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尔猪营养手册
前言
任何一个营养计划的目标都是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达到最优化生产,最优化生产不同于最大化生产;最大化生产是尽可能发挥海波尔猪的遗传潜力使生产水平达到最高而不考虑生产成本。最优化生产是利用海波尔猪在不同环境情况下具备的高生长性能遗传潜力,而使生产者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这本手册中的推荐仅作为营养师在做配方时的参考。营养计划和原料的营养成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在这本手册中,没有提供具体不同饲料原料的饲料配方。为达到最佳生产,饲料原料价格的变化会引起饲料配方和浓度的改变。
第一部分 维生素
维生素在营养中的作用已经作过广泛的阐述,在代谢过程中都需要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的参与。维生素A在视觉、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粘膜形成中起作用。维生素D在钙和磷的吸收和骨骼正常生长发育中起作用。维生素E在肌肉运动和再生中起作用。同时也在抗氧化,防止象白肌病和桑椹型心脏病中起作用。维生素K对钙的吸收和维生素D的代谢有帮助作用,缺乏维生素K的通常症状是凝血时间延长。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由B族维生素组成,B族维生素主要是在酶反应中作为辅酶。一些有关维生素C需求的研究中,建议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但是,只有有限的数据支持这项主张,所以目前没有列入推荐。
一般情况下,在日粮中的维生素对配合饲料的价格影响较少,所以在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比较常见。高水平的维生素(相对于NRC)对于高瘦肉基因型是比较合理的。高遗传潜力的海波尔种猪需要充足的营养水平来发挥其最佳的生产性能。提高维生素B的水平已经证明可以提高其日增重(ADG)和改善饲料转化效率(FCR)。在应激期间,采食高水平的维生素证明可以改善猪的生产性能。已经证明在圈舍饲养环境下高水平的生物素(维生素H)是合理的,故在圈舍饲养中添加超过推荐量的生物素已经实践中在应用。
维生素在天然饲料原料中都可以找到。然而,饲料原料中的维生素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变化范围很大。例如α —生育酚(维生素E的活性成分),在小麦中的含量是5—30毫克/公斤。在表1中,给出了饲料中维生素的推荐添加水平,饲料原料中所含的维生素作为安全量。
表1 维生素推荐量
维生素 |
母猪 |
仔猪 |
生长猪 |
维生素A (IU/Kg) |
12,500-20,00 |
15,000-20,000 |
8,000-10,000 |
维生素D3 (IU/Kg) |
1,500-2,000 |
1,500-1,800 |
1,500-1,800 |
维生素E (IU/Kg) |
60-80 |
80-100 |
40-60 |
维生素K (mg/Kg) |
2-4 |
4-6 |
1.5-3.0 |
维生素B12 (mg/Kg) |
0.03-0.045 |
0.04-0.06 |
0.02-0.03 |
维生素B1 (mg/Kg) |
1-2 |
2-4 |
1-2 |
维生素B2 (mg/Kg) |
5-9 |
5-10 |
4-6 |
泛酸(mg/Kg) |
15-25 |
15-25 |
10-20 |
尼克酸(mg/Kg) |
30-45 |
30-50 |
15-30 |
叶酸(mg/Kg) |
4-6 |
1-2.5 |
0.5-1 |
生物素(mg/Kg) |
0.5-0.8 |
0.2-0.30 |
0.10-0.25 |
