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湿度(air humidity)简称“气湿”。表明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指标。大气中的水来自江河湖泊、海洋、植物、土壤等的水分蒸发;畜舍中的水除来自大气中水外,还来自于家畜皮肤、呼吸道、潮湿地面、粪尿、潮湿垫料等的水分蒸发。可见在通常条件下,畜舍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总是大于舍外大气的水汽含量。 实际生产中,用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来表示畜舍内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用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表示,即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它表示水汽在空气中的饱和程度。
猪舍中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75%。舍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对猪只的健康与生产力均有不良的影响。湿度对猪只的危害在等热区是不明显的,而与气温组合在一起,形成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就会呈现叠加的危害性。
(一)高温高湿的危害
主要处于长江以南地区的夏季。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的影响逐渐北扩,甚至到京津唐地区。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除前述的高温对猪只的危害外,由于高湿度的参与,还会对猪福利有如下危害:
1、消化系统疾病增多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猪舍内微生物繁殖加快,猪只从环境中摄入的病原微生物相对增多;猪在高热高湿环境中胃肠消化液分泌减少、免疫力下降,极易诱发胃肠炎与相关传染病(如仔猪黄白痢、血痢等)
2、皮肤病增多
除了众所周知的螨病、虱、蚤等危害加重外,还会使渗出性皮炎、溃疡性皮炎、毛癣菌病、耳坏死综合征、猪痘等疾病形成危害。
3、霉菌毒素中毒的机率升高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多种霉菌可在饲料中快速繁殖。因此,在此情况下,霉菌毒素对生猪的不利影响常常是复合性的。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主要侵害猪只的免疫与生殖系统。
4、种猪蹄病增多,如腐蹄病、芜蹄、与其它变形蹄等。
(二)低温高湿的危害。
多见于长江以南地区的冬季。
低温高湿不仅加剧了低温对猪只的冻害(尤其是仔猪),而且由于高湿,猪只体表蒸发加大(与同温度下干燥环境相比),散热加剧。因此,更易诱发腹泻与消化道的传染病以及肺炎;猪只更易起堆,伤残死亡率上升;自洁行为紊乱,管理难度加大;墙壁房顶结露,降低了猪舍保温性能,易损坏房物结构。
(三)相对湿度过低的危害
主要见于我国北方的冬季,也见于南方保温条件较好的猪舍小环境中,特别是产房与保育舍,因为粪尿排泄量少,又禁用水冲洗。
相对湿度过低,使其舍内具有生物活性的尘埃飞扬加剧,浮游时间延长,尘埃中病原的积累增多,致病性加大;低湿度使上呼吸道粘膜蒸发加大,粘膜变得干燥,血流量减少,巨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在粘膜表面的分布减少,防御功能下降,易诱发肺炎,以及与呼吸系统有关的传染病。
在有红外线灯加热的保暖葙中,低湿度可使腹泻仔猪发生脱水死亡。
在过于干燥环境中,种猪发生蹄裂、沙蹄的情况增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