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86|回复: 0

牛白血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1 14: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白血病(又称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牛淋巴瘤病、牛恶性淋巴瘤、牛淋巴肉瘤)是由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肿瘤性疫病。以淋巴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高病死率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
  牛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丁型反转录病毒属,有囊膜,衣壳呈20面体对称。
  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在实验中超速离心或一次冻融等常规处理都能使病毒的毒力大大减弱。病毒可在56℃30分钟完全灭活,奶中的病毒也可被巴氏消毒温度灭活,所以在实验室里无法进行病毒的冻干保存。病毒对各种有机溶剂敏感。
  2 流行病学
  病畜或隐性感染牛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牛的相互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经吸血昆虫(虻、蝇、蚊、蜱、蠓)叮咬、采血、输血、注射和外科手术等血源性水平传播,也可经胎盘或哺乳垂直传染。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牛,奶牛、黄牛和水牛易感。绵羊也偶尔感染。因潜伏期长,故多发生于3岁以上成年牛,4~8岁牛发病率最高,5%~10%表现为急性病程,无前驱症状即死亡。2岁以下牛发病率低。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4~5年。
  感染牛在非显性期只有血相变化,即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及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在显性期,病牛体表或全部淋巴结、脏器、组织形成肿瘤。体表淋巴结肿大而且坚硬,依部位不同可使病牛头偏向一侧(如腮、肩前淋巴结肿大),眼球突出(如眶后淋巴肿大挤压眼球),如压迫咽喉头可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压迫神经造成共济失调,麻痹等。
  4 病理变化
  主要为全身的广泛性淋巴肿瘤。各脏器、组织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性或弥散性肉芽肿病灶,真胃、心脏和子宫最常发生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和增生。
  由于骨髓的坏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尤其是未成熟的淋巴细胞的比率增高,淋巴细胞可增加75%以上,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可增加到25%以上。血液学变化在病程早期最明显,随着病程的进展血像转归正常。
  5 诊断
  5.1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辅以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替代诊断方法为PCR。
  病原检查:病毒可用外周液血淋巴细胞培养分离,然后用电镜或牛白血病病毒抗原测定法鉴定。在外周血中可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查病毒DNA,在肿瘤中可用PCR和原位杂交检测。
  血清学检查:应用最广泛的有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6 防治
  采取检疫、淘汰等综合性措施。对有临床症状的病牛、血清学检查或血液学检查阳性牛,进行扑杀处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2 18: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