维生素B6 (mg/Kg) |
3-5 |
3-6 |
1.5-3.0 |
胆碱(mg/Kg) |
1,000-2,000 |
1,000-2,000 |
500-1,000 |
第二部分 矿物质
矿物质可以分成两类: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很小。推荐量是毫克/公斤的水平(或百万分之几的水平)。常量元素相对来说需求量较大,在日粮中以百分数表示。微量和常量元素在动物体内都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供给充足的数量。
虽然微量元素在日粮中只占很小的部分,但它们是代谢过程中的所需要的重要因子。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在猪的整个代谢活动中起作用。硒在组织中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同时在繁殖中起作用。铜在血红细胞的形成和能量代谢过程中是必需的。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钠、氯、钾和镁。大约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表明充足的钙水平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部分。同时,磷也是细胞能量循环中三磷酸腺苷(ATP)和葡萄糖腺苷二磷酸(ADP)的主要成份。
有一些元素比营养所需要的水平高可以说是正常的;特别是两种元素铜和锌,提高以硫酸铜形式的铜的水平(125mg/Kg)可作为一种促生长剂。高含铜的日粮可以在生长期间饲喂。提高氧化锌的水平(2500-3000mg/Kg)证明可以提高饲料的采食量,促进生长,同时可能控制刚断奶仔猪的大肠杆菌腹泻;由于锌的潜在毒性,饲喂高锌日粮不要超过12-18天。过高的锌也可影响钙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在饲料成份中的微量元素在预混料配方中是不被考虑的。象维生素一样,不同的原料间和同种原料中的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变化范围很大。在表3列出了添加水平。
除动物副产品外,钙的水平在天然饲料中一般相当低,在日粮配方中起的作用不大。然而,含量范围变化不大和经常分析,故在饲料原料的成分中有一个合理的数据是可能的。
磷在饲料中的水平与其它因素相联系,特别是饲料中的磷含量和饲料中的磷的生物学利用率。大多数植物资源中的磷都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与动物副产品(肉骨粉)中的磷和无机资源(如磷酸二钙)相比,其磷的生物学利用率低。为说明植酸对磷的有效性,总磷和有效磷水平在表3中给出。表中有效磷的水平没有考虑到添加植酸酶。有报道指出,添加植物酶能提高猪对植物磷的生物学利用率。
钠、氯和钾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同时作用于通过细胞膜的营养运输,以及肌肉和神经组织正常功能。添加充足水平的盐能提供足够的钠和氯。猪的恶癖象咬尾巴和拱坑被归咎于缺盐。这些坏习惯不容易解决,受伤的猪的血有咸味,这种咸味猪喜欢;故易导致猪进一步攻击受伤猪。然而,在饲喂超过需要盐水平的猪栏中仍可发现咬尾巴的情况。虽然高水平的盐可以帮助克服这些问题(象提供猪舔食的盐块);当饲喂盐水平充足时,盐分不是导致这些恶癖的原因。
当水中的钠含量超标时,通常的反应是减少日粮中的盐分。但必须考虑减少盐水平时,保证不会导致氯的缺乏。可以通过添加氯化钾来满足猪氯的最低需要。通常,在饲料成分中天然有足够的钾,所以不需要在日常时添加钾。
无机元素资源的生物学利用率在日粮配制时必须加以考虑。对猪来说,氧化铜、氧化铁和氧化锌比它们的硫酸盐形式的生物学利用率。
一种特定无机物形式对于不同的供应商其生物学利用率不同也可能发生。所以,选择矿物资源要基于质量和生物学利用率,而不是成本。
