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提高母猪繁殖率是实现养猪业高产、高效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现阶段各规模化猪场经过了严格的选种和选育,种畜的生产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每到夏季母猪的受胎率明显下降,产仔数明显减少,死胎弱胎增多,受胎率多在70%左右徘徊,严重地影响着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将本人在实践中的防制经验介绍如下:
原因分析:
一、营养性原因:
1.夏季气温高,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出现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影响配种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
2.高温季节饲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在环境温度超过30℃时失效更快,而这些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繁殖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维生素,由于失效而致使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是导致受胎率低、胚胎发育异常的基本原因之一;
3.青绿饲料缺乏或不足,不仅不能补充维生素的不足,还会造成公母猪便秘,影响采食量和正常的繁殖活动。
二、环境温度:
公猪精液的活力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液活力越低,夏季猪舍温度多在38℃-40℃,甚至更高。公猪性欲下降,精液稀薄,死精弱精增多,活力明显下降,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最直接的原因。
三、运动不足:
现阶段多数规模化猪场种畜的运动量都不充足,特别是使用限位栏(定位栏)的猪场运动更少,母猪出现后肢乏力影响配种;公猪运动过少,精液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这也是农村散养的公母猪无论什么季节受胎率都高的原因所在。
四、疾病原因:
造成种公猪精液活力下降的传染病在夏季主要是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主要由蚊蝇传播,夏季多发,公猪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减退,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发生乙型脑炎后,则表现为配种困难、流产、死胎等,因此,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直接影响母猪受胎率。
五、公猪的使用:
夏季高温,公猪热应激明显,有的猪场在白天配种,对公猪损伤较大,久而久之,公猪性机能下降,加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导致部分公猪短期内不能使用,从而加大其它公猪使用频率,公猪使用过频,精液品质必然下降,受胎率也受到影响。
防治办法:
1.夏季适当补充青绿饲料:可利用空闲地种苜蓿草、墨西哥玉米、青菜等,每头种畜每天供给青饲料2-3公斤,以补充公母猪维生素的不足。
2.调整种猪日粮:提高种畜饲料蛋白质水平,种公猪饲料蛋白控制在16%,空怀母猪饲料蛋白控制在14.5%以上,同时加大维生素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A、E的供给量,除正常给量外,在每吨日粮中最好额外添加维生素A、E40g-50g。
3.搞好防暑降温工作:种猪(公母猪)在夏季应有通风降温或喷淋降温设备,每天11时至14时应进行淋浴或通风降温,喷淋对公猪尤为重要。在饲料中添加0.4%-0.6%的小苏打也能起到防暑降温作用。
4.合理利用种畜:一是控制配种频率,种公猪在夏季每周配种不超过5次;二是调整配种时间,将传统的夏季早晚配种调整为深夜配种(晚上12时),实践证明夏季深夜配种,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受胎率10%。
5.做好种畜保健工作:对种畜除做好常规的免疫外,在每年4月底5月初还应做好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每月使用一次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能提高公猪精液活力和配种能力。
6.加强种畜的运动:早晚分别对种公猪进行驱赶运动,每次1小时左右。控制好母猪膘情及时淘汰有繁殖缺陷的种畜和老龄种畜。
综述:
在夏季只有对种猪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利用和正确的保健措施,才能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