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73|回复: 3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2 19: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1年前,我与聂光达去祟明垦区蹲点,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后期,猪舍设备简陋,饲料供不足,们先后在跃进农场第五饲养场、红旗种子场从调查研究开始,找出问题,健全统计,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取得每头母猪年产肉猪,全程料比3:1,后因文革而终止。期间写了一编总结,最近,翻了出来,虽因时代的限制,从国情出发,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和以科学态度面对生产热点。
    好象对当前生产还有些参考价值,就投给了《生猪业信息》,也是作为对历史的回顾。垦区农场都是比较大型的猪场,尽管有些农场把猪场反为繁殖场与育肥场两种类型,但从农场本身来说,还是实行自繁自养,共有3千余头母猪,养好这些母猪是搞好垦区养猪事业的基础。由于垦区的历史短,发展又快,开始养猪时,猪群来源复杂,系谱不清,品质参差不齐。而且各农场究竟养什么猪,应当怎样进行繁殖和如何才能做到合理饲养曾走过一些弯路。但经过三年努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年产胎数从1.5提高到2胎,仔猪断奶重翻一倍,饲喂方法从熟料到喂生料进而喂干料,由单吃稻谷改吃配合料。确实是广大职工通过生产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改进饲养管理的结果。
    红旗种子场第六饲养场作为农垦局养猪样板在整顿猪群、改进繁育方法、应用干粉料饲养母猪和缩短繁殖周期,保证年产两胎等方面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多的资料。
    一、利用杂交母猪,改进繁育方法,整顿猪群,提高品质
    崇明垦区在开始围垦时,由市内务区分工包干,每个区的垦区就是一个国营农场。1961年开始各农场发展养猪,市内务区的机关单位都纷纷支援种猪,农场来者不拒,见猪即收:因此猪种来源复杂,毛色混乱,大小不匀,也谈不上什么品种和杂交代次。除引进少数纯种公猪外,绝大多数种猪统称为杂交猪,生产性能不高,差别悬殊很大。为了整顿猪群曾引进本地种猪替代杂交猪终因赞喘气病而淘汰。原有少数约克、苏白因母性差,产仔率低也陆续淘汰。而在大群做杂交猪中发现有不少生产性能优良的母猪。产仔率高,带仔性能好,也较耐粗饲一些高产记录都为杂交猪所创,对喘气病的抵抗力比本地品种强得多,因此群众对杂种猪反而较欢迎。既然杂交母猪具有以上优点,所以90%以上生产母猪都是杂交母猪。从1966年下半年起逐步开展二品种和三品种轮回杂交。在红旗六场应用约克夏、苏白公猪与杂交母猪轮回,1966年引进长白猪后,又加入一个父系,实行三品种轮回杂交。生产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带仔头数从1964年的9。26提高到11。47,断奶头重从27斤提高到37。29斤窝重从250提高到427斤。肉猪从8月龄以上175斤上市缩到6月龄170斤。从该场几年来的生产成绩说明通过轮回杂交不断保持了杂交优势是促进生产的一项措施。但一直用外来品种猪轮回杂交,本地猪种的血统越来越少,发现后代母猪的乳头数减少,本地猪的繁殖性能逐步消失,为此,该场又引进10头梅约杂交一代母猪,这些猪的乳头在14只以上,带仔性能也较好。因此为保持种猪的繁殖性能,在轮回杂交时,定期引进本地猪血液还是必须的,同时能否应用本地公猪加入轮回杂交,也是值得考虑的。?
