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养猪场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至今仍是养猪业的大敌。
1.猪瘟发生的原因
(1)
防疫制度不健全,引进猪只未进行认真检疫隔离,对外来人员进猪场未进行认真管理。
(2)
猪舍通风不好、保温、排粪、排尿设备不良,圈舍湿度大。
(3)
猪在应激作用下,发育不良、体质差;有其它病,如仔猪黄白痢,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等存在。
(4)
由于疫苗效价低、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操作不严及母猪免疫空白,防疫密度不能达注100%,存在人为免疫空挡。
(5)
由于猪瘟强毒感染引起整个猪群发病或由于母猪感染强毒、母猪怀孕后用弱毒苗免疫,胎盘感染猪瘟病毒引起仔猪,特别是20日龄内仔猪发病死亡。
(6)
猪发病后未能及时确诊,导致病原在猪场中散播。
2.疫苗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已研制成功效果良好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对有效控制猪瘟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预防猪瘟的疫苗有:兔化弱毒疫苗(单苗)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活疫苗。按疫苗生产方法,有接种家兔和乳兔,取家兔脾脏及淋巴结或乳兔的肌肉及实质脏器制备的组织苗;有接种易感细胞(犊牛睾丸或羔羊肾细胞)培养后制备的细胞苗。
疫苗效价的高低是免疫成败的基础,低效价的疫苗免疫后,活体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抵抗强毒侵袭,接种后虽不发病,但成为终生带毒。国际兽疫局的调查也表明:在以疫苗为主进行猪瘟预防的国家里,仍有猪瘟疫点发生,出现非典型和隐性病例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终生带毒的缘故。所以,许多猪场在防疫的实际工作中,采用加大免疫接种剂量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单苗的剂量较三联苗容易得到保证,有发病猪场选用单苗而不用三联苗,并把免疫计量加大为仔猪2头份,母猪及成年猪4头份,免疫效果较为可靠。有的猪场使用三联苗免疫后仍然发生典型猪瘟,与疫苗免疫剂量不够有关。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应加强猪瘟疫苗的质量控制,除了用兔免疫量来判定疫苗滴度外,还应当进一步研究用血清学方法测定疫苗滴度,并把好疫苗冻干时稳定剂及细胞培养液中牛血清等的质量关,着重保证疫苗滴度。
3.免疫程序
根据目前我国及四川地区规模化猪场的情况,猪瘟的免疫程序建议为:首免20日龄,用单苗2头份每头,二免50日龄~60日龄,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2头份每头;种公猪每年3月份和9月份各免疫1次,用单苗4头份每头;怀孕母猪不免,在仔猪发病的猪场,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单苗2头份每头,2小时~3小时后再放回母猪身边吃初乳。
4.疫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检查冻干苗的真空是否完好,失真空的苗不能使用。
(2)
疫苗的保存于-15℃冷冻,有效期为1年;于0℃~8℃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于8℃~25℃下保存,有效期为10天。
(3)
疫苗稀释后,在气温15℃下6天内用完,15℃~27℃应在3天内用完,超过时间不能使用。
(4)
接种疫苗的针头应严格消毒、勤换,以免同一针头注射后又注射健康猪,造成本病的传播。如果局部消毒药碘酊涂得过多,与疫苗接触,注射时由针头带入,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力,应注意避免。
(5)
由于针头太粗,注射太快,造成疫苗外溢,致使注入猪体内的疫苗量不足,应注意避免。
5.猪群的健康状况
(1)
仔猪黄、白痢据笔者对规模化猪场的调查,一些猪场的仔猪黄、白痢发病严重,仔猪出生后很快出现黄、白痢,由于猪只体弱,猪瘟疫苗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猪只最后死于猪瘟混合感染。有的猪场未能对猪瘟混合感染作出及时诊断和防治,仔猪
的死亡率达80%。
(2)
仔猪副伤寒通常在仔猪发生猪瘟后,易继发仔猪副伤寒。据笔者调查,在规模化猪场也有仔猪副伤寒继发猪瘟的情况,应注意仔猪副伤寒的综合防治。
(3)
猪肺疫在规模化猪场后备猪、母猪群中,由于气候突变、饲料突变及饲养管理不良等问题,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猪群中大量繁殖引起发病。该病发生后,也会影响猪瘟的免疫效果。
(4)
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的影响抗菌药中的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有的猪场为预防猪疫病,在猪只免疫接种前、后使用氯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磺胺类药或含有这些药物的添加剂,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因此,为确保免疫效果,在猪只免疫接种前、后10天,应量不使用氯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及含有该类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5)
猪的饲养管理差,营养不足,以及猪体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和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均会影响机体的抗体合成而降低免疫力,可能使免疫猪发生猪瘟。
6.猪瘟的控制措施
(1)
综合性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防疫卫生制度,加强饲养管理。
(2)
对仔猪发病严重的猪场实行仔猪乳前免疫是指出生后的仔猪于哺乳前先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经2小时后再进行哺乳,以防止母源抗体干扰而建立自身免疫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在四川南充、内江、成都等地规模化猪场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3)
超剂量免疫每头猪注射疫苗量大于600个-750个兔免疫量。
(4)
认真把好疫苗质量及注射各环节的质量关。
(5)
控制继发感染,降低死亡据笔者调查,猪瘟发生的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有的还有猪肺疫的继发,加重了猪只的死亡。因此,控制继发感染是减少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选取使用的抗生素应根据本场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6)
猪只发病后尽快作出诊断,争取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损失。
(7)
对于母猪流产、死胎率高的规模化猪场,应加强繁殖障碍性猪瘟的诊断和监测;同时注意伪狂犬病、猪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的抗体监测及综合防治。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