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腺瘤:常发小肠末端50cm,到结肠螺旋上三分一处。肠壁增厚,肠外径变粗,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粘膜湿润而不粘,并陷入纵横皱壁中,大肠往往还有界线分明斑块和息肉。
二、坏死性肠炎:在腺瘤基础上,由凝结性坏死和炎症渗出物形成灰黄色干酪样物紧密附着在肠壁上。
三、局部性回肠炎:由于肠一种平滑肌收缩而至低位小肠成硬管,肠粘膜有条状溃疡,以至相邻正常粘膜呈岛样。
四、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病变与腺瘤相似,小肠含有血,结肠块状黑焦油样粪,粘胞膜增生而无损伤。
猪痢疾(SD)
一、消瘦、全身沾有粪便。小肠无病变在回盲结合处有一条明显分界线。
二、大肠壁和肠系膜充血水肿,肠淋
三、浆膜有白色稍凸起病灶。
四、粘膜肿胀,皱壁基本消失,被粘液和带血纤维旦白复盖,重者形成粘液性纤维素含血的伪膜
,亦有慢性病。盖着箔的纤维渗出物,很像坏死。
4、防治
一、防传入、怕密集、惧多批混养
二、药物防治:
1、防治PEE和SD药物有杆菌肽、二甲硝咪唑、痢菌净,呋喃唑酮、庆大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和土霉素等等;防治PEE的常用药有泰乐菌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硫粘菌素和磺胺类抗菌药。
2、选择药的原则除经济、少毒副作用外,还要考滤对肺部感染也有用。如泰农。少数猪下药时磺胺类也可以考虑;庆大饮水对局部投药也方便,用量是13Mg/L,5天为一疗程。
3、对用药防控SD和PEE的设想:潜伏期长时、带菌时间长;病好有免疫力,未病吃药虽可暂时不发病,但停药后又可以随时感染发病。因此我的设想是:常病期前投药;病初投药;出現病猪、治病猪、人工感染全群、初病或病前下药,结果治好病﹝或已感染)猪;又有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