表2 矿物质需要推荐表
矿物质 |
母猪 |
仔猪 |
生长猪 |
钙(%) |
1.0-1.2 |
0.85-0.95 |
0.65-0.75 |
总磷(%) |
0.85-0.95 |
0.7-0.8 |
0.6-0.7 |
有效磷(%) |
0.40-0.50 |
0.45-0.55 |
0.30-0.40 |
钠(%) |
0.18-0.20 |
0.18-0.20 |
0.16-0.18 |
氯(%) |
0.12 |
0.12 |
0.10 |
钾(%) |
0.8-0.9 |
0.8-0.9 |
0.7-0.8 |
镁(%) |
0.20-0.25 |
0.15-0.20 |
0.15-0.25 |
锌(毫克/公斤) |
150-500 |
250-500 |
150-250 |
铁(毫克/公斤) |
100-150 |
200-250 |
100-150 |
铜(毫克/公斤) |
15-25 |
125 |
125 |
碘(毫克/公斤) |
1-2 |
0.5-1.0 |
0.5-1.0 |
锰(毫克/公斤) |
50-70 |
50-70 |
30-50 |
硒(毫克/公斤) |
0.3 |
0.3 |
0.3 |
表3 饲料成分中的总磷水平和生物学利用率
饲料 |
总磷(%) |
生物学利用率(%) |
有效磷(%) |
大麦 |
0.29 |
31 |
0.09 |
小麦 |
0.34 |
50 |
0.17 |
燕麦 |
0.31 |
30 |
0.09 |
玉米 |
0.25 |
15 |
0.04 |
豆粕(47%CP) |
0.60 |
25 |
0.15 |
菜粕 |
1.07 |
21 |
0.27 |
麦麸 |
1.10 |
35 |
0.39 |
肉和骨粉 |
4.75 |
68 |
3.23 |
第三部分 能量/蛋白质
能量
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圈养猪饲料的能量水平。饲料原料种类、价格、采用替代原料(一般是非常规原料)、加工能力和脂肪资源,还有饲养目标和猪舍等都会在确定猪日粮合适的能量水平时加以考虑。小猪采食饲料一直到吃饱为止,所以胃肠容量决定其饲料的采食量,高营养浓度的日粮会使小猪生长更快。随着猪的成长和胃肠容量的增大,能量水平在决定猪的饲料采食量时变得更加重要。日粮的营养浓度通过决定小猪的生长和大猪的饲料采食量来影响猪全期生产性能。海波尔猪具备高瘦肉沉积潜力,和较低的脂肪沉积倾向。为了发挥这一优势,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平衡日粮。日粮的平衡基于能量和氨基酸(AA)比例。当食物的能量水平提高时(指浓度),就需要有更多的氨基酸来平衡维持能量和氨基酸的比例。如果日粮的浓度下降,氨基酸水平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有许多因素影响日粮的营养需求,低温环境会增加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因而提高对能量的需求量。另外,在冷应激状态下,较高的代谢率将提高对参与能量代谢(维生素B2,维生素B1,尼克酸和生物素)维生素的需求。
其他影响营养需求的方面包括免疫反应的代谢成本(在疾病压力下),活动水平(不同饲养方式,如在大群遮蓬式的猪舍的饲养与传统的生长/育肥猪舍的圈养),和胎儿生长,哺乳等繁殖功能的需求。
在这本手册中,能量和氨基酸比例和推荐水平是基于高健康状态的现代化设施猪场,对于不同的猪场应用时应作相应的调整。
蛋白质和氨基酸
猪本质上不是需要粗蛋白质,而是需要合适水平和平衡的单个氨基酸。在氨基酸推荐中,可以是总氨基酸、表观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或真可消化氨基酸。总氨基酸水平是不考虑在各种饲料成分中的氨基酸的消化率。因此,基于总氨基酸的日粮推荐,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会因为采用的饲料原料类型而出现多种结果。
