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36|回复: 0

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技术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8 12: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2006年夏季开始,一种被称为“高热病”的猪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生流行,其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防治十分困难,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经过国家兽医科技单位的攻关,2007年1月确诊“猪高热病”是由猪呼吸繁殖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并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农业部随后制定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提出诊断、报告、处置、检疫监督和预防控制的技术标准。下面就如何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检疫和监测监管,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完善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环境,有效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理解防疫概念,认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应该说,凡是畜禽养殖专业户,无论其规模大小,其对“防疫”的认识程度都是相当高的,过去那种拒绝免疫的现象已经很少看见了。但很多养殖专业户,包括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主,对“防疫”的理解也是很片面的,认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以为可以“一针安天下”,什么病都可以不怕了。2007年年初,有一位养猪户在听说了“高热病”是蓝耳病引起的,有疫苗可以预防后,就以为有了依仗,轻率地从南方某地购入数批总计400多头仔猪进行育肥,虽然他对购入的仔猪到家后就注射“猪蓝耳病疫苗”,但半个月后他养的猪还是陆续发病,用了很多药也没有效果,死亡生猪达200多头,其余生猪也被无害化处理。后来经过分析,一是他所用的疫苗是传统的蓝耳病疫苗,对“高热病”没有保护作用;二是他引进的猪已是处在潜伏感染阶段,免疫注射反而促使疫病暴发流行。另外即使是购入的猪健康、疫苗对症,但从免疫注射到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都在7-20天以后,在这一阶段生猪如果接触到病原体,很快就会发病,所以单靠免疫是不能完全阻止疫情发生的。

  因此全面理解“防疫”的概念非常重要,实际上“防疫”是针对疫病流行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采取扑杀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进行消毒隔离检疫、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注射等各种措施的综合,与建立养殖场生物安全的概念内涵是相同的。真正的“防疫”,除了针对相应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注射,保护易感动物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建立检疫、隔离、消毒、封闭饲养和全进全出等项管理制度,能够净化场内的各种疫病,并形成生物安全屏障,阻止外疫的传入。

  二、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病力

  近年来畜牧兽医部门一直倡导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规模养殖、健康养殖,但千百年形成的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虽然很多养殖专业户知道“全进全出”、“全价饲养”的好处,但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常用便宜而低劣的饲料,多处购猪、连续混群饲养。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正逢低潮,很多养猪户采用粗劣的糠麸代替豆粕、玉米,甚至将梅雨季节发霉的饲料继续饲喂生猪,导致生猪营养状况极差,机体抵抗力自然也大大降低。有专家在分析去年“高热病”的发病原因时指出,霉菌毒素的侵害,可加速疫病的暴发,增加治疗的难度,导致死亡率大幅上升。结果是原本想降低成本,减少亏损,最后造成更大的损失。

  虽然现在生猪价格的高企,没有人会再使用粗劣饲料,但在当前的高温高湿季节,饲料霉变的现象仍不可忽视,尤其是轻度的霉菌感染往往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因此在猪场日常管理中和猪高热病控制过程中,在饲料应添加苯甲酸、丙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等有机酸与改性硅铝酸盐类结合制成的具有抑制和吸附功能的防霉剂,或甜菜碱、富马酸、壳聚糖等新型防霉剂,可有效保证饲料的品质,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另外添加葡萄糖+VE+VB+VC+有机铬等解毒剂,也能一定程度缓解霉菌毒素的危害。

  还有饲料中缺乏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特定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还有氨基酸不平衡,如赖氨酸过高也会引起免疫抑制,而蛋氨酸、含硫氨基酸的缺乏也可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有时虽然饲料是全价均衡的,但不良的环境和疾病的应激反应会增加某种必需营养的需求,如高热症状会大量消耗猪体内的葡萄糖和VC,这时就需要额外补充。由于养猪过程中避免不了应激原,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生长和防病的营养需要,在不同阶段使用乳猪、仔猪、中猪、大猪料、后备母猪、妊娠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等全价饲料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加大葡萄糖、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必须氨基酸等某一营养元素的成分,实现营养的动态全价平衡。

  三、加强检疫隔离,严防外疫传入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新发现、新变异的病毒性疫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迅速传播到多个省份,应该说这与当前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生猪调运十分频繁的现象有关,大小猪只的南来北往,人员车辆以及工具的携带,为各种疫病的传播创造了大量的可乘之机。现在国内实行自繁自育的养殖场、户不多,很多规模场都不养母猪,甚至有些饲养能力在千头以上的养猪场,也是不养母猪,原因就是母猪在产仔期间的劳动强度很大,常常需要整夜不睡觉来照顾,很多养猪户坦言精力不足,另外现在很多城市郊区有大量使用饭店泔水的养猪场,多是外来户租地或用简易圈舍养肥猪,根本没有能力养母猪。

