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的烈日,让我们感受到了初夏的滋味,当我们坐在办公室开着空调、风扇,在舒适的环境中,喝着降温的饮品,而我们公司的经济支柱---公母猪正在享受由于密度大,温度高、湿度大或者三者兼有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你准备好了吗,采取相应的方案了吗? 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因此,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对猪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母猪怀胎率和产仔率、公猪的精子质量、仔猪存活率等生产繁殖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当环境温度达到30 ℃以上时,如不采取降温措施,各类猪群(除哺乳仔猪外)将会处于热应激状态,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母猪不发情,受胎率和产仔数明显降低;分娩母猪表现出烦躁、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失重较多;造成仔猪初生体重较轻,增重减慢、存活率低;种公猪交配和产精能力下降;肥育猪抗热极易掉膘,生长滞慢,饲料利用率和猪日增重下降,甚至中暑死亡等。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必须加强防暑降温工作,对猪舍内环境温度进行控制,确保生猪安全越夏,提高养猪效益。
美国家畜养护协会给出了一些推荐的指标,指标指出,高于24℃为警戒状态;高于37℃为危险状态;温度高于37℃的同时湿度达到85%则为紧急状态。 一般认为应激是机体对应激原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应答,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使机体的激素和酶的活力和数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繁殖性能。 公猪的睾丸温度正常比体温低2-3℃,在高温下,睾丸的温度升高,生精机能下降导致生殖上皮变性,雄性激素合成受阻,精子受损,精液品质下降,虽然有些精子能受精,但受精卵的发育受阻。 高温下导致子宫的温度增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形成、着床,长期在高温下造成胚胎的死亡,流产增多。 高温下体表的血流量增加,导致子宫的供血不足,引起胚胎死亡。 高温导致母猪的采食量降低,免疫力降低,血糖降低,也造成繁殖力降低。 2.1提高分娩率
2.1.1降低返情率
夏季猪场返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子宫炎症的比率增加;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高温引起的排卵异常。
相应的管理措施有:降低猪舍内的温度;妊娠室的母猪可以采用滴水+吊扇或排风扇来降温,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水帘来降温;产房可以采用水帘或冷风机来降温。
2.1.1.1子宫炎症引起的原因:
① 母猪产仔过程中阴道损伤、污染;母猪难产时胎衣不下、子宫脱出或胎衣碎片残存,子宫弛缓时恶露滞留。
② 人工授精消毒不严、配种时生殖道黏膜受到机械性损伤、公猪的生殖器官或精液有炎性分泌物。
③ 母猪过度瘦弱或体质差,抵抗力下降,卵泡激素缺乏、黄体激素过多,使生殖道内原来的非致病菌致病。
④ 母猪便秘,一方面粪便残留在大肠内,挤压产道,引发难产,另一方面母猪排便不畅,肠内残留时间长,利于细菌在粪便中大量繁殖,增加了母猪被感染的可能性。
⑤ 炎热季节的环境卫生差、消毒不严格,也是导致发病的诱因;饲料发霉。
2.1.1.2子宫炎症的预防:
①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日粮,增强母猪抗病能力。
② 搞好产房栏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做好分娩母猪的接产、助产时的消毒工作,尽量减少助产的次数,避免细菌经产道感染,并确保胎衣全部排出。
③ 预防其它侵害生殖器官的疾病。
④ 防止母猪便秘,怀孕后期添加适量青饲料或者适量增加日粮中麸皮含量或加1%的硫酸镁。
⑤ 母猪产仔后3d肌肉注射1次长效土霉素(10~20m1/头)。
⑥母猪产仔完毕后注射前列腺素2~5ml/头次,使其尽快排出胎衣和子宫内污物,消除感染源。
