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9-3 09: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私奉献——参考一下我们公司的育种方案吧。
种 猪 的 育 种 生 产 方 案
猪的育种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育种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猪群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和使生产者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猪群遗传改良的实质是选择出生产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的优良基因型群体,并迅速扩大其遗传影响,逐步更新替补以取代原有生产和经济价值较低的基因型群体的过程。
各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各种猪场内曾祖代核心群和种猪测定站进行,对生长育肥性能、胴体性状、繁殖性能、体型外貌等指标进行选择,加快遗传进度,提高种猪质量。在祖代猪群中,主要对体型外貌、繁殖性能进行选择。
第一节 育种方案与目标
一、育种方案的要点
1、坚持“多留精选、选优汰劣”的原则。
2、在标准环境下进行性能测定与记录,每头猪在可比较的环境中进行评估。先将测定环境统一化,在种猪测定站对所选性状进行测量,再用测量值来估计个体育种值。
3、用潜力最优的青年母猪代替生产性能较差的母猪,尤其是母猪在后裔性能的基础上经过再次评估,确保所淘汰的是最差的母猪,以加快遗传进展。在保留最优个体作为替代种猪的同时,尽快加速畜群的世代周转,加速改良进度。
4、对具有中、高遗传力的性状,如生长育肥性状和胴体性状等,通过性能测定,在测定基础上,在5~6月龄进行估测,个体选择,加快改良速度。
5、适当采用世代重叠,将上一代各方面性能均优的少数个体加入下一世代核心群中继续繁育(一般不超过25%),以扩大群体中优秀个体的数量。
6、ESR基因是控制产仔数的主基因或与产仔数主基因存在紧密连锁,ESR基因对产仔数有显著效应的发现,为种猪繁殖性能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这一主效基因及其分子遗传标记,在大规模猪育种中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对繁殖性能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特别是可以对个体繁殖性能进行早期选择,并且可以通过检测公猪个体的基因型对其潜在的产仔数性能进行选择,使猪繁殖性能方面获得更快的改进。
7、在育种工作中,密切注意国内外育种的信息,及时引入各项性能均优的同质优良个体扩充血缘,经配合力测定后加入核心群,进行不完全封闭的继代选育工作。
8、利用猪场各品种猪群体大的优势,增加选择率。在一个猪群中,只有各项性能表现最佳猪才能期望成为真正的改良者,利用性能测定记录鉴别出优异的个体,保留最小的选留率(公猪2.5%,母猪12.5%),以取得最大的改良进展。
二、育种目标
育种改良的基本方法有选择和杂交两种。前者依赖于遗传力的高低,可引起永久性和累积性的遗传变化;后者则取决于杂交优势。瘦肉生长性状有中等遗传力(30%~40%),但杂种优势很小(0~5%);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10%~15%),但杂种优势较大(10%~20%)。由于产仔及泌乳能力多取决于母本,而后代的瘦肉生长需要取决于父本及母本的均值,所以对父本需要进行瘦肉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可主要通过选择的方法,因为其杂交优势很低;而对母本的改良需要同时考虑产仔泌乳性能和瘦肉生长性能,可同时采用选择和杂交两种方法来实行,所以一方面要选择杂交亲本做母本,另一方面要对生产母本的母系品种进行选育改良。由于遗传上猪的产肉性能与繁殖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我们不能在同头猪的身上使这两种性能同时达到最优,所以需要培育产肉性能最优的专门化父系品种和繁殖力强且产肉性能高的母系品种。
