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良好的引种混群程序并严格执行,尤其是对引进高度健康的种猪而言,对新种猪的隔离与适应是极其重要的。而引进后的饲养管理,又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种猪的生产潜能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隔离与适应的主要目的是:
l
维持原有猪群的健康状态。
l
让引进的种猪适应引进场原有猪群中的病原。
l
让引进的种猪适应引进场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
l
降低引进种猪和引进场原有猪群的死亡风险。
二、隔离的相关细节:
1.
建议至少有2周的隔离时间,此时间在供求双方兽医确认无重要传染病、能保证良好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调整。
2.
隔离舍要采取全进全出方式,设施要彻底冲洗、消毒,并保持干燥。
3.
隔离舍距原有猪群至少要100米。距离远可减少经空气传播潜在病原的感染机会。特殊情况下,如果无法完全隔离,也应将新种猪放在经高压冲洗、消毒、空过的、并尽可能远离原有猪群的猪栏内。
4.
隔离与适应设施,要防鸟防鼠,要有加药器。
5.
种猪引进的第一周,要给予特殊的管理,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新鲜,必要时,可补充电解质。
6.
新种猪到达2周内,应激反应强烈,应给予特别照顾,饲料中可添加预防剂量的抗生素,如金霉素,330克/吨(330ppm)。
7.
隔离适应期间,禁止隔离猪舍的饲养员与其他生产区内的饲养员和种猪接触。尤其是在新种猪引进后的最初2周。在整个隔离适应阶段最好不要随意调换饲养员。
8.
饲养员进舍前,要更衣换鞋,隔离舍内的器械要专场专用。
9.
及时填写治疗记录,包括猪耳号、所用药物、效果等。若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请与种猪场联系。
10.
每天应对引进猪群的种猪按30%的比例进行猪只体温的抽查。一日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做好记录。
11.
按照程序,免疫所有新种猪(参见以下章节)。
三、适应的相关细节及方法:
1.
药物
l
新种猪入场后,注射长效和广谱抗生素,如长效青霉素、长效土霉素。
l
在适应期的最初几周,饲料中添加1/2-3/4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如330ppm的金霉素)。药物添加的具体方法请请教猪场兽医。
l
伊克敏定驱虫:1ml/33公斤
2.
疫苗
种猪到达后,均应按常规程序进行免疫,包括口蹄疫、伪狂犬、猪瘟。最佳的免疫时间是在到达后的3-5天内进行。
l
口蹄疫:到达后(3-5天,下同) 即免疫。
l
猪瘟:到达后即免疫。
l
伪狂犬:到达后即免疫。
另外,下列疫苗也应视情况考虑使用:
l
细小病毒:配种前6周、3周各免疫1次,但日龄至少要达到150天。
l
大肠杆菌:对后备母猪,可让接触原场仔猪或母猪的粪便,3次/周。
l
乙脑:免疫所有新种猪,尤其是在蚊虫活跃季节。
如果猪场附近地区存在下列一些疾病,那么,也应考虑免疫:
l
传染性胃肠炎:隔离期免疫阴性母猪,或在到达后,马上让其接触原场断奶仔猪的粪便。
l
蓝耳病:两周后接种蓝耳病疫苗,让新种猪与病毒携带猪接触,较免疫更有效。如果新种猪蓝耳病血清学阴性,在适应期尽早让其与原场6-12周龄的仔猪接触。若无蓝耳病,则在配种前6-8 周,主动接触蓝耳病病毒。
l
其它:链球菌、流行性腹泻疫苗。
l
具体相关事宜请请教猪场兽医。
★ 免疫、注射针头规格的选择:16×45 或16×38。
3.
免疫接种
l
粪便:在隔离期间,可用来源于生长猪、成年公猪和母猪的粪便与新种猪接触。
如果原有猪群有猪痢疾、球虫、C型魏氏梭菌感染或猪丹毒,不能进行此免疫接种,但可用木乃伊胎儿、胎盘、死胎达到此目的。
l
活猪:与要淘汰的种猪接触。第一次接触在隔离与适应期的第4周,采取鼻对鼻的方式。在产仔-育肥一条龙的生产场中,与原场育成猪的接触比例为3:1到10:1。在单纯的种猪场,比例可为5:1。
l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用场里健康的种公猪进行接触,相互感染外还可以起到刺激母猪发情的作用。
如果接触初期太强烈,可能会引起新种猪发病。这样的接触包括:
a.
隔离与适应期太短,适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未能建立。
b.
接触初期太强烈,比如将新种猪放在与原有育肥猪很近的地方。
c.
隔离与适应设施没有实行全进全出,上一批种猪正在对病原产生免疫反应的同时,又接触下一批到达的、有应激反应的、免疫力低的后备母猪,这样,对两批种猪都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四、总结:
在引种过程中,供求双方一定要结合双方的实际情况作好引种前(隔离舍、饲料、药物、疫苗的准备)、引种过程中(车辆的消毒、运输路线的确定、押送人员)和引种后(饲养管理、隔离、适应、疫苗注射等工作)一系列的系统准备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一丝不苟的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把引种风险降到最低。
总之,在引种上,供求双方兽医应起极其重要作用,彼此间应坦诚相待,真诚合作,共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隔离与适应程序。
在具体的操作上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的,比如,疫苗注射的种类和时间,饲料中添加药物的种类等。这也是我在一外资种猪公司(具体的名字就省略,不想让人感觉是在打广告)种猪销售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