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46|回复: 1

监测及淘汰带毒种猪在猪瘟防制中的重要意义(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5 23: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监测及淘汰带毒种猪在猪瘟防制中的重要意义:::::

    刘有昌1,金 萍1,王传彬1,王 莉2
(1.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北京 100094;2.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兽医工作站,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世界范围的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在我国按照《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猪瘟病毒被列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中的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目前,猪瘟仍是威胁我国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而且也是引起其它疾病的病因之一。
猪瘟病毒没有型的区别,只有毒力强弱之分,分强毒、低毒、持续感染及无毒毒株或免疫用毒株。根据Carbrey等的报道,强毒力株、低毒力株、持续感染毒株及无毒力或免疫用毒株分别占45%、27%、6%和22%。持续感染毒株可引起高滴度病毒血症,但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另外,有的毒株毒力性状不稳定,通过猪体传代后可使毒力增强。近年来从温和型猪瘟和无名高热病猪分离到猪瘟病毒,经接种易感猪,连续传代几次后毒力增强。低毒力毒株可导致慢性感染,感染猪可终身排毒。猪瘟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造成死胎和仔猪猪瘟。
猪瘟的基本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广泛的出血、梗塞和坏死等病变。本病毒只感染猪和野猪,任何品种、类型、年龄的猪均易感,发生无季节性,潜伏期长短不一,约2~21天,平均约4~10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或者是最急性、急性、慢性猪瘟。临床表现是由猪体感染的病毒毒力、数量、猪体的免疫力等因素决定的。
1目前猪瘟的特点及问题
传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使用的弱毒疫苗主要是我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其性能稳定、安全、免疫效果好、无残毒、毒力不返强,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有报道该疫苗免疫接种3天后免疫猪即分离不出疫苗病毒,并迅速产生抗体。猪瘟弱毒疫苗的广泛应用,对控制我国猪瘟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内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近年来猪瘟发病特点出现了变化,表现为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是所谓的非典型、慢性或温和型猪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其中包括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免疫耐受。表现突出的是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就是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之后,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死胎和仔猪猪瘟。仔猪猪瘟表现为胎儿通过胎盘感染猪瘟病毒后虽存活,不表现任何症状,但是终身都连续或间断性地排毒、传染同群猪,病毒甚至可存在于有中和抗体的血清中,构成潜在的传染源。对于同群其它健康猪,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免疫状况不同,同一毒株会引起不同结果,有些猪会感染、死亡;而另一些猪却呈现隐性感染、免疫抑制,向体外排毒,传染其它猪,形成恶性循环。种公猪在该病的传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病毒可通过带毒公猪精液垂直传播。带毒种猪是猪瘟持续发生的祸根,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从而给猪瘟的防制带来困难。
2带毒种猪的监测
实验室检测猪瘟病毒的方法有病毒检测、病毒分离。病毒检测有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过去,临床诊断中多推荐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活体取扁桃体;或者对临床猪解剖后检测其内脏、淋巴组织。直接免疫荧光法有局限性,一是检测内脏等需要剖检;二是即使不需解剖,从活体取扁桃体对猪造成的应激也较大;三是现有推荐的猪瘟抗原荧光抗体检测方法操作复杂,不宜大批量检测;四是对结果判定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而病毒分离方法又耗时、费力。这两种方法很难满足规模化养猪企业进行大规模猪瘟野毒监测工作的需要。ELISA使用96孔微孔反应板,采用特异性抗体,可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猪瘟病毒,可应用于大批量的抗原检测,适用于规模化猪场对猪瘟野毒的监测。