    应用杂交母猪除采用正确的繁育方法外,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必须同时重视选优去劣整理猪群的工作。跃进五场在1964年即根据母猪产仔数、仔猪断奶重以及体型外貌对全场生产母猪进行鉴定,将母猪分一、二、三等级,把有病、生产性能差的等外猪立即淘汰。并订出计划逐步淘汰三等二等猪,保留一等猪。加强选留后备母猪。
    红旗六场选留后备母猪主要根据下列几方面要求:
    (一) 生产性能:主要是产仔数和泌乳力。关于产仔数过去曾认为产仔10头已不错,产12头就很满足了,因为当时只注重仔猪断奶头重,母猪所得营养水平不高带仔过多势必影响断奶头重。以后营养改善,又注意了仔猪断奶窝重,才认为带仔越多越好。
    母猪泌乳力按一月龄仔猪窝重为衡量标准,因为仔猪生长发育在一月龄以前主要依靠母乳,仔猪增重越多,说明母猪泌乳性能越高,就在一月龄窝重高的母猪中选后备母猪。
    (二) 外貌体型:根据乳房的形状和发育进行挑选,一般后备母猪需经2-3次挑选,初选在一月龄左右小猪阉割时,三月龄进行二次复选,再过二个月进行三选。选择时要求乳头数不低于14只,最好能达16只。1962-1964年在对第六饲养场23头母猪用同一公猪的材料分析,乳头数与产仔数有一定的关系。
    公猪乳头数对后代乳头数也有影响,六场两头公猪都是14只乳头,与16只乳头的母猪交配其后代乳头均为14个.要后代乳头数多,公猪的乳头数也应注意。
    选种时乳头太小的、缩进的或摸上去有硬管的不选。
    乳头的排列不需要两排对称,交叉更有利于小猪吸奶,但乳头间距要宽而匀,两排乳头之间距离不宜太宽,否则母猪横卧时一排乳头会压在腹下,影响小猪吃奶。由于要求母猪乳头多,间距宽,所以要求母猪体型长。1966年引进长白猪对母猪体型改良是有利的。
    母猪泌乳性能从乳房发育形状也能看出,凡乳房发育很大,且乳房轮廓清楚的泌乳性能都较好。
    二、加强繁殖配种,缩短繁殖周期,保证年产两胎。
    几年来农垦局所订繁殖指标年产1.8胎,平均每胎产活仔猪9头一直未变,1956年以前务农场很少能完成这个指标。根据1965年资料,大多数农场平均年产1.36—1.6胎每胎产活仔7-9.5头。其原因有认识问题和技术问题。?
    领导、技术员、饲养员对生产指标很关心,希望自己养的生产水平高些,可是如何理解母猪高产有一个认识过程,如在1964年以前以断奶重来衡量母猪饲养员的成绩,带仔多少饲养员不关心,初生重小的就随便处理了,因为带仔少,头重容易高,但窝重就低了,从场里的收益就少。强调窝重也为生产指标。就引起对母猪带仔多少的重视。最后认识到一点,衡量母猪饲养员的生产成绩应以每头母猪全年总产量,这样不仅体现产仔数、断奶重也包括繁殖胎数。
    后备母猪初配年龄过去重视不够,有的早,有的晚。既影响生产性能又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从生产资料统计表明母猪初配体重与生产性能相关。
    母猪究竟能用几年,过去对生产性能好的总想多养一胎是一胎,一直到生不出小猪才予淘汰,后发现这种做法对全场生产是不利的,一个正常的繁殖场每年必须更新和补充20-25%新母猪,实际需留养30-35%的后备母猪,才能保证猪群的不断更新。
    实现年产两胎我们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加强发情观察  过去漏配、失配常有发生,主要饲养员对猪只情况不够了解,没有记录。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从1965年起陆续建立了繁殖原始记录,母猪繁殖牌、交配繁殖记录、母猪动态表等,通过这些原始记录,不仅饲养员能了解自己所养猪的情况,技术人员也了解全场猪的动态,为观察母猪发情建立了基础。观察发情采用饲养员与技术员相结合的方法,饲养员每天把母猪发情情况告诉技术员,技术员每天上下午两次查棚观察,随时将应该配种的母猪,配种后未过第一性周期的预测发情期告诉饲养员,引起饲养员的自重视,有重点、有目标的加强观察,有效地减少和防止漏配、失配。根据他们的经验,观察发情的最好时间是清早打扫猪舍粪便之前,因为凡发情母猪一般清晨都在运动场的门口站着或把头搁在墙上不动,室内粪便则被踩得稀稀拉拉,而这时猪阴户流出的粘液最多,很容易观察。
    2、握适时配种,做到配准。母猪若一年产二胎,每胎妊娠期加哺乳期174天,两胎需348天,一年中能留给配种时间只有17天,平均每胎8.5天,如果断奶后第一次发情配不上,年产两胎就要落空,因此,一定要配准才行。
