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42|回复: 2

猪发热的处理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6 16: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ma]发热的处理原则[/wma]

基于对发热发病学的新认识和解热药作用原理的了解,对发热病人的处理,提出下述原则。

一、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

由于热型和热程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而发热不过高或不太持久又不至有多大的危害,故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时,不必强行解热。解热本身不能导致疾病康复,且药效短暂,药效一过,体温又会上升。相反,疾病一经确诊而治疗奏效,则热自退。急于解热使热程被干扰,就失去参考价值,有弊无益。

二、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

1.体温过高(40以上)使患者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者。

2.恶性肿瘤患者(持续发热加重病体消耗)

3.心肌梗塞或心肌劳损者(发热加重心肌负荷)

三、选用适宜的解热措施

1.针对发热病因 传染病的根本治疗方法是消除传染原和传染灶。当抗感染奏效时,随着传染灶(包括炎症灶)的消退,便出现退热。为促进退热,解热药可与抗感染疗法合并使用。

2.针对发热机制中心环节  根据发热机制及现有解热药的药理作用,可针对下列三个环节采取措施以达到解热:(1)干扰或阻止EP的合成和释放,包括制止或减少激活物的产生或发挥作用;(2)妨碍或对抗EP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3)阻断发热介质的合成。这些措施可导致上升的调定点下降而退热。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解热药包括化学解热药和类固醇解热药。前者以水杨酸盐为代表,对其解热原理有以下解释:作用于POAH及附近,以某种方式使中枢神经元的机能复原;阻断PGE的合成(通过抑制环加氧酶),但PGE作为发热介质仍有争议。以糖皮质激素(抗炎激素)为代表的类固醇解热剂的解热作用也有下列解释:抑制产LP细胞合成和释放LP抑制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包括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出和抗渗出等),使炎灶EP和激活物减少;中枢效应:小量注入POAH有解热作用,但方式不清楚。

3.针剌解热疗法,有一定效果,机制未明。

四、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病人的护理

1.注意水盐代谢,补足水分,预防脱水。

2.保证充足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包括维生素。

3.监护心血管功能,对心肌能劳损者,在退热期或用解热药致大量排汗时,要防止休克的发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求索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8-6 21: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高热症有的吧?
发表于 2008-8-6 22: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人畜相通的吧 我觉得在猪的发热中只要不超过40.5度是不用特意加入退烧药的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1 21: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