试验表明,如果日粮氨基酸的平衡是基于总氨基酸,用豆粕和玉米型日粮比菜粕和大麦型日粮的生长结果好。这是因为在豆粕中的赖氨酸生物学利用率比菜粕中的高,表4列出了两种简单以总赖氨酸平衡和相同能量的日粮间的比较。
虽然表4中的两种食物有相同的总赖氨酸水平,但与豆粕/玉米型日粮相比,菜粕/大麦型日粮中可消化赖氨酸低11%,一只60公斤体重的阉公猪消耗2.5公斤配合饲料可以从豆粕/玉米型日粮中得到18.25克可消化赖氨酸,但从菜粕/大麦型日粮中只能得到16.25克。因此,使用玉米/豆粕可得到更好的结果。但是如果两种日粮是基于同样有效的氨基酸水平进行配方,这个不同的结果就可被否定了。
随着更多的替换饲料原料(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应用,利用总氨基酸平衡变得越来越有问题了。对饲料原料中的氨基酸的消化率不同采用表观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率已经得到确立。氨基酸在肓肠和结肠前面的小肠中被吸收。由于在盲肠和结肠中的微生物群落作用,导致氨基酸在回肠末端和在大肠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大肠中,微生物可以对氨基酸进行脱氨基作用,并且利用碳架结构作为能量使用。其中的氮通过氨,一般在尿中被吸收或排泄。赖氨酸和蛋氨酸也可以在大肠是合成。然而在大肠中合成的氨基酸对猪没有效力。消化物的收集一般是通过回肠-直肠的瘘管进行。表观回肠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在图1中给出。
表观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比总量氨基酸更有价值。但是,它们没有考虑消化道的内源分泌物,内源分泌物包括唾液,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胰腺和粘膜的分泌物。
如果在饲料原料中的氨基酸水平较低,如色氨酸,由于高水平内源氨基酸的原因,可能使特定饲料原料中的氨基酸的消化率被低估。真或标准回肠消化率的计算是考虑到内源的影响。真回肠消化率的计算公式在图2内给出。
在本手册提供的氨基酸数据是基于表观回肠消化率,同样也取决于数据是如何收集的。 表观回肠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之间的差异通常小于总氨基酸和回肠消化率之间的差异。(菜粕中赖氨酸的表观和真回肠消化率分别是75%和78%)。从表观回肠消化水平到真回肠消化水平的调整可以通过单独的营养项目基础进行。
图1.
表观氨基酸消化率(%)= (摄入氨基酸—排泄氨基酸(回肠末端))×100/ 摄入氨基酸 |
图2
真氨基酸消化率(%)= (摄入氨基酸—排泄氨基酸(回肠末端)- 内源氨基酸损失)×100/ 摄入氨基酸 |
表4 同等能量日粮比较表
成份 |
配比% |
原料中所含赖氨酸(%) |
原料所提供总赖氨酸(%) |
表观回肠可消化赖氨酸(%) |
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 |
玉米 |
73.7 |
0.26 |
0.19 |
0.17 |
0.13 |
豆粕 |
22.3 |
3.18 |
0.71 |
2.70 |
0.60 |
预混 |
4.0 |
_ |
_ |
_ |
_ |
合计 |
100 |
|
0.90 |
|
0.73 |
大麦 |
63.3 |
0.39 |
0.25 |
0.27 |
0.17 |
菜粕 |
30.2 |
2.16 |
0.65 |
1.60 |
0.48 |
油 |
2.5 |
_ |
_ |
_ |
_ |
预混 |
4.0 |
_ |
_ |
_ |
_ |
合计 |
100 |
|
0.90 |
|
0.65 |
第四部分 早期仔猪的营养