    在什么时候配得准,过去一向采用两手按压发情母猪的背部,母猪若站立不动作为适宜配种时间。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不最可靠,有时按压不动的母猪仍不愿与公猪交配。以后采用公猪试情。实行人工授精适合配种的时间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一是看从阴户流出粘液多少、稀稠,根据观察发情开始后8-10小时流出的粘液最多、最稀,透明、水样,此时还不适宜配种。到发情后期粘液变稠时配种最合适。二是看阴户红肿程度,开始发情阴户红肿潮润,到发情后20小时,阴户稍发紫并有干燥感觉时适宜配种。三是从开始发情后间隔20小时配种为好。如果坚持两次查棚则发现发情离开始发情的时间相差不会太久,掌握早上发情第二天清晨配种,下午发情第二天下午配种。而初产母猪一般比经产母猪发情持续时间长,因此初产母猪配种要迟一些不宜过早。胎次越多,发情症状越不明显,持续期也越短。
    3、实行重复配种,增加受胎机会。按理说,如果公猪精液正常,母猪发情期掌握得当,营养状况也适宜,配一次就可以受胎。但母猪个体差异很大,在对每头猪的特性未完全掌握之前实行重复交配是有利的。复配时间是配种后隔6—8小时。据1965年该场61头母猪配种情况统计结果,其中复配37头受胎32头受胎率86.49~,6。单配24头,受胎20头受胎率83.33%,复配比单配提高3.16%。
    4、合理饲养母猪。1965年初,红旗六场的母猪养得过肥,给配种带来一定影响。返窝的24头母猪中16头过肥。但断奶时母猪过瘦也不适宜。合理饲养就是对过肥的要限喂,限制精料用量,喂以大量青粗饲料。对过瘦的加强饲养管理促其短期内复膘。母猪在配种时保持七成膘最为适宜。
    5、合理使用公猪。过去公猪吃肉猪饲料养得过肥,但在配种繁忙时蛋白质营养又跟不上;后备公猪初配年龄过早、使用忙闲不均往往在配种季节后期出现产仔数下降的现象。根据公猪的饲养特点,喂料量不宜太多,但质量要高。成年公猪每天喂给含粗蛋白17-18%的混合料6斤,并给优质青料10斤。可基本上满足公猪的营养需要。过度使用会造成公猪早衰,影响配种能力。该场后备公猪使用掌握在10月龄,体重200斤开始使用。一天配一次,成年公猪也不让每天使用或一天配二次,连续几天配种每天需加喂鸡蛋2只,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公猪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天给予0.5-1小时的驱赶运动。
    6、缩短繁殖周期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一是带仔配种,足母猪在哺乳期出现发情即予配种,带仔配种不影响本胎仔猪生长也可正常受孕、分娩,不影响产仔数、成活率。红旗六场1965年有8头母猪在哺乳期配种,除1头返窝外,其余7头受孕,6头正常分娩,1头因故流产。平均产仔3头双月仔猪断奶窝重平均达到400斤。带仔配种有局限性,在哺乳期内发情数约占10—15%,并在产后一个月内的发情母猪往往配不上。其二是提早断奶。提早断奶就是仔猪不到60天就断奶,一般母猪停止泌乳后一星期左右即可出现发情,在红旗猪场进行的4b-45天断奶实验40与45天断奶的母猪分别平均在6.1与10天配种受孕,因此,提早断奶的繁殖周期比60天断奶平均缩短15-22天。提前在40-45天断奶并不复杂,只需极早训练仔猪吃料,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增加5—8%鱼粉。虽然提早断奶对仔猪增重有些影响,但到90日龄时与60天断奶的猪长得一样。这样每头母猪的繁殖周期都可缩短,较带仔配种更有效。
    三、摸索合理饲养母猪的方法。
    1964年以前,垦区饲料单一,营养不足,妊娠母猪的精料定量低,体积小,吃不饱,经常吵食、爬墙、拆屋顶、吃垫草,哺乳母猪也瘦小未能发挥正常的生产性能,生产水平一直不高。从1964年下半年起农垦局调整了精料定量。轻胎期每天3斤,重胎期4.5斤,哺乳期8斤,并采取饲料品种的多样化后,生产水平提高很多。不过当时对母猪饲养也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母猪膘水足是养得好的表现,另一种认为尽量满足带奶母猪的营养需要,不断提高仔猪断奶重是合算的。在我们做了10窝高产试验以后,分析了三种母猪日粮定量的生产效果。虽然试验猪用料的绝对数比第一季度时增加60%以上但每生产一斤苗重所耗精料少30%,从经济效果来看,第一季度的低定量并不合算,表面上节约饲料,实际是浪费饲料。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当实施干料喂母猪时有的干脆敞开喂料,以致个别食欲好的一天吃下十七、八斤,甚至二寸•余斤。