1、对父系猪的选育:如杜洛克、父系大白,主要提高生长育肥性能及胴体性能,培育出理想体型外貌的种猪(要求后躯丰满、背宽、腹线平直、收腹、头型适中、腮小)。选育性状为日增重、饲料报酬、背膘厚。同时考虑体型外貌,四肢的结实度、公猪配种能力,母本繁殖和健康情况等。
2、对母系猪的选育:如母系大白,主要提高繁殖性能,选育的性状为窝产活仔数及21天龄仔猪窝重。同时考虑体型外貌、四股及生长速度、健康情况等。
第二节 选育方法及措施
一、具体选育方法
1、基础群(零世代)的组建:
公猪:挑选的公猪相互间三代内无亲缘关系,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瘦肉率高65%以上,性欲强,体形外貌好,所配母猪繁殖性能好,后代无出现遗传缺陷,入选的公猪最好与入选的母猪无亲缘关系。
母猪:生长速度较快,无遗传缺陷,同窝产仔数10头以上,自身繁殖能力和母亲繁殖最好的母猪,受胎正常,无流产和2次以上的发情史,母性良好。
2、体型外貌评定:后代个体测定至90千克时,进行眼观评定、外貌评分。要求选育出结构合理,使用期长的种畜,并能经受现代集约化设施内的饲养与繁殖。这种性状能够且应通过眼观评定来估测,评定时,让猪只在平坦硬地面上行走,对猪只一般外貌、头颈、前躯、中躯、后躯、乳房、生殖器、肢蹄等部位和猪的品种特征进行评分,一般要求选留的猪只外貌评定要达85分以上。计算公式为,长白、大白:API=0.3×品种特征得分+0.3×乳头、生殖器得分+0.2×一般外貌得分+0.2×蹄型得分;杜洛克API=0.2×品种特征得分+0.3×乳头、生殖器得分十0.3×一般外貌得分+0.2×蹄型得分。
具体选择标准:
(1)没有可干扰到正常繁殖和母性功能的缺点和缺陷。
(2)有健全的繁殖功能,包括解剖结构与行为方面,外生殖器要发育正常。排除外生殖器发育不正常的个体,如母猪阴门过小或阴门上翘,公猪睾丸发育不良或不匀称。
(3)有健全乳腺功能,猪只每侧至少要有7个间隔均匀、功能正常的乳头,趋近性成熟阶段时,乳头应向外突出,最好成柱状乳头。
(4)有健全的骨路结构。蹄肢有问题会干扰正常的配种及母猪产仔、哺乳功能,特别对公猪,后腿结构不良,在配种时难以成功地骑跨在母猪身上,前腿不良会抑制公猪爬跨母猪的欲望,因此对猪蹄的选择显得重要。要求所选留的猪只背部较平,臀部也较平直,且尾部位置较高,后肢各关节构成适当的角度,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衡地承受压力,两脚趾较大,大小均等,中间略为分开,以增加走动的稳定性。在父系特别是杜洛克猪选育上,我们还用选择活体半臀围的办法,提高腿臀部的丰满度。
(5)符合品种特征。如:杜洛克要求被毛一般棕红色,四蹄墨黑色,耳朵无肉色,额头无黑毛、自毛,全身无斑点。体型好、头颈轻、身体伸长、体高、后躯丰满、腹线直、身体各部位匀称、紧凑,如杜洛克和父系大臼要求外型后躯发达呈半球型,前胸宽阔,后躯丰满,呈双脊背(即双肌臀)。毛色有光泽,皮肤平滑无皱纹。
(6)性特征明显,公猪性欲旺盛,母猪发情明显。
3、进行母猪繁殖力性状的选育和测定。性状主要有每头母猪每胎的产活仔数,窝断奶数,21日龄窝重及年产胎数。繁殖性状遗传力低,受环境影响大,重复力低,遗传进展小,测定时,尽量降低母猪窝产仔数之间的环境差异,使测定出来的差异具有遗传性质,从记录成绩中选留优秀母猪的后代作后备猪,淘汰性能不良的家系与个体。以后将逐步建立完整的母猪繁殖力遗传水平的评估体系,运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进行母猪繁殖力的选择。
对连续多胎高产的母猪,可充实到下一世代,即允许适当世代重叠以提高群体高产基因频率,防止高产基因流失;扩大供选群,加大选择压;严格控制初配日龄和体重,实施重复配种,加强饲养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遗传潜力。具体方法:在尽量减少环境差异条件下,母猪每产一胎现场进行登记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出生日期,并打耳号,称初生重。在21日龄时进行仔猪个体称重、计窝重。各原始资料要求登记齐全,按时填好配种、产仔、断奶、母猪哺乳表等报表。将每胎产活仔数(NBA)作为产仔力指标,21日龄窝重(LW21)作为泌乳量和母猪能力的指标,这两个性状结合起来作为母猪繁殖力性状的指数(SPI),用该指数进行选择。
SPI=100+6.5(NBA-NBA)+2.2(LW21-LW21)
其中:NBA、LW21为群体平均数。