⑦ 产前产后各1周用枝原净”三鲜汤”或者利高霉素(44%)1000mg/kg+产后头3d内2-3次/d肌肉注射青霉素(得米先等), 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⑧ 如果在妊娠舍内由于高温和高湿造成的阴道炎症增多,则应在饲料中定期加入金霉素300mg/kg或土霉素600mg/kg(1周/月)用于预防。
2.1.1.3子宫炎症的治疗
子宫炎症的治愈率很低,推荐集中治疗的方案:
①炎症急性期: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5%的盐水溶液冲洗子宫,再向子宫内注入强效阿莫西林15mg/kg。
② 慢性子宫内膜炎:肌肉注射催产素20-40IU,促进子宫内炎性分泌物排出;子宫内注入强效阿莫西林15mg/kg;配合全身疗法:先锋2支+地塞米松3支,肌肉注射;重症猪再用5%葡萄糖溶液250~500m1静脉滴注。
③ 宫炎清50ml或清宫促孕液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每天1次,连用3d。
④ 肌注缩宫素3h后, 5%的盐水100ml+2g盐酸环丙沙星输入子宫,连用3d给药。
2. 2降低流产的比率
(1)夏季饲料发霉的比率比其它季节要高得多,因饲料发霉造成的流产屡见不鲜。
(2)做好夏季易发病:附红细胞体、衣原体、弓形体的预防工作。
强力霉素和诺华的康舒秘配伍有好的效果。
2. 3降低夏季母猪的死亡率
夏季母猪死亡与其它季节相比多的原因是:
(1)重胎母猪的死亡率增加,这是因为在高温的情况下呼吸加快, 但妊娠后期腹压增加,压迫膈肌使的胸腔收缩受阻,猪的散热受阻,最后死亡;
(2)夏季胃溃疡的比率增加,尤其在产房为多,轻者出现皮肤发白,粪便发黑的现象,重者口吐鲜血,断奶后不久死亡。
引起的原因有:a饲料太细,高铜高锌,长期使用抗生素上或半胱胺。b 饲养密度过大,应激,饲喂制度不合理。c 患呼吸道疾病,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病。d分娩。
防治的方法:① 针对铜过量,硫酸亚铁2g/次·头+硫酸锌0.5g/头·次,2次/d,连用5d。② 饲料细度≥700um,推荐的筛子孔径大小,小猪1.5-1.8mm,中猪2-2.5mm,大猪2.5-2.8mm,种猪3.0-3.5mm。③ 发病高峰期,夏天分娩母猪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1000mg/kg+褪黑素2.5mg/kg以降低胃排空,或添加聚乙酸钠延长饲料在胃中的时间.
2. 4降低母猪的淘汰率
夏季母猪淘汰的较多的原因是:子宫炎症,高温导致采食量下降母猪过于消瘦。
2. 5降低产房小猪断奶前的死亡率
(1)产房小猪断奶前死亡增加的原因:
母猪没有奶水,小猪拉稀的很多,从而引起死亡;降温的方法不当引起小猪的拉稀死亡。
(2)防治措施
① 提高母猪的采食量(营养总量)。
② 降低产房的温度,建议用冷风机和屋顶降温。
③ 增加饲喂次数,4次/d。
④ 改变饲料的饲喂形态,如用湿拌料、稀粥料。
⑤ 在凉爽的时候喂料,可避免在中午时候喂料。
⑥ 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 能量提高到3300-3400大卡/kg(多添加油脂,但要注意加油的饲料存放不能超过2d);蛋白18%-19%;购买预混料时要考虑大厂家的产品;注意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添加,高温导致预混料中的维生素破坏加剧,高温也使猪对维生素的需求增加。提高维生素的添加量对缓解猪的应激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在美国,高水平的强化维生素添加量是NRC的3-10倍,低水平的强化维生素添加量是NRC的1-4倍。提高VC和VE的添加量,可有效降低热应激。
⑦ 必须保证母猪充足的,清凉的饮水,鸭嘴式饮水器的水流量要求≥2L/min。
⑧ 及时清理没有吃完的饲料。
⑨ 仔猪出生后就做一些保健,如口服庆大霉素、硫酸粘杆菌素0.4g/头.次,2次/头,或使用得米先、30%纽氟罗、头孢噻呋、长效土霉素等保健。
2.6缩短断奶到再发情的时间
措施:
(1)使用促进发情的激素产品如PG600,HCG和PMSG还有三合激素;
(2)保证哺乳母猪每天的营养摄取量。
2.7提高活产仔数
主要是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保证母猪的健康,最多见的健康问题是后备母猪发生乙脑的感染,建议在配种前进行2次乙脑弱毒疫苗的注射,经产母猪在每年的3月份,9月份进行乙脑苗的注射。
3夏季猪场公猪的管理
3.1减少死精,无精、精子异常情况的发生
在夏天这是除东北三省外所有猪场都必须预防的问题,青年公猪这样的问题尤为突出,引起的原因为高温造成的热应激。