早期仔猪的营养对营养的组和来说是一个挑战。在分娩时,小猪的消化道发育还不完善。小猪出生时的消化能力只能消化母奶,小猪分泌大量的乳糖酶和足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用于消化奶水。但其分泌淀粉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的量较少;胃酸分泌量也很低。未成熟的胃肠道粘膜是可以渗透大分子的;此功能允许吸收在初乳中发现了免疫球蛋白。当提供给猪植物蛋白,象豆粕类,这种渗透功能可以导致免疫反应。与奶蛋白不一样,大豆蛋白被看作是外来物质。据报道当小猪采食高水平的大豆蛋白会引起肠绒毛萎缩和腺窝增生,消化道的粘膜的损伤在大约四天后会导致腹泻(营养腹泻)。
在小猪的消化道成熟时(大约五周龄),小猪会对抗原蛋白有一定的耐受力(图3)。一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意味着有好的胃酸和酶分泌能力。
已经被证明在断奶时胰酶水平立刻下降。喂食固态食物可以促进消化道的成熟。因此,设计仔猪补饲和仔猪断奶程序时应考虑小猪肠和胃的成熟程度,同时可促进消化道的发育。合适的仔猪营养能使小猪平稳地从液态食物(奶)过渡到固态食物(饲料)。
断奶早期的日粮应该易消化和适口性好。因为仔猪早期高水平乳糖酶分泌能力,这种日粮应包含高水平的乳糖(20—25%)作为碳水化合物(能量)的来源(乳清粉,脱蛋白乳清粉,渗透脱水乳清粉,结晶乳糖)。因为仔猪在断奶后脂肪酶分泌的快速下降,其对脂肪消化能力较差。但是,当消化道成熟后,脂肪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由于乳猪料制粒较困难,脂肪被用作制粒促进剂以防止制粒过热和防止奶制品蛋白的变性。
在乳猪开食料中使用的其他原料包括血浆粉、鱼粉、脱脂奶粉、乳清浓缩物和血粉,这些饲料原料易消化并且可以增加猪的饲料的采食量。在个体猪场中,小猪在开食料中使用血产品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在考虑到潜在的生物安全危险的情况下,牛血(非猪血的混合血产品),可在猪的日粮中使用。
在猪的日粮中使用豆粕时有两个思路。第一个是,由于导致过敏,在开食料中不使用任何豆粕,而使用分离大豆蛋白或浓缩大豆蛋白等特殊大豆制品。第二个思路是第一阶段日粮中豆粕,只在一个低水平(<10%),以便小猪快些能克服过敏反应,适应大豆蛋白。第二阶段使用与第一阶段步原料成分相同,但在日粮中提高豆粕水平(20%)同时降低其他特殊原料的水平。两种方法都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都能成功。
图3
酶 营养
乳糖 乳糖
脂肪酶 脂肪
淀粉酶 蔗糖
麦芽糖 麦芽糖
蛋白酶 蛋白质 |
第五部分 生长—育肥猪的日粮
青年母猪日粮中的氨基酸要高于阉公猪。这是因为青年母猪在40公斤以上时的瘦肉沉积比阉公猪多。青年母猪同时消耗的饲料也比阉公猪少。
一个关于青年母猪和阉公猪在不同体重时,其所需的每千卡消化能中所含的表观回肠可消化赖氨酸克数的比较,已在表5中给出。在特定的饲养中,在决定适当的赖氨酸/能量比例时,猪栏的形式和猪的流转必须加以考虑。全进全出的生长一肥育猪场为猪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单独定量的机会。连续生产的猪场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表明猪的存栏重量和期望的周转速度。
在加拿大使用日粮中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这意味着如果提供的赖氨酸不足,无论其他营养的水平如何,将决定生长速度,。
如果赖氨酸的需求达到了,根据日粮的组成,苏氨酸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大麦基础日粮),第三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对猪提供最优的氨基酸平衡,产生了一个理想蛋白质的概念。理想蛋白质能提供最优的必需氨基酸日粮模式,能符合动物的需求。理想蛋白质提供的氨基酸平衡比例是相对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来说,以赖氨酸为100。