  这些肥猪养殖场户追随市场价格的波动,看到时机合适就到处收仔猪育肥,弄好了就“淘”上一把,弄不好就赔上。由于集中进仔猪,波段饲养,所以仔猪得来源十分混杂,但由于条件限制,一般没有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检疫隔离,即使引入1头病猪,也会很快蔓延到全场,风险是无法控制的。另外凡是从外地购入的仔猪,本来就有断奶造成的不良刺激,再加上长途贩运,产生的各种不良因素对机体的抵抗力影响非常大,特别容易染病,并且可能携带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病原体,饲养的风险较“自繁自育”高出许多。另外一个地区或猪场发生疫情后,当地的养殖户大多出于减少损失的目的,低价出售猪场内未表现症状生猪。而贪便宜从外地买猪的,往往是买进了处于潜伏期的病猪,到家后就会发病死亡,落个血本无归。这样的养猪方式,一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对自身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传播疫情,对周围的养猪户构成很大威胁,另外还加剧了生猪市场的波动,不利于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要实行健康养殖,必须坚定的推行“自繁自育”、“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方式,尽量不从外地引猪育肥。实在需要从外进猪,必须到当地动物防疫机构办理相应的手续,确认引出地确实是无疫情地区,并查验当地的免疫和检疫证明,确保引入健康生猪。引入本场后,要隔离饲养,观察有无潜伏感染的疫病。同时给予良好的饲料、饮水和卫生环境,消除运输带来的疲劳、应激因素,恢复机体免疫力。在隔离观察2周后,如无疫病发生,则应按免疫程序注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然后混群饲养。

  四、坚持场内净化,树立健康养殖观念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猪场都同时存在多种病毒污染的现象,如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国内种猪场的带毒率都在50%以上,猪瘟的带毒率也在4%-30%左右,这三种病毒除了引起各自的疫病外,还可通过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给胎儿的,造成自身的终身感染和猪场的持续感染。更为重要的是这几种疫病均导致免疫抑制,使其它疫病的免疫注射失效,给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带来可乘之机。另外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猪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也很高,一旦有不良因素刺激往往发生混合感染,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最初“高热病”的致病原因很难确定,就是因为在所有发病猪的体内,常会分离到多种病毒和细菌,哪一个是原发病因,哪一个是继发感染,哪一种对猪造成的损害更大都很难确认。同时在治疗上也没有针对性,很多养殖场主和个体兽医就干脆大剂量使用抗菌素,导致治疗的费用投入很多,但效果很不明显,甚至有的专家认为有一半猪是疫病害死的,另一半猪是药物中毒害死的。

  因此要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及将来可能发生其它新的传染病,必须对种猪场现有的疫病进行净化,减少下游育肥猪场的病原污染程度。净化的主要疫病为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等免疫抑制性疫病,另外猪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等病原对生猪的生产性能影响非常大,造成养猪成本上升,还损害机体抵抗力,易发生各种疫病和普通病,也是必须进行净化淘汰的。目前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病等疫病的监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每头猪只要采5毫升血液,在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就可以进行上述所有疫病的检测,种猪在配种前进行上述检测,一来可以判断疫病流行情况,二来可以检验免疫效果,为养殖场净化带毒猪和制定免疫程序提供重要依据。

  淘汰带毒猪虽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与发生疫情的损失相比,还是合算的,还有整个养殖业的效益。从目前疫病流行的趋势来看,病原体的变异越来越频繁,猪群的污染程度越来越高,不做净化的猪场,虽然本场内疫病不一定发展到爆发的程度,但却易把危害转嫁到商品猪场,在多种病原污染严重的商品猪场,任一小小的刺激因素,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疫情的暴发。现在我国的养殖业,虽然还是散养户占大多数,但饲养的品种,80%都是长白、约克和杜洛克几种,归根结底都来自各级的种猪场,如果不从源头做好疫病的净化,打好防疫的基础,是难以最后战胜疫病侵袭的。另外今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各级种猪场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各级种猪场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提供优良种猪,有关机构也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种猪场疫病净化制度能够有效建立和正常运行。

  五、建立严格防疫制度,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疫病的传播途径就是病原体由发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侵袭到易感动物的路径,分为直接与发病动物、带毒动物接触的直接接触传染和与发病、带毒动物的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管理用具、运输 车辆、昆虫以及鼠类携带病原接触的间接接触传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病猪的分泌物、精液、排泄物等都可以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后均可感染。但该病毒对于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又不是特别的强,主要靠直接接触感染。有一项研究成果就是把一个猪栏隔开十几米,这一栏猪得病,旁边猪栏里的猪不一定得病。因此有专家提出,建一个存栏1000头的猪场,从安全和防疫的角度来看,不如建两个存栏500头的猪场,改革开放前农村集体有时也号召规模养殖,但往往因爆发疫病而失败,原因就是把各家各户的猪赶到一个猪场饲养,每头猪接触的污染物都成倍增加,一头猪发病很快就会在全群中流行,小病也会造成大损失,大病就会全群覆没。