指数计算前,NBA应对胎次进行较正,LW21应对胎次和带仔猪数进行较正。具体选择标准(表3-1)。
表3-1 21日龄窝重及年产胎数
曾祖代品种 奶 头 产活仔数 21日龄窝重 断级数 年产胎数
杜 洛 克 12 9 36千克 8 2.2
父系大白 14 10 40千克 9 2.2
母系大白 14 11 44千克 10 2.2
长 白 14 11 42千克 10 2.2
另外:做好有遗传缺陷(包括赫尼亚症、单晕、盲乳头、隐睾症、锁阴症或其它缺陷)猪的登记,出现遗传缺陷的整窝仔数全部淘汰,不作种用。利用ESR主效基因及其分子遗传标记,在大规模猪育种中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对繁殖性能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对个体繁殖性能进行早期选择,并通过检测公猪个体的基因型对其潜在的产仔数性能进行选择,使猪繁殖性能方面获得更快的改进。
4.进行生长育肥性状、酮体性状的选育和测定。生长育肥性状主要考虑生长速度与饲料利用率,这两性状具有中等遗传力。达90千克的日龄属高遗传力性状,胴体性状主要为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等,具有高遗传力,对其进行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具体要求及选留方法:
(1)在同一饲养管理、同一营养水平的条件下,粗蛋白为17%~18%,代谢能为3100千卡/千克,测定阶段为30~100千克体重。
(2)60日龄左右,根据亲代繁殖力性状指标,达标者结合品种特征、生长发育、乳头数及无遗传缺陷,按血缘和性别每胎选2公2母。
(3)25千克左右时进入测定舍预饲,30千克开始进行测定,要求公猪全同胞2头一栏,母猪全同胞、半同胞小群体测定(8头一栏),测定开始,称个体重,每头登录饲料消耗量,尽量做到自由采食。
(4)开测第四周称重作为参考,对体形外貌不符合要求日增重慢的个体进行淘汰。.
(5)开测第八周称重,对生长发育不良、体况较差、生殖器有缺陷或发育不良者进行淘汰。
(6)体重达90千克左右进行体尺、膘厚、体重各个方面的测定。
体尺测量:包括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后髋的测量。
生长速度:采用个体测重法计算30~100千克时的日增重。
膘厚:采用超声波(A超或B超)测瞟仪进行测定,测定部位为耆甲上部、最后胁骨、腰荐部3(2)点,膘厚取其3(2)点平均数。
选择时,①可用选择指数进行选择:选留选择指数高的猪只。从测定成绩中估计猪只生长育肥性能育种值:
GPI=100+80(ADG-ADG)-80(F/G-F/G)-85(BF-BF)或GPI=100+112(ADG-ADG)-120(BF-BF)(饲料利用率没有测定时用)
其中:ADG——平均日增重 ADG——群体平均日增重
F/G——饲料利用率 F/G——群体平均饲料利用率
BF——背膘 BF——群体平均背膘
校正公式:校正至标准体重日龄=实测日龄+校正系数×(标准结束体重一实测结束体重)
校正系数r为:
15~25千克 公2.13 母2.14
25千克r=
25~40千克 公2.00 母2.10
杜洛克
80~100千克 公1.35 母1.49
90千克r= 20~25千克 公2.00 母2.50
25千克r=25~30千克 公1.79 母2.50
大白、长白:
大白 公1.48 母1.62
90千克r=80~100千克
长白 公1.54 母1.68
②应用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进行选留,选留综合指数值高的猪只。为进一步提高选种的准确性,猪场采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育种方法对猪的生长育肥性能进行评估选育,效果明显。由于BLUP法考虑了各亲属的资料及母本的遗传进展,使不同年龄组育种值之间可以对比,即不同世代的种猪能进行准确比较,并且能将育种值和环境效应在一次计算中同步估计,消除环境管理的影响,明显提高了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这对不完全封闭的群代选育法的准确选种、更快速度提高群体质量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个体观测值Yij=u+hysi+aij+eij
u为总体均数 hysi为场年季固定效应
