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京津唐三角经济区、山东沿海经济带、上海经济区的发展突飞猛进,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造整合亦成效斐然,北方养猪业当然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影响猪价的其它因素
肉类的主要替代品是禽蛋类和水产品,虽然各自都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但人们往往根据价格和供应的变化调整在餐桌上的比例。在这里笔者有必要解释一下所谓“刚性需求”:刚性需求也就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需求,比如说礼仪之邦的中国,宴席上鸡鸭鱼肉,少了一种就有怠慢客人之嫌。又比如某人如果在大众广庭之下,说多少天不知肉味了是多么没面子的事情呀?子女如果对你们说爸爸妈妈我多久没吃肉了,很想吃肉啊,做父母的内心该是多么的谦疚啊!又比如有些地方的风俗,孩子生日你总不能不给他几个红鸡蛋吧?而弹性需求是相对刚性需求而言的,就是消费的量可以依情势而增减,如鸡鸭便宜,我可以多吃禽类少吃肉类,而如果猪肉便宜,我就多吃猪肉少吃其它,都很便宜了我就喜欢什么就多吃什么。所以其中的一个品种价格要超过正常水平,必需条件是这个品种货源奇缺。
目前的情势是生猪供应仅能满足刚性需求的水平,所以价格过山车式的下滑情况应该暂时无忧。但是在有些地方,养禽业却受到了又一次严重的打击,以本老倌所在市目前养鸭埸为例,批发价一度每斤只有3.8元,在目前成本水平已经陷入大幅亏损的境地。这主要因为禽类生产周期短,全程仅需半年左右,在高价刺激下迅速发展起来了。而生猪生产周期需一年半以上,加之疫病威胁和农民对价格周期变化的恐惧,在犹豫不决中驻足蹰踌了一段时间,所以饲养高峰跚跚来迟。禽类生产在前阶段肉类价格高企的刺激下生产加速膨胀,加之禽流感对人们的心理恐惧情绪的漫延,禽类产品的价格非正常下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牛羊肉的生产目前在我国长期维持能满足刚性需求,所以价格相对稳定,对猪价的冲击作用不大。但禽类水产品对猪价的冲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关于猪价走势的猜测
哪么,猪价的前景如何呢?猪农何时可能陷入低价旋窝?鉴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影响经济的因素十分复杂,由于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想得出准确的预测结论殊为不易。所以,如其说预测不如说是猜测。
今年年初南方雪灾冻损仔猪的效应将开始显现,因此目前南方猪源将渐趋紧张,这对南方猪价将是利好。因此南方猪价有望逐步走高,不过秋季高峰价格维持的时间,要在稍后对南方疫病的影响做出评估后才能确定。
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高热病将由南向北继续漫延。疫病对猪价的影响规律是:初期由于猪农的恐慌性抛售猪价会不正常下跌,但在疫病平息后由于猪源短缺将会刺激价格上涨。所以短期来看,北方猪价由疫病漫延的情况而定,疫病漫延到那里,那里猪价将会不正常下跌。加之年初冻灾对北方影响较小,因此北方猪价秋季高峰可能弱于南方。
至于奥运渐行渐近,奥运盛宴对猪价将会有怎样的影响?我想应该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奥运对我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并不是短期集中在奥运期间,比如增加基础投资带来的经济刺激作用已经逐渐消化。至于奥运期间对猪肉消费的增加,相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的消费总量影响甚微,何况说不定政府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
虽然成本的增加大大地挤压了养猪的利润空间,但是目前在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养猪仍有微利。笔者认为此前的猪价下跌客观上阻击了“养猪热”的迅速漫延势头,使这种微利期还将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养猪亏损期最早也会出现在09年9-10月以后。当然,前期高价位购进仔猪和疫病严重损失的厂埸不在例。
下半年猪市“K线图”
至此,我们对下半年猪市“K线”图已一目了然:从目前开始,猪价将由南向北逐渐走高,原来预计的七八九几个月的猪价小高峰仍可望存在,但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要达到此前的猪价最高峰有很大困难。
奥运期间对举办地周边猪价可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对全国猪价的影响甚微。秋后随着疫病逐渐缓和,以及生猪生长较适气候环境的到来,货源将有所增加,价格亦可能有小幅波动。
传统的、规律性的春节前猪价下降,主要是由散户集中出栏引起,所以散养户的大规模退出,将弱化这一规律的重演。因此可以推测,在中国传统的春节猪肉储存习惯的推动下,消费量的加大将抵消出栏的增加效应。所以猪价不但春节前后下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甚至还有走高的希望。----- 老猪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