据报道,当温度超过30℃即对公猪的精液品质造成伤害,并且需要6-8周的时间才可能恢复,对青年公猪的影响尤其大,因此建议农场在夏天来临前多配备一些公猪,一是大公猪出问题的可能性小些;另外万一出问题可以备用的公猪,不至于影响生产。有的场夏季乙脑的危害很大,建议使用弱毒疫苗。防止公猪热应激造成的死亡;避免在高温的时间配种。
3.2公猪的降温措施
由于温度对公猪的影响很大,建议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3.2.1有条件的可使用空调,如果是长期使用则应考虑使用较大的中央空调,普通的挂壁空调和掉顶空调的使用寿命由于公猪圈的粉尘大,湿度大,氨气浓度高而影响使用寿命。
3.2.2水帘降温,循环水一定要使用深井水,这样好的能降低5-6℃。(3) 一些开放式的公猪舍可采用吊扇+喷淋或在公猪圈内修一个25cm高的水池,让公猪在热的时候能卧于水池中。(4) 猪舍屋顶装一个喷水系统,这样也能降低2-3℃。
3.3 检查公猪的饲料是否霉变,在饲料加工车间制定一个饲料原料质量检查登记表,较安全的做法是所有饲料中都加入霉菌吸附剂。
4常用的猪场降温系统
常用的降温措施有:通风、水帘降温、滴水降温、喷雾降温、通风、使用冷风机、水池、屋顶喷水、安装空调。
4.1通风
夏季,对猪舍进行有效的通风可以排出猪舍内的热量,对降低舍内温度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猪舍的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是在猪舍建筑中设置合适的进出风口,利用自然风力及温差作用将新鲜空气引入舍内,将舍内多余的热量和污浊气体排出室外。机械通风目前常采用纵向通风,将风机安装在猪舍的山墙上以便纵向通风,将舍内高温空气用风机排出而将舍外凉爽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对猪舍通风起到较好的作用。
当外界气温显著低于猪只体温时,通风可以有效散发猪体的体热,但空气温度高于25 ℃,通风的降温效果就明显变差,当气温达到30 ℃以上时,单靠通风仍不能有效降低舍内气温。所以高温时就应考虑先将空气冷却后再送入猪舍。如利用地下管道、地道等进行通风降温,舍外空气可以先进入地下管道、地道或自然洞穴,再进入猪舍,可将舍外空气降低3 ℃-5 ℃,舍内温湿度低于85%。为保障地道通风降温方式的效果,往往需要开挖较深的地道,多深达3~4 m,并有足够长度,因此工程量较大,一次投入也较大,接近于人工制冷系统,但运行费用很低,如有现成的的地道如废矿井、天然洞穴等可以利用,则会大大降低一次性投入,且这种系统还可兼有冬季取暖的作用,减少猪舍内的四季温度变化。
4.2蒸发降温
国外密闭猪舍降温主要依靠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或机械通风辅助局部的降温,如设置喷雾、喷淋、滴水系统,或结合地下管道通风来进行降温。我国也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并加以应用,目前我国可在畜禽舍内应用的蒸发降温系统有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喷淋降温系统、喷雾降温系统等[3]。均是利用水蒸发吸热实现冷却的蒸发降温技术,蒸发降温具有效果显著、节能、一次性投入少,运行可靠及维护方便等优点。不仅适用于我国气候干燥的北方地区,也适用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
4.3风机降温系统
湿帘风机降温在农业建筑中应用较多,效果也非常显著,用于畜禽舍的夏季降温,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于1988年成功研制了适合我国条件的湿帘风机系统,并与9FJ系列风机一起被列入国家新产品向全国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与纵向通风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建筑夏季通风降温的最佳模式。湿帘风机降温系统主要由湿帘风机、水循环系统和控制装置组成,其核心部分是湿帘。其具体设计是将湿帘装在猪舍的一端山墙,风机装在另一端山墙壁,风机抽风时,舍内产生负压,使舍外空气通过湿润的湿帘表面进入舍内而降温。经实际使用测试表明,湿帘厚度为12 cm,过帘风速为1.0~1.2m/s时,湿帘降温效率为81%~87%。
