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外专家预测生猪行情还将持续稳定。但是由于从去年以来,国内各省之间引种活动频繁,导致疾病发生率上升而且复杂,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之下,若不能很好的加以控制则不仅不能取得好的效益反而还会出现亏损情况,尤其是新建猪场。下面就东北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猪瘟、猪伪狂犬病和支原体病免疫确实的情况下,提出一些解决现场问题的有效方案。
1 猪场用药方案
乳猪阶段
①仔猪出生后口服“链霉素”10-20万单位,有效预防细菌性腹泻;
②仔猪出生2天时肌注“铁剂”1.5毫升,防止仔猪贫血;
③仔猪出生后3天、7天、21天各肌注“长效土霉素”0.5毫升,有效防病和改善仔猪断奶成活率及仔猪群的均匀度;
④仔猪出生后7天、21天各肌注“气喘病苗”1头份,根本上解决支原体问题。
⑤如果仔猪发生萎缩性鼻炎和附红细胞体病时,可在断奶时肌注“长效土霉素”1毫升,可明显降低疾病的发生程度。
⑥断奶后2周内,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44”2千克,或每吨饲料中添加125克“泰妙菌素”、3000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
⑦保育猪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严重时(死亡率大于10%),分别在断奶时、断奶后1周、断奶后2周各注射“长效头孢噻呋”0.5毫升。
生长猪及后备母猪
①分别在12周、16周时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44”1~2千克或“泰妙菌素”125克+金霉素2500克+10%氟苯尼考600克或阿莫西林300克,连用1周,有效预防猪只生长过程中死亡;
②后备母猪配种前1周饲料中添加“利高44”1~2千克或“泰妙菌素”125克+10%氟苯尼考600克,可以净化种猪携带的疾病和病原;
③引进种猪时,每头当日肌注“长效土霉素”5毫升,若为长途运输时,装车前每头猪肌注“长效土霉素”5毫升;猪入栏后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44”1~2千克或“枝原净”125克+金霉素2500克+10%氟苯尼考600克,或阿莫西林300克,连续饲喂1~2周,有效控制运输和环境改变的应激过程中的疫病感染;
④引进种猪当日肌注伊维菌素30公斤体重每毫升,彻底清除体内外寄生虫。
种猪阶段
①母猪在妊娠过程中,每吨饲料中添加“草粉”1~3千克,有润肠通便、减少便秘、促进泌乳、减少乳房水肿及改善乳汁质量的作用,并提高仔猪出生重及减少死亡。当母猪已经发生便秘情况时,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草粉”5~10克,1~2天即可恢复正常;
②母猪产前产后各1周,每吨饲料中添加“利高44”1千克,或泰妙菌素125克+金霉素2500克+阿莫西林300克,降低母猪对小猪的感染压力,净化猪群。
③母猪分娩后8小时内肌注“长效土霉素”10毫升,有效控制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的发生,同时对于母猪泌乳和断奶后发情,都有很好的促进和改善作用。
④公猪每年在春秋季节及疾病爆发时,饲料中按照母猪加药标准,每年至少2次,每次连续2周。
2 猪场消毒程序
空舍的消毒程序:①空猪舍的消毒流程:清理设备和有机物→冲洗圈舍→干燥→百菌消;②碘制剂1:300稀释喷洒→过氧乙酸或烧碱喷洒→干燥→安装设备、封闭猪舍→熏蒸→通风3~5天→进猪前24小时百菌消喷洒消毒→猪舍升温→进猪;③碘制剂1:300稀释使用;过氧乙酸0.5%~1.0%,注意设备腐蚀;烧碱3%,注意腐蚀;熏蒸24~36小时,42毫升福尔马林+21克高锰酸钾/立方米。
产房消毒注意要点:
①母猪进入产房前用碘制剂(1:300倍稀释)对全身进行喷洒。
②进入产房的母猪,每周用碘制剂(1:400倍稀释)带猪喷雾消毒1次。
③母猪产后1~3天需要对乳房进行消毒清洗,用碘制剂(1:200倍稀释)或高锰酸钾(1%稀释溶液)进行擦洗。
④仔猪断奶转群后,对种猪限位栏用2%烧碱溶液进行消毒、清洗。
3 猪场的驱虫
猪场(核心群)寄生虫的净化:除出生10日龄以内的乳猪外,全群猪只一次性使用“伊维菌素”,按照33千克体重1毫升剂量肌注,同时结合地面清扫、敌百虫溶液喷洒,每年2次。