赖氨酸主要用在蛋白质的合成上。小猪需要从食物中得到大量的赖氨酸用于生长和稍小的维持量。随着猪个体的增大,相对于生长来说需要更多的氨基酸用于维持。总含硫氨基酸(TSAA)(蛋氨酸和胱氨酸)和苏氨酸在维持需要中比赖氨酸更重要。因此,对小猪和大猪而言,理想的蛋白质比例是不一样的;日粮的配比也反映了这种改变。表6给出了基于总氨基酸、表观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和真回肠可消化氨基酸比例。
表5 青年母猪和阉公猪的需要
|
青年母猪 |
阉公猪 |
体重(公斤) |
有效的赖氨酸克数/千卡消化能 |
有效的赖氨酸克数/千卡消化能 |
5—15 |
3.65 |
3.35 |
16—20 |
3.35 |
3.25 |
21—40 |
3.10 |
3.00 |
41—60 |
2.85 |
2.75 |
61—80 |
2.40 |
2.30 |
81—100 |
2.35 |
2.05 |
100—(上市) |
2.20 |
2.00 |
表6 理想蛋白质比例
总氨基酸 |
(公斤) |
赖氨酸 |
蛋氨酸/胱氨酸 |
苏氨酸 |
色氨酸 |
0-20 |
100 |
62 |
67 |
18 |
20-50 |
100 |
64 |
69 |
19 |
50-(上市) |
100 |
67 |
72 |
20 |
表观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
体重(公斤) |
赖氨酸 |
蛋氨酸/胱氨酸 |
苏氨酸 |
色氨酸 |
10-20 |
100 |
59 |
61 |
18 |
20-50 |
100 |
61 |
62 |
18 |
50-(上市) |
100 |
64 |
66 |
18 |
真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
体重(公斤) |
赖氨酸 |
蛋氨酸/胱氨酸 |
苏氨酸 |
色氨酸 |
10-20 |
100 |
60 |
63 |
18 |
20-50 |
100 |
62 |
65 |
19 |
50-(上市) |
100 |
65 |
70 |
19 |
第六部分 母猪和后备母猪的日粮
后备母猪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备母猪饲养的目标是保证它们达到遗传潜力的最长繁殖时间和最佳繁殖性能的目标。
在选种前,后备母猪可能是和商品猪饲养在一起。然而,如果后备母猪在和商品猪一起饲喂时间过长,商品猪日粮中的钙磷水平较低,是不适合饲喂后备母猪的。与妊娠期相似的日粮比较适当,必须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因此,对于后备母猪来说,应该使用种母猪的预混料而不是生长一肥育猪的预混料。
一个中等营养水平(2800千卡/公斤代谢能 0.525表观回肠可消化赖氨酸, 0.29表观回肠可消化蛋氨酸/胱氨酸和0.35表观回肠可消化苏氨酸)就能满足一头后备母猪发育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水平大约从60公斤开始到初情期者适用。在第二次发情时, 当背膘水平达到指标时,后备母猪喂养的性激素水平达到650—750克ADG。
后备母猪在买回来和检疫期间也要喂发育定量。这个定量能确保在入栏时有适当的生长和体态。
一般的后备母猪在进入检疫时,体重有105—115公斤。在第二发情时,体重达到125公斤,背膘厚度>17毫米。在分娩时的P2点的厚度达到20—22毫米。
在第一次发情前,后备母猪一般是自由采食。在第一次发情期用无生育能力的公猪进行配种,配种后限饲7天。在第二次发情配种前的两周,后备母猪应自由采食饲料,直到配种。7天的中等程度的限饲(1.5公斤/头/天),然后2周左右配种前的自由采食表明能对后备母猪进行催情、促进排卵和提高产仔数。七天后如果继续限饲就会有负面影响,这是应该避免的。
