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5|回复: 0

怎样预防母猪的死胎和流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7 20: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规模猪场里,母猪的死胎,流产应该控制在7%才是正常。超出这个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只有把这些降到最低,建立少死就是多养的观念,才能减低浪费,提高效益。分析一下,引起母猪死胎,流产的因素不外乎非病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下面作一分析。
一.
非病理性死胎,流产


1
.机械性损伤


1

养猪圈舍的面积小
饲养密度大造成猪多拥挤,易发生互相咬架、冲撞、滑倒引起流产或死胎。


2

疏于管理
放牧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照看不当,怀孕母猪蹦沟与其他猪爬跨,或者用鞭趋打从而造成母猪流产。


2
.营养性因素


1

饲料营养不足
母猪妊娠营养障碍表现在死胎、木乃伊、畸形及低活力仔猪等,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妊娠期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所致。


2

饲料质量太差
一些畜牧养殖户不掌握母猪的科学饲养技术,特别是对后备母猪、哺乳母猪、空怀母猪的饲养阶段所用的饲料质量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常常受传统饲养方法的影响。


3
.管理性因素


1
)母猪发情鉴定不准确,配种时间掌握不适当
,

2
)母猪分娩时护理不善,使母猪发生难产,引起死胎。


4
.遗传性
近亲繁殖或患急性传染病。配种时由于对其种猪血缘档案不清,导致近亲繁殖或患有败血症等急性传染病,也可引起死胎发生。

二.
病理性死胎,流产


1
.乙型脑炎
剖检可见死胎脑积肿水、肿包、或无脑,胎盘水肿,公猪呈睾丸硬化与阴囊粘连、胸腹积水,浆膜表面有出血斑,淋巴结充血或肝脾有坏死灶
.

2
.细小病毒
常见第一胎的生产母猪,个别母猪产前30-10天外表看上去有妊娠,到后来已超过预产期末见生产,最后胎儿因胎儿被母体吸收肚子越来越小。防治措施:免疫接种


3
.伪狂犬
剖检可见肾脏布满针尖出血点,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加,心包液增加,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扁桃体,肝,脾可能有散在灰白坏死点。


4
.衣原体
本病主要由昆虫传播,流产的胎儿及胎衣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死胎儿皮下水肿有出血点,呈暗红色、有水肿和坏死区,肺水肿,表面有大量出血点,肝质脆,有灰白色斑点,死胎体表有一层灰黄色覆盖物。母猪采食、体温等一切正常。治疗方面,可以添加强力霉素300g/T料配合阿散酸100g/T料混合饲料连用15天。或盐酸土霉素1.5kg/T配合TMP100g/T料的连用10天。


5
.猪瘟
死胎、有木乃伊、并大小不一,胎盘上有增厚的多灶性白斑,肺点样突变和肝肿大,间质性肺炎,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灶。

防治措施:药物治疗饲料添力磺胺间甲氧嘧啶800ppm、小苏打200ppmTMP160ppm连用7—10


6
.蓝耳病
常见怀孕后期,胎儿有小面积肺炎病变区、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结肠水样便,皮下水肿,胸腹腔不等量积液,脐部肿大、出血


7
.附红细胞体
死胎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凝固不良,肝肿变性呈黄棕色,淋巴结水肿,体腔积液、个别黄疸。防治措施:
定期饲料中加入四环药400ppm,阿散酸100ppm或土霉素1500ppm,阿散酸100ppm交替使用,


8
.李氏杆菌
死胎除败血症病变外,主要是肝脏局灶部坏死,淋巴结、心肌、脑有坏死灶,延髓和脑脊髓变软,有化脓灶。

防治措施:
饲料中加入恩诺沙星粉600ppm,连用7天。


9
.寄生虫病
例如,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因其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剥夺营养物质,加上此病流行较普遍,严重地危害着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三.
防治管理措施


1.
加强母猪的选育工作加强对母猪的选育工作,凡选作种用的母猪,必须符合选育标准,对存在遗传缺陷、繁殖障碍等生殖疾病的母猪一律淘汰。


2.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在配制母猪日粮时,必须按照母猪的营养标准、妊娠阶段进行合理配制,以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均衡,质量过硬,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


3.
防止有毒有害物质中毒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少用棉籽饼和豆科牧草、葛科牧草;应尽量避免使用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饲料;不要喂发霉变质、有刺激性和冰冻的饲料。


4.
做好环境控制工作在场地选址和畜舍建筑时,不但要考虑有利于环境控制,还应注意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同时还应尽量减少运输、气温、饲养条件的改变等应激反应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胡文辉 + 1 【通过审核】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2 13: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