美国IDEXX 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检测ELISA 试剂盒可利用末梢血白细胞、全血、细胞培养物及新鲜组织检测猪瘟病毒。该方法是一种夹心ELISA,原理是由多克隆猪瘟病毒血清包被反应板以结合样品中的猪瘟病毒,再加入抗猪瘟病毒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之反应,最后加入酶标抗体及底物显色,由酶标仪检测光密度(OD)值,再通过与阳性、阴性对照来确定检测样品的阳性反应与阴性反应。鱼海琼等将此法与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对照,符合率达100%。我们临床应用证明,此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特异、敏感,适合检测大批量血样及组织的特点,可用于猪场猪瘟抗原的规模化监测。
我们使用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检测ELISA试剂盒,于2005年1~8月份对河北、天津、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10个猪场送检的600多份种公、母猪血液样品进行猪瘟病毒检测发现,10个猪场都存在带毒种猪,各猪场阳性率除可疑外,在3%~70%之间,在10%~20%之间的较多,平均达20.5%。据调查,这些猪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猪瘟野毒阳性。同时在出现这种情况的猪场,一般还伴随有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失败。据丘惠深报道,带毒母猪综合征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达43%。佘永建等也称在四川、重庆、广西、河南等地的猪场发现母猪亚临床感染猪瘟。以上情况说明,当前我国母猪带毒现象比较普遍。有学者预测如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重要的实际问题,猪瘟的防制很可能会更加复杂与困难。
3防制策略
要做好猪瘟的防制工作,必须认清“防重于治”这一原则,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知识、理论结合具体生产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猪瘟的疫苗免疫及免疫技术是预防猪瘟措施中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猪瘟的持续感染,致使猪瘟野毒在猪群中长期存在,并以亚临床感染的形式传播。带毒母猪及其垂直感染的存活仔猪,无临床症状但可排毒。如不从猪群中清除这类猪,彻底防制猪瘟是不可能的,同时也会增加对其它疫病的防制难度。对带毒种猪的监测及淘汰是猪瘟防制的根本。
对种猪群要进行猪瘟强毒监测,应坚决淘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种猪,消除引起仔猪先天感染和免疫耐受的传染源。一般用一次性注射器由种猪耳静脉采血3毫升,一头猪一个注射器,无需自行分离血清,采好后将注射器轻轻拉开,留一些空间,待血液自然凝固后即可送检。送检过程及保存要置于冷藏状态。考虑生产实践及成本问题等,我们认为初检单位可视饲养的种猪数量,先按10%~15%抽样检测,做一下初步摸底,了解自场种猪猪瘟带毒情况,如确实发现有带毒种猪存在,一要坚决淘汰,二要对余下种猪进行逐头检测。强毒抗原监测一般每隔3~4个月1次,连检3~4次,直到全部阴性为止。同时,一方面,要弄清群体的免疫水平和疫苗免疫效果,加强猪瘟免疫抗体监测,淘汰免疫耐受猪;另一方面,应用免疫检测可随时掌握猪群的免疫状态,制定适合于该猪场合理的免疫程序,保持猪群的整体免疫水平,使猪群处于健康状态,提高生产效率。这项工作初期需要较大投入,但相比规模化猪场健康、稳定发展所获得效益而言,这一投入的回报效果显著。
值得重视的是做好猪瘟的净化和控制不但可以减少由猪瘟造成的直接损失,还可减少其它继发病的发生,改善猪群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必须强调无论是采取监测或净化,重点是种猪群。养猪企业应把连续、规范的疾病监测、免疫状况监测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做好,而对猪瘟的监测应首当其冲。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快速诊断和扑杀感染猪以及其它控制方法实施强制性净化措施,净化了猪瘟。
综上所述,对猪瘟的防制要着眼于开展对猪瘟强毒的监测、净化,尤其注意对隐性携带强毒种猪的检测和淘汰,以期建立无猪瘟带毒种猪群;使用优质疫苗,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做好消毒及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这些都是猪瘟防制中的重要措施,关系到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22: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蔚承非 于 2008-8-23 17:12 发表
关于刘翔退赛的事情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了,但是内幕是什么呢?我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拿到了一段录音,内容如下:

谢亚龙:翔子,商量个事。
刘翔:龙王,您说。
谢亚龙:你明天能不能退赛?
刘翔:龙王,您这

哦?让人郁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2 01: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