纾困,要先问自己赢的策略在哪里。 (1988饲料工业技术研讨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