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5|回复: 0

猪口蹄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9 1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同时也是牛、羊、猪等偶蹄兽共患病,人也可感染发病。其特征是猪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不管大小猪均可发病,但以哺乳仔猪死亡率最高常常发生心肌炎急性死亡。本病传染速度迅猛,常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流行,给养殖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1、        病原:

  病原体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其中危害最广是O型,其次为A型,其他五个型不多见的,各型无交互免疫性。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创伤、粘膜,最危险的传染途径为病猪肉制品,泔水。其次是被污染的饲养的用具、及运输工具。病猪水疱液、水疱皮及其淋巴组织中含有病毒数量最多,血液、眼泪、奶、尿、唾液、粪便等都有一定量的病毒存在。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含病毒的组织和污染的饲料、用具等可保持数月的传染性。此病毒对高温和阳光抵抗力较弱,不耐酸和碱,70ºC30分钟或煮沸三分钟都能杀死病毒,2%-3%的烧碱[氢氧化钠]1%-2%的甲醛[福尔马林]溶液都可在短时间内灭活病毒。

2、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ºC精神不振,食欲减少:蹄冠、蹄叉及鼻盘等处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或很快形成淡灰色或淡黄色的水疱,水疱内充满透明或浑浊的灰白色或黄色液体:水泡破裂后表现出血,形成糜烂呈暗红色,边缘附有上皮碎块,此时体温基本就恢复正常了,病猪大多行走困难、跛行,严重的卧地不起。如无继发感染,则可在1个星期左右结痂痊愈。如有继发感染,则蹄壳脱落,鼻盘、乳房上的水疱破裂后形成烂斑:口腔有严重病变的猪,口流涎,唇作唧唧声。哺乳仔猪发病,常因严重的心肌炎和胃肠炎而死亡。

2、        防治:

  1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检疫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病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做好防疫工作,每年冬季加强疫病普查,一旦发现疫病,及时采取扑灭措施,严禁从疫区购猪和肉制产品,严禁用未经煮熟的洗肉水,泔水喂猪。对常流行的疫区,可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但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一致,否则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流行。一旦怀疑发生本病时,应立即上报兽医防疫部门,迅速确诊,划定疫点区域,及时封锁疫区,防止疫病蔓延减少经济损失。病猪及其同栏猪群立即宰杀,内脏及污染物烧毁或深埋,肉煮熟后就地食用,对病死猪最好烧毁或深埋作无害化处理。疫点疫区周围及疫点内尚未感染的猪群应立即注射疫苗,对疫区场地用2%的烧碱溶液进行全方位彻底消毒,每2-3天消毒一次。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死亡后15天,如在没发现新病例,在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2 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扑杀处理,严格消毒,封锁疫区。病情轻的猪,大约经过10天左右基本上可自愈。重症病猪也可试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对症治疗,有一定效果[供参考]

1 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食醋清洗患处,在涂上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在打一些抗生素或磺胺药,解热药治疗,如心脏衰弱时在打上强心药,经数日治疗,绝大多数可收到满意效果。

2 由于病猪即使自愈或好转,也成为带毒传染源,因此对口蹄疫病猪不主张治疗,而按国际惯例及国家规定,发现口蹄疫病猪及同群猪都应立即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以防止大面积扩散和减少整体经济损失。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nety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2 13:0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