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羔羊的营养特点 羔羊生后数月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羔羊生长发育总是按照一个固定模式进行的。初生羔羊骨骼的百分比较高,尤其是腿部,而体内脂肪比例则较小。生长初期,身体的不同部位以不同的速度生长,如腿部生长较慢。但在4~5周龄时,羔羊胴体各部分的比例很快接近成年比例,骨骼比例降低,脂肪比例增加,肌肉比例却没有明显下降。但是,脂肪的增加很快超过骨骼的减少,从而使肌肉比例下降。尽管胴体中肌肉比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从初生到成熟,肌肉的绝对重量仍为增加。羔羊断奶后的第一周,日增重下降,生长暂时受阻,以后又恢复正常。试验证明,反刍动物在第21天时瘤胃已发育完全,瘤胃功能在断奶后两周便可达到成年羊状态,羔羊便可利用尿素。用3周龄羔羊测定了日粮中添加尿素和不添加尿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羔羊利用尿素的量以占日粮粗蛋白质的30%为宜。羔羊营养主要用于增重和产毛,而增重对于羊肉生产来说是首要的。羔羊增重以在体内沉积蛋白质和脂肪为目的,而蛋白质和脂肪沉积的比例,取决于品种、性别和营养水平。研究表明,羔羊摄人日粮脂肪转化为代谢能的效率为70%,而蛋白质的转化率仅30%。羔羊对瘤胃菌体蛋白质的真消化率为81%,其生物学效价为66%。
(二)母羊的营养特点
1.能量的营养特点 配种前或配种时母羊的体重对产羔串影响很大,个体大的母羊双羔率较高。因而配种前的几个月,不宜降低活重。此时应使母羊体重有一定增加,使其在配种时体重达到最重,以提高排卵率。产羔率又影响羔羊的增重和成活率。羔羊早期生长主要受母羊营养水平的影响。因此,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母羊的营养水平应当高于奶牛,保证体内贮备一定脂肪(Brien,1987)。怀胎数和胎儿大小决定母羊妊娠后期营养和能量的摄入量。妊娠后期,胎儿增重迅速,采食量应提高。妊娠后期采食量不足,不仅对开始泌乳有害,而且可引起代谢疾病。能量供给量仅为需要量的70%~75%时,绵羊会出现妊娠毒血症。母羊日粮中运用鱼粉和过瘤胃脂肪可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研究表明,泌乳母羊日粮中添加150g过瘤胃脂肪,乳脂率可从7.7%上升到9.9%。
2.蛋白质的营养特点 除鱼粉外,绵羊对豆饼、棉籽饼、花生饼和肉骨粉等的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牛。据测定,绵羊对豆饼、血粉、肉骨粉和脱水苜蓿的真消化率分别为100.4%、99.1%、86.4%和85.2%。对绵羊大肠氮动力学的研究发现,从盲肠吸收的氨,有83%变成血浆脲;这部分氨可提供血浆氮的9%~19%和瘤胃氨中氮的0.2%~3.1%。给瘤胃注人蛋氨酸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对瘤胃中有机物、纤维素和甲酸处理的牧草青贮中·氮的消化无影响,对到达十二指肠的蛋氨酸和菌体氮的总量也无影响,但十二指肠中长链脂肪酸的浓度增加21%。将DL-蛋氨酸(D-Met)灌人绵羊真胃,可使羊毛产量大大提高。由此看出,微生物蛋白质的组成对于绵羊是不理想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