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养猪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美国的大规模工厂化养猪,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养猪业也都经历了风风雨雨。2007年的高热病爆发,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也应该上一个新的高度。
业内人士一般都比较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几种养猪模式,第一种就是美国的大规模工厂化养猪,第二种是欧洲的庭院养猪,第三种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放牧养猪,第四种应该是中国的家庭散养。
有一个成语叫因地制宜,其实美国发展大规模工厂化养猪有他的先决条件,美国的人口密度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领土面积却相当,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养猪,只有规模才能体现效益,同时,防疫条件自然天成。而欧洲的人口密度就比较高,而且用来发展农业的土地有限,庭院农场不仅缓解了环境压力,也分散了疫病风险。澳洲就不用多说了,可想而知,地大物博,人口稀少,草场丰富,放牧养猪便于利用自然资源,从而降低成本,还提高了肉质。
中国发展规模化养猪起码有20年了,万头规模的猪场倒是不少,可是为了解决环境压力,疫病控制等问题费尽了心思。由此造成的损失及成本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有中国的特色:
1.气候环境复杂(春夏秋冬的温度差别,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别等等);
2.物种多样性(包括了细菌和病毒等等);
3.人口密度大,排污和防疫难度高(很难找到一个方圆一公里无人居住而又具备良好水源,电力,排污条件的猪场用地)。
问题分析到这里,相信很多同行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 本帖最后由 lishijun1201 于 2008-6-9 13:38 编辑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