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8|回复: 0

养猪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4 10: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场常用化学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

 

药物

给药途径

剂量

磺胺嘧啶钠

内服

70-100毫克/千克, 12

磺胺二甲氧嘧啶

内服

70-100毫克/千克, 12

磺胺甲基异嘧唑

内服

25-25毫克/千克,12

磺胺对甲氧嘧啶

内服

25-50毫克/千克, 11~2

磺胺对甲氧嘧啶

内服

25-50毫克/千克, 11~2

磺胺脒

内服

70-100毫克/千克, 11~2

三甲氧苄胺嘧啶

内服

10毫克/千克

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肌注或静注

20~25毫克/千克,11~2

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注射液

肌注或静注

20~25毫克/千克,11~2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

肌注或静注

20~25毫克/千克,11~2

呋喃唑酮

内服

10~12毫克/千克,12

 

饲料添加

混饲浓度400~600毫克/千克(连续不超过3天)

呋喃妥因

内服

12~15毫克/千克,12~3

卡巴氧预混剂

饲料添加

混饲浓度50毫克/千克

痢菌净预混剂

饲料添加

混饲浓度200毫克/千克(可连续使用3天)

 

注射

2.5~5毫克/千克, 12

喹乙醇预混剂

饲料添加

混饲浓度50~100毫克/千克

诺氟沙星

内服

10~20毫克/千克, 12

 

肌注

10~20毫克/千克, 12

环丙沙星

肌注

2.5~5毫克/千克, 12

 

静注

2毫克/千克, 12

乙基环丙沙星

内服

5~10毫克/千克, 12

 

肌注

2.5毫克/千克, 12

二甲硝咪唑

饲料添加

混饲浓度200~500毫克/千克

青霉素G/

肌注

1~1.5万国际单位/千克, 12

氨苄青霉素

内服

4~14毫克/千克, 12

 

肌注

2~7毫克/千克, 12

羧苄青霉素

肌注

2~7毫克/千克, 12

头孢噻唑钠

肌注

10~20毫克/千克, 13

头孢噻啶

肌注

10~20毫克/千克, 13

红霉素

内服

20-40毫克/千克, 12

 

肌注/静注

1~3毫克/千克, 12

泰乐菌素

肌注

2~10毫克/千克, 12

 

内服

100~110毫克/千克, 12

 

饲料添加

混饲浓度100~500毫克/千克

盐酸林可霉素

内服

10~15毫克/千克, 13

 

肌注或静注

10毫克/千克, 12

氯林可霉素

内服或肌注

5~10毫克/千克, 12

硫酸链霉素

肌注

10毫克/千克, 12

 

内服

0.5~1/, 12

硫酸庆大霉素

肌注

1~1.5万国际单位/千克, 12

 

内服

1~1.5毫克/千克, 3~4

硫酸卡那霉素

肌注

10~15毫克/千克, 12

 

内服

3~6毫克/千克, 12

硫酸多粘菌素B 

肌柱

1日量, 1万国际单位,/千克, 12

 

内服

仔猪2000~4000国际单位/千克, 12

 

猪场常用化学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

 

药物

给药途径

剂量

硫酸多粘菌素E

肌注

1日量, 1万国际单位/千克, 2

 

内服

1.5~5万国际单位/千克

 

乳腺炎乳管注入

5~10万国际单位

四环素

饮水

110~280毫克/

 

混饲

200~500毫克/千克

 

静注

2.5~5毫克/千克, 12

 

内服

10~20毫克/千克, 12~3

土霉素

饮水

110~280毫克/

 

混饲

200~500毫克/千克

 

肌注或静注

2.5~5毫克/千克, 12

 

内服

10-20毫克/千克, 13

金霉素

内服

10~20毫克/千克, 13

 

混饲

200~500毫克/千克

氯霉素

内服

10~20毫克/千克, 12

 

肌注或静注

10~20毫克/千克, 12

精制敌百虫

内服

80~100毫克/千克

盐酸左旋咪唑

内服

7.5毫克/千克

 

皮下,肌注

7.5毫克/千克

磷酸左旋咪唑

内服

8毫克/千克

 

肌注/皮下注射

8毫克/千克

丙硫咪唑

内服

10~20毫克/千克

伊维菌素

内服

0.3~0.5毫克/千克

 

皮下注射

0.3毫克/千克

 

 

 

 

 

 

 

 

 

 

 

 

 

 

 

 

 

 

 

 

 

 

 

 

 

 

 

