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9|回复: 0

春季养猪务必重视防疫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9 02: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有时出现反常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春天来临,万物更生,细菌、病毒容易繁殖,而熬过寒冬的畜禽往往消瘦,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每年冬春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或死亡。以猪而论,常发病有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感冒、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病。这十几种病是春季常见病,一定要注意防治。
猪瘟

贯彻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常发地区(非安全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注半头份/头,半小时后再喂初乳),双月龄再进行二次免疫(2头份/头)。安全区可进行双月龄一次性免疫。如果有的猪场三周龄首免,双月龄应再肌注免疫一次。种母猪春、秋季各肌注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肌注免疫一次;种公猪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后,每年春、秋两季各肌注免疫一次。
仔猪大肠杆菌病

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以1日龄-3日龄多见。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以2周龄-3周龄多发。仔猪水肿病(红眼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狸。以上三种病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圈舍干燥,防寒保温,母猪产前30-45天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仔猪抓好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初奶关、初料关、断奶关)。发病仔猪的治疗要实行消炎抗
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
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
多发生于1月龄以上20公斤左右的仔猪,冬春多发,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的关系。仔猪断奶(1月龄)后要接种副伤寒疫苗,对仔猪要防寒、防潮湿、分批饲养(密度合适),少吃多餐,喂匀喂饱,不要突然改换饲料,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传染性胃肠炎(TGE)和流行性腹泻(PED
俗称冬痢,均为病毒感染,呈一过型流行,早春常有发生。以灰色水泥浆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尚无理想疫苗。本病发生后注意补充水分(10斤水、1两盐、半斤葡萄糖喂服),猪舍消毒。平时注意保温,饮水清洁,少食多餐。
喘气病(支原体肺炎
是由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喘气,咳嗽,呼吸加快,无热症候而食欲正常,小猪偶有死亡,病变局限于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上缘,呈“肉变”或“胰变”(虾肉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预防疫苗尚处于试用阶段。发病猪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卡那霉素。
感冒
春季常见病,多为外感风寒、发烧,有时拉稀。可用复方氨基比林稀释青霉素注射。平时注意防寒、防冷风、防潮湿,可内服大锅汤(麻黄、桂枝、防风、荆芥、杏仁、甘草、生姜煮水)。
仔猪低血糖症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初生仔猪,原因是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全或产后无乳,使仔猪能量不足,引发血糖下降。预防应注意母、仔猪喂养并防寒保暖。
疥癣(螨病)
是体外寄生虫病,由疥螨虫在皮肤打洞或隧道,吃食皮屑、淋巴液,并产生毒素,使患畜发痒,皮肤发红,擦破结痂,不能安稳睡觉,使猪消瘦或成为“虫僵”(发育不良)。因为螨活动力极强,只要有一两头猪未注意治疗,可在一个冬春传染到全群。治疗可用1%敌百虫水洗擦患畜(2-3周后再擦洗一次,以杀死刚孵出的幼螨),伊维菌素注射或阿福丁内服(0.3/公斤体重),场地消毒用10%-20%石灰乳。
以上八种春季常见病常常造成猪只大量死亡或影响增重,不可掉以轻心。务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确保养猪业顺利发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1 16:2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