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也可以用温室大棚。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可饲养肉猪15-20头,猪舍墙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两种。南方地下水位较高,一般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北方地下水位较低,一般采用地下式发酵床,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 50-60 厘米(根据山东的气候情况),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
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稻壳,锯末,树皮木屑碎片,豆腐渣,(酒糟,粉碎桔杆,干生牛粪)等,占 90% ,其他 10% 是土和少量的粗盐。猪舍填垫总厚度约 60厘米。铺上锯屑,秸秆和稻壳等。秸杆可放在下面,然后再铺上锯末。土的用量为总材料的 10% 左右,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 0.3% ;酵美乐每平方米用 1公斤。例如一间面积为25平方米的猪舍,约填垫料2250公斤。铺上锯屑,如果锯屑不足,可先铺40厘米深的玉米秸秆或30厘米厚的稻壳,然后再铺上锯屑。土的用量为总材料的10%左右,约250公斤,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0.3%,约8公斤;酵美乐每平方米用1公斤,一间猪舍用25公斤;水600公斤;氨基酸液、米醋等的混合原料5公斤。 将酵美乐、稻壳、锯末等按一定比例混合,使总含水量达到 60% ( 注意:干材料也已经含水超过 10%) ,保证有益菌大量繁殖。用手紧握材料,手指缝隙湿润,但不至于滴水。加入少量酒糟、稻壳焦炭等发酵也很理想。 材料准备好后,在猪进圈之前要经过3-7天的预先发酵,材料的中部温度可达 40 度左右。而 50 度的高温不会伤害而且有利于乳酸菌,酵母菌,光合作用细菌等益生菌的繁殖,表层温度在20度左右。猪进圈前要把床面材料搅翻以便使其散热。材料不同,发酵温度不一样。
一般肥育猪导入时体重为 20kg 以上,导入后不需特殊管理。同一猪舍内的猪尽量体重接近,这样可以保证集中出栏,效率高。 发酵床养猪总体来讲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但发酵床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平时的管理也有不同的地方: ( 1 )猪的饲养密度:根据发酵床的情况和季节,饲养密度不同。一般以每头猪占地 1.2-1.5 ㎡为宜,小猪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如果管理细致,更高的密度也能维持发酵床的良好状态。考虑到节约床材和省力、夏季饲养密度可为 1.2 ㎡ 1 头、冬季 1.5 ㎡ 1 头为适。 ( 2 )发酵床面的干湿:发酵床面不能过于干燥,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会导致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可定期在床面喷洒酵美乐。床面湿度必须控制在 60% 左右,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调节湿度,过湿部分及时清除。 ( 3 )驱虫:导入前一定要用相应的药物驱除寄生虫,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 4 )密切注意益生菌的活性:必要时要再加入酵美乐调节益生菌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进行。猪舍要定期喷洒酵美乐。 ( 5 )控制饲喂量: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 80% 。猪一般在固定的地方排粪、撒尿,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 ( 6 )禁止化学药物: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防止杀灭和抑制益生菌,使得益生菌的活性降低。 ( 7 )通风换气。圈舍内湿气大,必须注意通风换气和环境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