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考星是大环内酯类药物,预防与治疗猪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及其他替米考星敏感菌感染。不知大家对这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如何,请大家多多指教!
普清(替米考星)作为第四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独特的靶向技术和控释技术,药物选择性的聚集于巨噬细胞,从而改善巨噬细胞免疫状态。由于蓝耳病引发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也是引发PRDC的重要病原之一。普清在防治PRDC上具有以下优势:
1.具有更适宜防治的PRDC抗菌谱
研究表明,当前各种常用抗生素制剂对能引发PRDC病原体显示有效谱以替米考星居首。替米考星对猪肺炎支原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放线杆菌均有直接杀灭作用,还能抑制PRRSV感染。四环素族抗生素主要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效,不如替米考星有效面宽,而青霉素类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这些病原体的有效性很低。
2.替米考星的吸收性的体内分布显示出防治PRDC的突出优点
研究表明,将替米考星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投给猪或皮下注射均吸收,且比青霉素类、四环素族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更好。特别是进入血液后往各种组织中的移行,同其他抗生素明显不同。一般来说,许多抗生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降同其在各组织中的浓度升降大致一样或低一些,也就是血液中的浓度时时在制约着组织中的浓度。而替米考星则不然,当其在血液中浓度不升高的情况下,在组织中的浓度反会明显升高。比如,下述几种抗生素从血液中移入组织中的浓度比是替米考星83%,四环素35%,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只有20%。特别是在肺脏、子宫和乳腺等特定器官组织中明显升高,这对治疗以肺炎为主体的非常有利。
替米考星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它进入能吞噬掉入侵细菌、病毒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浓度十分突出。比如,下述几种抗生素在巨噬细胞内液的和外液的浓度比是替米考星75:25;泰乐菌素72:28;氟哇诺酮类8:92;四环素族1:99;林可霉素2:98;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1:99,青霉素进入细胞内浓度几乎为零可见,替米考星进入巨噬细胞内液浓度居首,其次是泰乐菌素,这对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杀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其机理认为是,大环内酷类抗生素为弱碱性物质,也就是它们的PH偏高,通过血液容易移行到PH偏酸的肺组织和巨噬细胞内。
3 。能促进机体的防御功能
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除对一些病原体呈直接杀灭作用外,它们尚不能促进机体的防御功能,这方面过去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近年研究表明,大环内酷类之所以适宜用于PRDC的防治,同它们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也是重要的一面机理如下
3.1能帮助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己知,在正常状态时,存在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能将集聚在感染部位的细菌、等吞噬后,利用自身的消化酶将吞入的病原体杀灭。然后,从被杀死的菌体内放出所谓抗原免疫成分,在淋巴细胞内传递信息,促进抗体的产生,即成为免疫系统的司令台,但实际上,被吞入巨噬细胞内的病菌还有未被杀灭的。而当投给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后,则能同消化酶一起显示杀菌效应,也就是说当巨噬细胞只靠单独力量未被杀死的病菌,有了替米考星的帮助仍会被杀灭。
最近研究还证实,PRRSV和PCV-2两个病毒同时感染时能减少猪体内巨噬细胞的数量,同时降低其免疫功能。而这时投给替米考星后则会协助巨噬细胞使其免疫功能接近正常。
3.2能使嗜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功能状态细胞凋亡的炎症抑制得以恢复
研究表明,通常嗜中性粒细胞将吞入的细菌杀死后,便自行细胞凋亡(死或自然死),形成一个含有细菌残骸的胞内消化酶的小袋状物,并在其内发生分化。不久,巨噬细胞将这个小袋状物吞入,从细菌形骸中放出抗原免疫成分,刺激抗体产生。这一重要过程,以往并未引起人们注意。投给替米考星后能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坏死,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并能防止炎症加剧经查明,其他抗菌剂未发现有此效应。可以说,替米考星这一功能对防止再感染也是很重要的。
近年,有人在试管内研究了替米考星对PRRSV的作用,结果表明,和替米考星随着浓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其对的抑制效应。比如,0.1mg/ml、1mg/ml和10mg/ml不同浓度逐渐提高其对PRRSV的可抑制强度,当替米考星达到10mg/ml时,PRRSV的繁殖几率几乎停止。
接着,又有人利用PRRSV感染猪研究了投给替米考星后,在猪体内对PRRSV的作用,其结果是,当添加替米考星的量为40 mg/ml(日本认可量的2倍,其他许多国家认可的高限量)时,被感染的猪数减少,血液和组织中含量明显下降,同时提高了增重速率和改善了猪体的一般状态。
[ 本帖最后由 zhangxinlq 于 2008-6-11 11:28 编辑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