种猪群寄生虫的控制:①母猪产前2周,用“伊维菌素”6~8毫升肌注;公猪每年2次“伊维菌素”,各注射8毫升;②引进种猪当日注射“伊维菌素”5~8毫升;种猪在销售前2周时,肌注“伊维菌素”5~8毫升,可有效减少外源感染和提升种猪品质。
生长猪群的驱虫:每个季度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驱虫1次,连续1周,同时小猪保育结束转群时同样驱虫1次。以上4次加1次的驱虫方案,可有效控制猪体内外的寄生虫。
4 现场鼠害控制
鼠药的发展:①第一代鼠药:烈性剧毒鼠药,特点是高效,毒性传代,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2次及多次后产生避饵性,失效;②第二代鼠药:抗凝血杀鼠剂,为多剂量鼠药,特点无避饵性但需多次采食后方可有效;③第三代鼠药:抗凝血杀鼠剂,为单剂量鼠药,特点是安全高效、无避饵性1次采食可杀死老鼠。
大隆鼠药的特点及使用方法:①大隆鼠药:第三代鼠药(英国生产),快速高效,1个疗程7~10天,灭鼠效果高达95%以上,不产生二次中毒,广泛用于养殖场、饲料厂、粮库、仓库、公共环境、社区等;②大隆鼠药使用方法:充分了解老鼠在现场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以确定投饵地点(鼠洞、杂物堆、墙根、畜舍门口、鼠道、水源处等),每个点投20~50克,投饵间隔5~10米。
5 预防霉菌毒素
日粮中含有霉菌毒素通常是由于某种饲料原料遭霉菌污染所引起的。田间的谷物有可能会感染霉菌。干旱应激状态下的玉米对真菌的抵抗力会减弱,这样的玉米更容易遭感染。为了避免霉菌感染,应采取抗病选育、种植密度调整、合理灌溉、杂草防除和合理施肥等措施。
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条,一是温度,一是湿度。任何时候,当环境湿度高于62%,温度高于26℃,并且谷物水分含量高于14~15%,那末感染霉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其中一个例外是镰菌毒素,这种毒素是在较冷(低于21℃)的潮湿环境中产生的。
谷粒破损后更易感染霉菌。谷物种皮破裂暴露胚乳后感染霉菌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谷物收获时应仔细调整机械设备,尽量减少种皮破损,并将异质杂质清除干净。收获到干燥之间的这段时间对谷物来说特别关键,因为此时的水热条件正好适合霉菌生长和毒素产生。因此,谷物收获后应马上干燥,耽搁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
贮藏环境也很重要。存储期间控制真菌感染的关键是湿度。如果谷物存储前已经很干燥,并且存储过程中保持干燥(水分含量小于14%),那么就不大可能滋生真菌产生毒素。对谷仓应保持良好的清洁和维护。因为较热的谷粒会造成水分凝结,利于霉菌生长,所以谷物干燥后,应待其降至空气温度再注入谷仓。饲料和谷物贮藏设备应经常清扫,以免形成死角,部分谷物长期积留,滋生霉菌。
谷物干燥后在装仓之前可考虑采用杀虫剂处理以降低昆虫破坏。加入丙酸之类的真菌抑制剂可防止真菌滋生。但如果加入抑制剂时已有真菌毒素存在,那么抑制剂并不能减轻毒性。它只能抑制以后的真菌的生长。
粉碎饲料最适于真菌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存储粉碎饲料或日粮的时间不应超过10~14天。玉米渣是滋生霉菌的最佳媒介,易滋生镰孢菌,造成镰孢毒素中毒。若怀疑饲料原料或日粮中有真菌毒素污染,最好将饲料样品送交科研单位开放试验室或商业性试验室进行化验,确定毒素水平。
6 几种紧急情况的控制
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发生时:“碘制剂”1:2 500倍稀释饮水1次;“利高44”每吨饲料中添加2千克,连续饲喂1周;及时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及酸中毒死亡。
母猪便秘严重时:饲料中添加“草粉”10~15克/千克饲料,连用3天。
保育猪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严重,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等混感严重时,且保育猪死亡率超过10%以上情况时,断奶时及断奶后1周、2周、3周分别各肌注“长效头孢噻呋”0.5毫升。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