饲料中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饲料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养殖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主要要求有优质蛋白质、合理的氨基酸比例、全面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认为这样的饲料就可以养好猪。现阶段大部分猪场都是购买预混料,然后自己添加玉米和豆饼(粕)。一旦出现问题,首先怀疑是预混料的质量问题,这样有可能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其实饲料出现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所采购的原料质量问题。因为,玉米和豆粕中含有很多种霉菌毒素,特别是在阴雨潮湿季节收获的作物,由于本身含水份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霉菌大量繁殖。除使饲料的适口性下降,营养价值降低外,还会产生多种霉菌毒素。有的原料眼睛看上去就有霉变的黑点,这样的饲料霉菌毒素含量一定非常高。实际上,肉眼所能观察到的霉变已经很严重了,而肉眼看不到霉变或没有发霉的气味不一定没有霉菌毒素。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种类繁多,已知的有200多种。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菌素等。不同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不尽相同。现就这几种毒素分别作一下介绍。

 

1.黄曲霉毒素:这是一中最为常见的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

产物,根据在紫外线下发生荧光的颜色,可将黄曲霉毒素分为B1B2G1G2M1

M2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含量最大,毒性最高,可引起动物的肿瘤。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可寄生于玉米、大豆、花生、棉籽,其中以玉米的含量最高。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采食后,迅速被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约0.51小时在肝脏可达到最高浓度。毒素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所以肝脏的受害最严重。

临床症状:急性中毒猪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差,口渴、异嗜、腹泻粪便带血、弓背、腹部卷曲、可视粘膜磺染、皮肤充血、出血,有时步态强拘。严重的猪不食、后肢无力、可视粘膜苍白,肛门便血,有时有神经症状,沉郁或兴奋,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等。出现此症状后迅速死亡,个别猪可拖延2-3天。

慢性中毒猪虽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由于黄曲霉毒素可破坏免疫系统的细胞,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非常容易继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在临床上常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病和消化道疾病,而且难以治愈。妊娠母猪容易流产、产死胎、木乃伊等。断奶猪或后备母猪发情不正常、或不发情

病理变化:急性中毒猪主要表现为贫血和出血。肝脏肿大,色变磺、质地脆弱;心脏、肌肉、粘膜、皮下有出血点、出血斑;肾出血;胸、腹腔出血、积液等。慢性中毒猪可见全身黄疸和肝硬变。

我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B1在玉米和花生饼中的含量不得高于0.05毫克/

千克。全价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不得高于0.02毫克/千克。

2.  T-2毒素T-2毒素是单端孢霉素类中的主要毒素之一,是三线镰刀菌、拟技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等的有毒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T-2毒素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使分裂旺盛的骨髓细胞、胸腺细胞及肠上皮细胞坏死,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导致贫血、出血。由于T-2毒素能刺激肠道粘膜,因此可引起猪的呕吐和腹泻。

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猪表现为拒食、呕吐,严重时可见口腔粘膜坏死。慢性中毒主要为消化不良,生长停滞,僵猪比例明显升高。

病理变化:表现为肝、肾和胃肠道的坏死和出血。十二指肠和空肠卡他姓炎症和水肿、出血、水肿。心外膜出血、子宫萎缩。

3.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首先从玉米中分离出来。主要是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于镰刀菌毒素类。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其强度约为雌激素的的十分之一。他可促进子宫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

临床症状: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母猪与去势母猪初似发情现象,阴户红肿,阴道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严重者阴道和子宫外翻,甚至直肠和阴道脱垂,乳腺增大,泌乳母猪泌乳量减少或无乳。

亚急性中毒表现为母猪性周期延长,产仔数减少,仔猪体弱、流产、死胎和不育。存活的小公猪出现睾丸萎缩,乳腺增大等雌性化现象。公猪和去势公猪也呈现雌性化现象,表现为乳腺增大似泌乳状,包皮水肿和睾丸萎缩。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在生殖器官。母猪阴户肿大,阴道粘膜充血、肿胀,严重时阴道外翻,阴道粘膜常因感染而发生坏死。子宫肥大、水肿,子宫颈上皮细胞成多层鳞状,子宫角增大,变粗变长。病程长者,卵巢萎缩。乳头肿大,乳腺间质水肿,睾丸萎缩。

 

4.赭曲霉毒素:基本上与黄曲霉毒素相似。

5.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史,可建立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毒素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测试。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相对容易,而T-2毒素的测定主要依靠可疑饲料提取物进行的动物试验,观察其呕吐反应。玉米赤霉烯酮的生物学测试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是很容易。

 

6.预防和治疗

母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现中毒症状的猪应该立即停止饲喂可疑饲料,更换优质配合饲料和青绿饲料,补充维生素ACE,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并用止血药物。

预防则主要是不使用发生霉变的饲料及原料,或清除饲料中的毒素,适当添加防霉剂、或霉菌毒素吸附剂如沸石粉,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季节。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2 05:1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