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能耗低,产冷量大,运行可靠方便、自动控制等优点,适合于猪场配种舍、种公猪舍、妊娠舍和育肥猪舍使用,当舍外的温度达到35 ℃~37 ℃时,湿帘风机系统可将舍内温度降低到30 ℃以下,而仅用风机降温的猪舍温度则高达33 ℃左右。另外使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的猪舍内蚊蝇也明显减少,卫生环境改善,大大提高了夏季高温季节猪的福利状况。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对湿帘的维护,防止结垢和鼠类的破坏。
4.4喷淋降温系统
喷淋降温系统根据喷淋器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舍内喷淋降温系统和屋面喷淋降温系统。舍内喷淋降温是指在舍内猪活动区域上方安装喷头,每隔一定时间向猪体直接喷水,水在猪身体表面蒸发将热量带走。
这类降温系统装置简单,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都很低,但容易造成地面积水,增加舍内湿度,所以在使用这类降温方法时应特别注意,一般采取间歇运行,根据实际的气温、湿度和通风条件确定间隔时和喷淋时间,通常间隔45-60min,喷淋1-2 min。
屋面喷淋是指在屋顶上安装喷淋系统,利用喷淋器喷出水形成的水膜和水的汽化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其缺点是容易形成水垢沉积,且用水量大。
4.5喷雾降温系统
多采用高压喷头将水滴雾化成直径在50-80μm以下的雾滴,使水滴在落到动物或地表面以前就完全汽化,从而吸收室内热量,达到降温目的。
国外研究表明,高压喷雾系统在育肥猪舍和断奶母猪舍夏季降温使用情况效果较好,降温幅度达5 ℃同时也可以减少猪舍内的粉尘。
另外一种喷雾降温系统是集中细雾降温系统此法也称为沸腾炉式集中雾化降温系统,是在建筑的进风口处设置喷雾室进行集中喷雾降温,使雾滴产生类似于工业沸腾炉中粉粒的运动,增加了气流与水滴的接触时间,提高了降温效果,并且未蒸发完的雾滴可落入集水池循环使用,避免了在室内直接喷雾淋湿猪表和地面的问题,对泵和喷雾装置的要求同时也大大降低,该系统相当于在吸气口的外侧设置喷雾室代替湿帘,我国学者研究表明,在夏季室外相对湿度55%-60%。干湿球温差6 ℃-8 ℃左右的常见情况下,集中细雾降温装置可将进入舍内的空气气温降低5 ℃-6 ℃,舍内平均气温比舍外低4 ℃左右,舍内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美国学者报道,细雾降温系统投资较低,(在美国相当于湿垫降温系统的一半左右),且适应性广,密闭与开放舍、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均可采用,使用灵活,喷雾设施可兼用作消毒。但是细雾降温的降温效率还是比湿垫低,主要原因在于细雾分布不均匀,部分空间因分布雾滴少降温效果不好。
在夏季降温的各种手段中,蒸发降温是最经济的,不足之处在降温的同时也会使湿度增加,这是由其降温原理决定的,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在湿度较大的天气不能达到好的降温效果,因此要在这些限制以内尽量发挥蒸发降温的潜力,是蒸发降温技术之难点所在。尽管有其局限性,但由于能解决农业建筑夏季生产中高温这个主要矛盾,而且经济性好,因此仍然不失为农业建筑夏季生产的有效降温手段。
4.6地板局部降温系统
这类降温系统是指以地下水为媒介、在猪的躺卧区地板下部铺设排管的一种传导降温方式,适用于有地下水源、可以打井的地区。该系统由于是局部降温,因而不仅适合于育肥猪、妊娠母猪等大猪,而且适合于哺乳舍母猪活动和躺卧区域的降温,不仅封闭式猪舍,对开放舍也可作为环境调控的一个措施加以应用,有利于改善猪只饲养环境,减少高温对猪只生产力的影响,具有简化建筑结构,降低建筑成本和生产成本等优点。实测表明,当舍外温度高达34 ℃时,地下水地板降温区域温度基本不超过26 ℃,一般稳定在22 ℃~26 ℃。
5 做好夏季易发病的防控工作
5.1夏季易发细菌性病: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附红细胞体、衣原体、弓形体等的预防工作。强力霉素和诺华的康舒秘配伍对附红细胞体、衣原体、弓形体有好的效果。
5.2易发病毒的防控工作
近几年来夏季易发的病毒有:PRRS、PCV-II,猪瘟免疫做得不好的可能还会发生温和性猪瘟,伪狂犬等病。这些都有详细的防控资料在此就不在详细介绍。
5.3高热综合症的防控(略)
5.4猪呼吸道综合症的防控(略)
总之,猪场夏季的管理应提前做准备,安装必要的降温措施,尤其是公猪的降温措施一定要有效,并提前配备一些后备的公猪;加强饲料的管理,防止采购霉变的饲料,防止在储存中的霉变,并加入霉菌吸附剂;增加猪群的保健程序等等,从而保持猪场夏季高的生产性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