在妊娠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配种后的前两周,在配种后的第12—14天胚胎在子宫内附着,在此期间胚胎死亡率可以达到50%,在怀孕早期孕酮分泌通过改善子宫环境,保证胎儿存活。由于大量的采食饲料而提高代谢(肝代谢)清除能力,可以减少血浆孕酮水平,从而可能导致胚胎的存活和产仔数减少。第二个阶段是从妊娠期的第14天到100天,在这个阶段,有机会可以调整母猪和后备母猪体况。然而,最好在后备母猪和母猪转进妊娠栏时具备合适的体况。必须考虑在妊娠期的饲料采食量的适当限制,因为妊娠期高水平的饲料采食会引起哺乳期饲料采食量。另外,后备母猪乳房的发育最大是在70天到105天之间,过多的能量采食表明对乳房的发育是有害的。在第二阶段,在妊娠中期喂食1.5至2.6公斤/头/天。(根据后备母猪和母猪的体况)就可以达到妊娠期饲喂目标。第三个阶段是分娩前的妊娠期的最后两周,在此期间,要胎儿的生长很快,提高饲喂量可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并且可以防止母猪由于分解代谢而失重和掉膘;提高采食量1—1.5公斤/头/天就足够了(总量在2.5-3.5公斤)。对母猪和后备母猪来说,转入分娩栏并饲喂哺乳期日粮时,必须注意不能采食过多的能量防止有可能导致乳房水肿。大约饲喂妊娠期的90%量的哺乳料时能量水平就不多了。妊娠期日粮推荐在表7中给出。
在妊娠期,可以通过调整饲料饲喂水平来达到一个特殊目标。在哺乳期,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因此配制日粮必须要满足母猪在哺乳期的营养需要。哺乳母猪的日粮必须是能提高饲料采食量和奶产出,而且要防止其消化不良和失重。将采食饲料的情况标记在哺乳母猪分娩栏前面板子的图表上,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母猪饲料采食情况的好办法。
体重,胎次,哺乳仔猪的数量和环境温度都会影响母猪能量和赖氨酸的需求。营养水平必须包括母猪维持和产奶的需要。每天窝增重1KG母猪需要24—25克的有效赖氨酸。表8给出了哺乳期4周和3种不同体重母猪的消化能和有效的赖氨酸采食水平。赖氨酸与总含硫氨基酸和苏氨酸中的比例分别是0.58和0.68, 哺乳母猪的日粮可以很好地利用记录在猪栏上的母猪采食数据进行调整。
在断奶到配种应该继续饲喂哺乳料。如果在断奶后进行限饲,有可能影响排卵率。在配种后,采用妊娠期的饲料限饲2周。
表7 妊娠期日粮推荐
营养 |
水平 |
消化能(千克/公斤) |
3000—3050 |
表观回肠可消化赖氨酸 |
0.55—0.60 |
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 比例 |
0.65 |
赖氨酸:苏氨酸 比例 |
0.70 |
钙:有效磷比例 |
2.4 |
表8 哺乳期日粮
体重(公斤) |
哺乳周数 |
消化能(千卡/天) |
赖氨酸 (克/天) |
150 |
1 |
15.6 |
45.1 |
|
2 |
19.4 |
57.8 |
|
3 |
21.8 |
66.0 |
|
4 |
24.2 |
74.1 |
250 |
1 |
17.9 |
50.4 |
|
2 |
21.6 |
63.1 |
|
3 |
24.0 |
71.3 |
|
4 |
26.4 |
79.4 |
350 |
1 |
19.9 |
55.7 |
|
2 |
23.6 |
68.4 |
|
3 |
26.1 |
76.6 |
|
4 |
28.4 |
84.7 |
第七部分 公猪日粮
公猪的能量摄入必须足够维持、增重、精子生产、交配活动和体内平衡所需。一般不采用妊娠期日粮。但是一个特定的公猪日粮已被采用。公猪日粮必须有高水平的钙和总磷(分别有0.9和0.75)。采用母猪预混料已经满足配方需要,母猪的预混料应该比较适当。
一些研究建议,在应激期间添加维生素C可以维持促进精子生产。但是由于实验数据不一致,因此现在没有推荐。配制公猪日粮应可提供大约19至20克赖氨酸/头/天。一般推荐总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为0.60。典型公猪日粮的喂食量为3—3.2公斤/头/天。为确保公猪不过肥适当限饲也是必需的。但是,限制水平必须保证公猪的营养需要。与公猪的维持和生长营养需要相比精子生产的营养需要比例相对较低,因此有一个平衡的日粮,这些需要都会得到满足。