aij为个体加性效应 eij为随机误差
GPI=l00-17.68×EBVage/SDage-17.68×EBVfat/SDfat
EBVage和EBVfat分别是个体体重达100千克的天数和背膘厚的估计育种值
SDage和SDfat是天数和背膘厚育种值的标准差。
繁殖性能评估,外貌评定及综合评定同上述。
5.肉质性状和抗应激性状:此项工作在北京、广东一些大型种猪场正在逐步开展,主要是对肌肉的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肌间脂肪含量等来评分肉质。开展氟烧测定和毛囊DNA检测清除应激基因。
6.屠宰测定:每个血缘公猪最少选一头阉公猪在体重90千克时进行屠宰测定(预选为下一世代核心群的公猪,其全同胞要选一头阉公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前禁食24小时,空腹称得的体重为宰前体重。首先放血、脱毛,去除头、蹄、尾,开膛及劈开分半,称胴体重,计算屠宰率F其次测定肩脚(正上方离中线4~6厘米)后缘、最后肋骨处后缘、腰荐前缘三点上方背部的膘厚,测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分离皮、脂、瘦肉、骨,测定瘦肉比例。同时评定肉的质量,包括肌肉pH值、系水力和肉色。
最后综合外貌评分、生长育肥和胴体性状,以及猪只母本的繁殖力性状,进行综合评定,计算被测猪只的综合选择指数,公猪INDEX计算方法为E:INDEX =0.2×SPI+0.5×GPI+0.3×API;母猪INDEX计算方法为:INDEX=0.4×SPI十0.4×GPI+0.2×API按综合指数进行选留。
7、抗病性与健康情况:养猪生产的最大威胁是疫病,猪群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和种猪的频繁流动导致了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疾病的复杂化,一旦疫病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提高猪群抗病力和健康水平的方法有:①群体内选择整体免疫水平,如五号病、猪瘟;②通过后备猪或引进种猪的监测及时淘汰某
些疫病呈阳性的个体:PRRS、布氏、PR带毒个体。
8、父母代种母猪,一般不进行测定和指数选择,但应考虑窝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和体型外貌等性状,三者达标时可选留或出售。
二、选留与种猪淘汰
种猪年淘汰比例定为公猪50%、母猪30%,选留补充数量同淘汰数量。每批种猪测定结束后,经采血检测健康情况,合格后所有猪按综合指数高低排队(公母分开),根据需要留种数量,综合选择指数较高的个体入选曾祖代核心群,次之入选祖代繁殖群或出售,将成绩低或无种用价值的公母猪淘汰。
核心群种猪的淘汰和更新:核心群母猪产完第1胎淘汰总数的35%,第2胎淘汰35%,产完第3胎全部淘汰或从核心群淘汰转入祖代繁殖群。公猪配完40胎后淘汰,选留最优秀的青年猪代替后裔测定成绩差的种猪和失去种用价值的公母猪,加快遗传进展和改良速度。
三、配合力测定
配合力测定是育种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进行品系杂交、品种杂交的配合力测定,确定配合力的高低,评价杂交组合的优劣性,寻找最佳组合。
四、制度和人员配置
1、设立育种中心,由技术部主管,负责全面的育种工作,由多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由电脑室负责录入和整理资料。
2、各部门管理人员和饲养员必须配合育种工作的开展。
①从配种怀孕开始,按育种方案进行选配并做好配种记录;②分娩舍饲养员负责登记母猪产仔日期、胎次、产仔数、断奶数、寄养情况等项数据,按规定给初生仔猪打耳号,并负责称生重和21日龄窝重,有遗传缺陷猪等的有关资料的收集登记工作;③测定舍饲养员按规定使用相应的饲料,饲养管理好被测猪,每日记录采食量,并配合测定人员完成测定工作。
3、设专职的测定人员,完成测定工作所要求各项指标的测定,并收集、初步整理资料数据,填好配种、产仔、断奶转栏、死亡、猪群变动、初选、种猪测定等周报表,交电脑室作电脑数据处理。
4、技术部人员与育种中心技术员一起负责种猪的挑选,并负责曾祖代核心群种猪的淘汰处理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