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病
名
| 病
原
|
流行病学
|
主 要 症 状
|
主 要 病 理 变 化
|
防
治
|
鸭
瘟
|
疱疹病毒
| (1)各种鸭及
雏鹅发病。
(2)雏鸭发病
死亡率低。
(3)发病不分
季节。
| (1)体温高达43-44℃稽留热。
(2)稀便,白或绿色。
(3)肿头或肿头颈,称“大头瘟”。
(4)呼吸困难。
(5)雏鸭有神经症状。
| (1)肌胃、腺胃出血。
(2)心冠脂肪出血,法氏囊粘膜出血、胰出血。
(3)舌基部、食道和泄殖腔出血、溃疡、坏死,并覆盖难剥离的伪膜。
(4)小肠淋巴集结形成环形出血带。卵黄蒂肿出血。
(5)直肠与泄殖腔交界处出血
| 预防:防疫程序:首免:7-10日龄。二免:20-25日龄,三免:开产前。产蛋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治疗:(1)注射高免血清。(2)早期高倍量弱毒苗紧急接种。(3)饮服或注射利巴韦林。(4)服用黄芪颗粒。(5)防继发感染。(6)发病地区消毒要加密。
|
雏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
疱疹病毒
| (1)1-6周龄
多发。
(2)不分季节
| 出现神经症状,死前角弓反张,所以称“背脖病”。
| (1)肝肿大,有出血斑,有的出现刷状、点状出血。
(2)脾肿大,有斑驳花纹。
(3)肾肿大。
| 预防:防疫程序:接种弱毒苗,首免:10-14日龄。二免:产蛋前间隔2周接种2次。开产后每3-4个月接种一次。母鸭常规免疫,雏鸭三周龄内可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
无母源抗体的雏鸭预防:1日龄注射弱毒苗或1-3日龄注射抗血清,间隔5-7天再注射一次抗血清。
治疗:
注射抗体。
|
番
鸭
细
小
病
毒
病
|
细小病毒
| (1)雏番鸭发病,又称“三周病”和“喘泻病”。
(2)发病不分季节。
| (1)喘。
(2)泻:白或绿色粪便。
(3)神经症状:瘫和角弓反张。
| (1)胰:出血、坏死。
(2)肠道:出血、粘膜脱落、小肠后段变粗,回肠中后段出现假栓子。
| 预防:(1)种(蛋)鸭免疫程序:开产前一个月注射弱毒苗,开产前的10-15天注射油苗一次。孵出的雏鸭10日龄内能抵抗自然感染,但在10-12日龄时仍要注射一次抗体。
(2)对不具母源抗体的雏鸭1日龄注射弱毒苗。
治疗:(1)注射抗体。
(2)黄芪颗粒和利巴韦林配合应用。
(3)防继发感染
|
鸭流感
|
正粘病毒
| (1)各种年龄均发病。
(2)以冬春为主,四季均发病
| (1)神经症状:扭颈或角弓反张。
(2)黄白或绿色稀便。
(3)呼吸困难。
| (1)胰:出血、坏死、透明或液化样。
(2)小肠出血、淋巴集结呈环状出血带。
(3)呼吸道、腺胃、肌胃和冠状沟脂肪出血。
(4)心肌坏死出血。
(5)产蛋鸭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卵泡变形坏死。
| 预防:免疫程序:10-15日龄首免,40-50日龄二免,开产前2周三免,45-50周龄四免。
治疗:(1)抗病毒药。
(2)中药:黄芪颗粒。
|
鸭
传染性浆膜炎
| 鸭疫里默氏杆菌
| (1)2-8周龄
易感。
(2)以春季为主,四季均能发生。
| (1)神经症状:点头、歪颈、共济失调、瘫、角弓反张。
(2)稀便:黄或黄绿色。
(3)呼吸困难。
| (1)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管炎和脑膜炎。。
(2)发病初期心包积液。
(3)脾肿、表面班驳,呈大理石样外观。
| 防治:(1)4-7日龄接种油苗。流行严重地区间隔10-15天再接种一次油苗。
|
鸭
副伤寒
|
沙门氏菌
| (1)1-3周龄雏鸭多发。
| (1)神经症状:痉挛或角弓反张。
(2)下痢:白色或黄绿色。
(3)。跛行〈关节炎〉。
| (1)盲肠肿胀,呈班驳样,内有干酪样团块。
(2)直肠和小肠后段也有班驳样且肿胀。
(3)肠粘膜出血、溃疡、坏死、脐炎。
(4)产蛋鸭卵泡变形、坏死。
(5)关节肿胀。肝表面色泽不均,有坏死点,古铜色。
|
|
鸭
霍乱
| 多杀性巴氏杆菌
| (1)各种年龄均能发病,以雏鸭和产蛋鸭多发。
(2)以春初、秋末为主,一年四季均能发病。
| (1)呼吸困难、甩鼻,又称摇头瘟。
(2)绿色、黄绿稀便,有时混有血液。
| (1)心冠脂肪、心外膜出血。
(2)肝有针尖大的小坏死点。
(3)肠道粘膜出血。
(4)呼吸系统炎症。
| 防治:选用弱毒苗或灭活苗均可
肉食鸭:20-30日龄免疫一次即可。
种(蛋)鸭:首免:20-30日龄,二免:产蛋前半月。开产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