随之出现母猪过肥,造成配种难、产仔少、窒息死亡多等不良现象。不仅浪费饲料影响生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1965年在红旗六场,进行搞仔猪培育试验,计划19窝试验猪料肉比4:1,实际平均3.27:1,而各窝母猪与仔猪全期耗料量差异很大,发现用料多的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并无相应效果,有的母猪妊娠期用精料440斤可达较好的生产水平,而有的用料600斤以上生产成绩反而不高。因此如何合理用料是进一步搞好垦区养猪生产必须研究的问题。为此在1965年9月在红旗六场,以农垦局所订的精料定量为标准,进行了妊娠母猪精料不同定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按照农垦局现定精料定量446斤减少到371.5斤仍能获得同样的生产水平。每日喂8-9斤青料,体重300-350斤的经产妊娠母猪精料定量446斤和371斤仔猪一月龄窝重均较好。轻胎期由60天延长到70天,平均每天喂精料3斤,平均每天喂精料3.7斤即可获得正常的增重,胎儿已能正常生长发育;在有青料供应的情况下,在妊娠母猪混合料中加入40-50%的砻糠粉作填充料,每日给料6斤左右,分上下午两次饲喂,基本上能满足母猪夏季食量需要,并保持良好食欲。
    为了进一步减少母猪的精料用量,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1966年下半年又进行了用营养价值较高的干草粉代替砻糠粉试验。2头用苜蓿干草粉与稻草粉,1头用苜蓿干草粉与蚕豆萁粉代替砻糠减少精料用量。在冬季又重复以苜蓿干草粉与黄豆萁粉对3头母猪试验。试验说明用苜蓿干草粉搭配豆科萁粉作为粗料饲喂妊娠母猪可以节约精料用量,每头只用200余斤精料,即可获得母猪的增重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母猪产后泌乳性能正常。
    哺乳母猪用料也如此,用料数量多少与增加泌乳量并没有相应的结果。经过红旗六场两年生产实践的观察,只要每天平均喂给8-10斤青料,8斤精料,可以满足高产的需要。
    根据观察哺乳母猪纯精料饲喂并不一定好,特别在产后头几天容易滞食,在混合料加入15%苜蓿或10%稻草粉对母猪的泌乳性能并无影响。
    四、用干料自动食槽饲养母猪
    在母猪饲养上能不能也象肉猪一样用干粉自动食槽?原来很多人有顾虑,归纳起来有挖怕,一怕影响发情配种产仔少二批影响胎儿发育初生重低:三怕敞开用料过多:四怕减少泌乳影响仔猪生长:五怕断奶重低。为此,我们在跃进农场对2头母猪从空胎起到仔猪断奶止,进行全期干料自动饲喂试验。结果两头平均产仔11头,初生重平均2.43斤,一月龄平均窝重164.85斤,双月断奶窝重440.5斤,头重40.05斤.和上胎湿料成绩相比,产仔数相同,断奶重提高了30%。1965年又在红旗六场进行生产示范试验,对全场妊娠母猪都实行干料自动饲喂,并在哺乳母猪中随意选12头进行实验经观察、测定答出以下结论:
    1、妊娠母猪应用干料自动饲喂以砻糠粉作填充料可以解决精料定量与敞开供应的矛盾,不影响胎儿发育和仔猪初生重。实践一年分娩54胎,共产活仔575头,平均初生重2.46斤。与1964年相比,并未产生影响。
    2、哺乳母猪饲喂干料不会减少泌乳量,也不会影响仔猪断奶重。试验的12头母猪平均带仔10.75头.一月龄平均窝重149.53斤,略高于当时垦区水平。双月断奶重最高495斤,平均427.13斤,与同期19头喂湿拌料母猪生产成绩相比,带仔多0.17头,断奶窝重与头重分别提高5.11%与2.05%。?
    3、干料自动饲喂饲养母猪不至于多用精料也不降低饲料报酬。
    4、干料自动饲喂后母猪的生活习性。?
    曾对轻胎期、重胎期、哺乳前期、中期各2-3头母猪24小时的观察所得资料归纳几点现象。一是在妊娠期会延长吃料时间,加粗糠越多,时间越长。重胎期猪每天仍有18小时左右睡觉休息时间。二是猪吃了粗糠,不会引起便泌,大便次数多、疏松。三是采食次数增加,但每次采食里量少,吃得均匀。四是每天饮水12-19次,必须保证有清洁的饮水供应。五是母猪产后10天放奶平均每天32.5次,产后30天平均放奶22.5次,每次放奶时间为20秒左右。所以未见影响母猪泌乳性能。六是有些母猪会掘食槽,将饲料掘出造成饲料浪费,自动食槽需要改进。
    五、做好各种原始记录。
    过去各场缺少各种生产记录,因此往往心中无数。为了选种选配和计划管理,建立以下生产记录。
    1、配种日记。包括配种日期、时间、母猪号、与配公猪号、配种方法、次数、预产期。?
