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玉米在特种养殖中的应用
目前,毛皮兽饲养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主要饲养品种为狐、貉、貂。然而随着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和近海渔类资源的枯竭,毛皮兽的主要饲料海杂鱼的价格越来越高,并且供应货源不稳定,冷冻保存成本也较高,所以,开发和利用新的饲料来源和探讨新的饲养方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由部分谷物性饲料和优质鱼粉、肉粉、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通过科学配方和全面平衡营养后配制而成的饲料配方将代替原有的以鱼粉等为主的饲料配方。
但是,新型饲料配方也有其一些问题。因为狐、貉、貂等毛皮兽动物的消化系统比较短小,且主要以消化肉质物料为主,而谷物原料中的淀粉分子聚集成致密的淀粉粒结构,淀粉粒内存在相当比例抗酸抗酶的晶体结构而不利于这些皮毛兽类动物的消化利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是把料蒸熟饲喂,效率低下,无法实现规模饲养。因此,膨化谷物原料,主要是膨化玉米,在特种养殖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合格的全价饲料由膨化后的玉米粉和优质鱼粉、肉粉、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营养组成,通过科学配方和全面平衡营养后配制而成,营养丰富,完全能满足毛皮兽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膨化加工后的玉米,适口性好,并且消化吸收率也很高;它是经膨化熟化的工业制成品,不用蒸煮、熬制,便于使用;形态为完全干品,不会如鲜粥料那样易变质,方便保存,且保存时间较理想,省去了加工饲料的劳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膨化玉米。
玉米作为饲料中最重要的能量源,其籽粒成分含70~75%的淀粉,由于生玉米内其淀粉分子聚集成致密的淀粉粒结构,淀粉粒内存在相当比例抗酸抗酶的晶体结构而不利于动物的消化利用,必须让晶体结构解体(即糊化)才能被酶充分水解而提高消化率。皮毛类动物的消化系统较小,消化酶活性很低,常常因淀粉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影响生产性能。当玉米膨化后,淀粉糊化,使淀粉晶体结构不可逆地被破坏,在动物小肠内迅速吸水膨胀,大大增加了淀粉酶的作用面积和穿透能力,使淀粉的水解速度和消化程度均提高,同时,糊化淀粉大幅度提高了ɑ-淀粉酶的敏感度,使其作用更迅速。
因此,现在毛皮兽动物的饲养行业内基本都采用膨化玉米做料,但其对膨化玉米糊化度要求90%以上,而且产品要求细粉,比乳猪料所用的膨化玉米要求略高。这就对玉米膨化的设备—膨化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玉米膨化的主要原理。
玉米膨化是在水分、热、机械剪切及压力差的综合作用下的淀粉糊化过程。当物料与蒸汽和水混合时,淀粉的非结晶区开始吸水膨胀,通过膨化腔时,迅速升高的温度及螺旋叶片的揉捏使淀粉加速吸水,晶体结构开始解体,氢键断裂,膨胀的淀粉粒开始破裂,变成一种粘稠的熔融体,在出口处由于瞬间的压力降,水分闪蒸使大量的膨胀淀粉粒崩解,淀粉糊化。高温、高压及机械剪切使挤压膨化比其他加工方式产生的淀粉糊化更彻底,一般糊化度可达80~100%,与常规的煮熟工艺相比,能使植物细胞壁破裂,淀粉链更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消化率。影响玉米膨化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是水分、膨化温度、膨化压差及腔内机械剪切力,这也是目前膨化生产可以控制的几个因子。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