  但在商品经济时代,饲养过于分散在效益上划不来,而确保集中规模饲养成功的关键就是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严格消毒、杀虫、灭鼠,减少病原体的污染,最大限度的切断传播途径,减小疫病的发生机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全面、定期的消毒制度,消灭因饲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病原体污染,同时也控制各种外来的病原体污染,以及粪污造成的化学污染,建立一个清净、安全的养猪环境。同时也要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内也不要饲养其它动物,包括猫、狗等宠物,以防感染弓形虫等疫病。

  具体做法一是猪场门口必须设置消毒池,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上方最好建有顶棚,防止日晒雨淋。每栋猪舍的门前也要设置脚踏消毒槽,人员进入必须脚踏消毒槽。消毒液要用2%氢氧化钠液,每三天更新一次,冬季可用生石灰代替。二是猪舍要及时清除猪舍粪便污物,并采取堆积发酵等形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周围环境每月也要用消毒药进行1-2次消毒。封闭的空圈舍可进行熏蒸消毒,开放的空圈舍以及运动场可用5%漂白粉溶液或1%-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三是生猪饲养期间一般一般采用喷雾方式消毒,每平方米用消毒液30-50毫升,喷雾距离以距猪体50厘米左右为宜。一可杀灭空气、灰尘中的各种病原体,二则中和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护生猪呼吸道免受刺激。一般每隔5-7天消毒一次,夏季封闭圈舍每1-2天消毒一次,有其他疫病时也相应增强消毒次数。

  养猪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最好每3~4周更换一种消毒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六、制定科学免疫程序,保护易感动物安全

  免疫的概念就是通过给动物人工接种疫苗,使其建立特异免疫力,抵抗相应的传染病侵袭。这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实验室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28天可产生免疫保护力,免疫期为4个月。现在国家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有养殖场户都必须按照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要求,对饲养的生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一般仔猪断奶后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2毫升肌肉注射一次,在发生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地区,在首免后一个月用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母猪在每次配种前或产仔后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种公猪每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新引进猪要隔离观察14天后进行补免,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疫苗只用于接种健康猪,对于发病猪群不可使用,屠宰前21日不得进行接种。注射方法为经耳后根肌肉注射,疫苗使用前应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振摇均匀,接种用器具应清洁无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具体操作时应以疫苗说明书为准。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疫苗开封后,应于当日用完,剩余疫苗、疫苗瓶及注射器具等应无害化处理。

  另外做好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是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基础,如果由于感染猪瘟等免疫抑制性疫病,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也是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抵抗力的。一般仔猪分别在20日龄和60日龄用猪瘟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50日龄进行猪丹毒、猪肺疫疫苗和仔猪副伤寒疫苗的免疫;80日龄用猪口蹄疫浓缩疫苗肌肉注射1毫升。

  初产母猪配种前4周用猪瘟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前2周用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肌肉注射3毫升,前1周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经产母猪配种前2周用猪瘟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

  所有母猪每隔6个月用口蹄疫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毫升天,产前6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产前4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注射4毫升,产前5周和产前3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肌肉注射5毫升。

  种公猪每隔6个月依次进行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的加强免疫,猪瘟用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高致病性用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肌肉注射4毫升,口蹄疫用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毫升,猪伪狂犬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每种免疫间隔7天。

  七、合理应用药物,防止混合感染

  目前有十几种猪病都可以导致猪的“高热”和死亡,如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均有高热、厌食、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症状,常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相混淆。但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猪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避免死亡,应当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相区别。在生猪出现类似“高热”的症状时,要注意对症治疗,科学用药,不宜大量连续使用安乃近等退热药物,因为安乃近能破坏免疫细胞白细胞,大量注射后会使病猪雪上加霜。应当结合输液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增加葡萄糖、维生素C等解毒、增强抵抗力的要去,再配合适当的抗生素综合治疗。

  平时可以在在饲料中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如母猪配种前两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支原净、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林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等抗菌素连续饲喂10天;妊娠母猪在产仔前后各1周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或阿奇霉素及阿莫西林,连续饲喂;仔猪出生后3、7、21天注射长效土霉素、支原净等广谱抗菌粉针剂;仔猪断奶前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阿莫西林连续饲喂两周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缓解应激。

  八、及时上报疫情,防止疫病蔓延

  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指导原则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监控、早消毒、早扑灭、早免疫。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只大批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立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接到疫情报告后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要组织两名以上专家到现场进行诊断,符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的,判定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采集病料进行确诊,一般采集血清样品和实质脏器样品,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疫情确认后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疫情一经确认,要由当地兽医行政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猪和同群猪,对病死猪、排泄物、污染物、污水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内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等进行彻底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控。

  对其它原因导致的病死猪,要严格采取“四不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对收购、贩运病死猪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将予以严厉打击。

  今年1月份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情依然来势汹汹,截止到8月下旬,全国已经有27个省份发生疫情,疫点数达826个疫点,疫情已经成为养猪生产恢复的最大威胁,养猪户切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以免疫接种为主,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饲养,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制度,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9 05: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