第八部分 水
水是一种必需营养成分,用于温度调节、机体内养分和废物的运输、代谢过程、润滑和产奶。限制水采食量会引起饲料采食量下降,限制生长和降低饲料的利用效率,并导致哺乳母猪产奶量减少。在新出生的仔猪中,水约占全部体重的80%。表9给出了在不同生产猪舍水流速的要求。
水的质量也很重要,低质量水的最常见的影响是导致仔猪腹泻。高含量硫酸根离子结合的饲料中矿物质而导致营养缺乏症也曾被报道过。对低质量的水,可以改变日粮配方,但是必须保证日粮仍然保持平衡。表10给出了猪用水的质量推荐标准。
虽然高水平的总可溶固形物(TDS 3000毫克/公斤)对猪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但可影响水溶性药物或维生素/电解质的溶解率。高总可溶固形物(TDS)的水可以使水溶性药物和/或维生素/电解的不能完全溶解,从而可以影响其的剂量。
如果总可溶固形物(TDS)是一个问题,在被注入猪饮用水之前,先获得质量好的水(低总可溶固形物TDS)。
表9 水流速率的推荐
阶段 |
流速率(毫升/分钟) |
妊娠母猪 |
500—1,000 |
哺乳母猪 |
1,000—2,000 |
保育猪 |
750—1,000 |
生长猪/育肥猪 |
750—1,000 |
公猪 |
500—1,000 |
表10 猪饮用水的质量指南
分析物 |
水中含量(mg/kg) |
对猪的影响 |
总可溶固形物(TDS) |
<1,500-4000 |
无问题 |
4,000-5,000 |
可用,但可导致小猪短暂的腹泻 |
5,000-7,000 |
引起腹泻,减少水摄入和降低生产性能 |
硫酸盐 |
<500 |
没问题 |
500-3,300 |
轻泻作用,可提高水摄入,但没有不良影响 |
>3,300 |
腹泻,降低生产性能, 可能有健康危险 |
亚硝酸盐 |
微量 |
没问题 |
>微量
(>0.1PPM) |
导致粪便污染和造成健康危险 |
第九部分 饲料霉菌毒素
最好喂食没有霉菌毒素污染的谷物。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受污染的饲料原料还是会被喂食。霉菌毒素如果没有监测会对总生产性能产生明显影响,表11列出了一些主要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并且表12给出了各阶段猪对主要霉菌毒素的最大耐受量。
表11 霉菌毒影响
霉菌毒素 |
影响作物 |
主要影响 |
黄曲霉毒素 |
大麦、玉米、燕麦、小麦、黑麦、大豆 |
降低生产:
l 免疫抑制
l 肝中毒
l 死亡 |
单端孢菌毒素
(也叫DON或呕吐毒素) |
大麦、玉米、燕麦、小麦、黑麦 |
拒食
降低生长速度:
l 免疫抑制 |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 |
大麦、玉米、燕麦、小麦、黑麦 |
引起雌激素样繁殖紊乱:
l 在妊娠早期,会减少产仔数
l 在妊娠中期,增加劈叉腿仔猪数
l 在妊娠后期,高死胎率和劈叉腿仔猪数
降低公猪性欲 |
赭曲霉毒素A |
大麦、燕麦、黑麦、玉米、大豆 |
影响猪的肾脏
降低生长速度
免疫抑制 |
麦角菌及其生物碱 |
黑麦、小麦、黑小麦 |
血管收缩,肢端坏死 |
表12 主要霉菌毒素最大耐受量
生长阶段 |
黄曲霉毒素
(ppb) |
单端孢菌毒素
(ppm) |
玉米赤霉烯酮
(ppm) |
赭曲霉毒素A
(ppm) |
麦角及其生物碱(%) |
种母猪 |
50 |
0.5 |
0.25 |
0.00 |
0 |
保育猪 |
20 |
0.5 |
0.5 |
0.01 |
0.10 |
生长猪 |
50-100 |
1.0 |
1.0 |
0.02 |
0.10 |
肥育猪 |
200 |
1.0 |
3.0 |
0.02 |
0.10 |
公猪 |
50 |
0.5 |
0.5 |
0.00 |
0 |
(200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