    2、母猪分娩记录。用流水日记方式,包括分娩日期、母猪号、与配公猪号、胎次、产仔数、死胎数、实际带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平均头重和处理情况。
    3、仔猪称重记录与汇总。在仔猪出生、断奶都进行逐头称重,每窝一张,汇总每月一张。并分户记录每头母猪各胎次的生产情况。
    4、母猪耗料记录。
    5、每头母猪有一张复职和生产性能记录卡,随母猪调动而移动。内容与母猪分娩记录相同。随时做好登记。使饲养员随时掌握,心中有数。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6 17: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猪繁殖率的一些问题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困扰养猪着的难题为产仔数少,造成猪场的繁殖力下降,猪群补充困难。如果加大母猪存栏,提高产仔窝数,势必增加母猪的饲养成本,而且还造成母猪舍的栏位紧张,不加大母猪的存栏,育仔、育成、育肥栏位相对空置,造成浪费及增加成本。在生产实际中,要分析造成产仔数少的原因,以便在生产中加以防范。
1 品种原因
1.1 有些品种的繁殖能力低,产仔数少如:皮特兰、杜洛克等,由于品种的原因,产仔数提高非常困难,在商品猪生产的母系中,尽量避免有产仔数少的品种的血缘。
1.2 品系原因
  有些品系如:英系大白、比利时长白,在培育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选育过程中只注重猪种的瘦肉率,而没有注意其它指标,造成产仔数指标下降。
1.3 遗传原因
  同一品种,由于家系和个体的差异,也会造成产仔数的减少。
2 、年龄原因
  猪的年龄及胎次影响产仔数的多少,同时影响活产仔数的多少。
2.1 胎次
  1-2胎的母猪就繁殖性能低、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及产活仔数最高,6胎以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有所下降,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下降。
2.2 猪的年龄
  1-2胎、6胎以上母猪,由于体力的影响,产仔过程易产生疲劳,时间过长,造成死胎比例过大,在生产中应加强低胎次和高胎次猪的助产,减少产仔的间隔时间。
3、 饲养管理不当
  母猪群的饲养管理为猪场的关键,很多产仔数少和产活仔数少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如:驱赶、鞭打、咬架。
3.1 饲料的原因
3.1.1 没有给母猪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
  有的生产者认为母猪不用或少用添加剂是不正确的,必须加以纠正,有些饲料公司也认为母猪的饲料不重要,做配方不认真,不全价,偷工减料,造成养猪者加不加添加剂效果不明显,造成思想误区。
3.1.2 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
  原料中,玉米的黄曲霉超标;豆粕的尿素酶偏高;麸皮的质量不重视;矿物质的消化力不强,钙、磷无法吸收,氟含量超标;均影响母猪的产仔数及产活仔数。
3.2 管理上的问题
3.2.1 配种前的管理
  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及月龄过低,由于现在猪的品种生长速度太快,配种过早,没有达到体成熟,造成产仔数减少,后备母猪的配种月龄应该在7月龄以上。
3.2.2 没有控制配种前的膘情
  后备母猪没有限饲,造成配种时体重过大过肥,产仔数减少。基本母猪断奶后过瘦,流产和返情母猪过肥,影响母猪的排卵数,从而影响产仔数。
3.2.3 配种前没有短期优饲
  为了增加排卵数,后备和断奶母猪配种前4-5天要短期优饲,喂给优质全价的饲料,增加饲喂量,以提高排卵数。
3.2.4 妊娠期间饲喂量不合理
  妊娠前期1个月要少喂1-1.5㎏,中期适量2㎏,后期2.5-3㎏,同时要视母猪的个体体旷随时调整饲喂量。
3.2.5 减少并群、追赶和咬架等问题。
3.2.6 疫苗接种时间不合理
  母猪在妊娠期间,尽量减少疫苗的注射,除大肠杆菌、红痢外,其它疫苗都应在配种前注射,减少因疫苗注射对胎儿的影响。
4、 疫病的影响
  很多疫病都能造成繁殖障碍,造成产仔数下降,死胎、木乃伊比例增加,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口蹄疫、猪丹毒、链球菌病和猪流感等。
  对于传染病造成的母猪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减少的原因复杂,症状相互重合,不做血清学检查很难判断,有的症状作血清学检查也难判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做为养猪生产者,在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防疫工作,减少外来野毒的感染。
2、减少外引种猪的地区,因为各地区的种猪健康状况不同,减少地区就减少感染的机会。减少引种次数。不要从疫区引种。引种后要隔离检查,防止传染病的引入。
3、对母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查,针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疫苗的免疫工作。
4、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由于管理的原因造成产仔数的减少。
5、引种时选择繁殖性能高的猪种,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
发表于 2009-3-6 23: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好文章啊
发表于 2013-10-7 15: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挺详细的哈!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11:3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