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82|回复: 1

养猪:大户应带散户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1 1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闻亚
  目前在四川省大竹县,子猪价格每千克突破30元,仅一头30千克重的子猪就要花掉养殖户近千元左右。而在2005年下半年,生猪的价格只有6元/千克,一头商品猪也仅能卖600元~700元。   从母猪怀崽到一头商品猪出栏,生产周期是9个月。在这9个月中,市场行情千变万化,即便是行家里手,对这期间的行情都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更何况那些信息、观念闭塞的养殖户。据统计,在2005年~2006年生猪价格的低迷以及2006年的疫情过程中,就有大量散户和小规模养猪户退出了生猪生产行列。   如何降低养猪风险?专家们一致认为:健全生猪预警监管体系、变革生猪产业机制,是解决问题的两条根本途径,其中,后者尤为重要。   变革生猪产业机制,首先要改变生猪的生产模式,只有当有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规模养殖在整个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时,生猪行情监控、生猪预警监管以及生猪防疫才将真正可行和有效,养猪的风险才会真正降低,生猪的行情也才会更加稳定。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规模养殖还不能完全取代散养,但在不久的将来,规模养殖将占据主导地位。在未来几十年,我国生猪养殖将呈现散养和规模养殖并存的格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散养和规模养殖的关系呢?   其实,散养和规模养殖并不是一对冤家,在生猪产业中,完全可以相互补充、和平共处。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规模养殖占据主导地位后,散养户既可以通过与规模养殖的互利合作获利,还能帮助规模养殖户分担疫病防治等风险,这在关于“寄养模式”的探索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当务之急,是在既承认规模养殖优势,又承认散户养殖现实的前提下,继续探索规模带散养、大户带散户的发展模式,让广大散养农户与规模养殖大户一同分享生猪产业日益提升的规模效益。这不仅是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着力的方向,也是众多规模养殖大户应当担起的责任。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11 14: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对! 我国现在年产猪肉近5000万吨,如果按全群3.5:1的料肉比来算,至少每年要生产1.75亿吨的饲料,加上各种环节的损失浪费,用于生产饲料的粮食将可能达到2.0亿吨以上,其中玉米需要1.2亿吨(以60%比例来算);而我国这些年粮食产量虽为历史新高,但也仅有5亿吨,其中玉米1.5亿吨。而散养户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剩饭残渣、各种边角料等我们“认为”不能成为“饲料”的材料来养猪,节省了大量的粮食。所以按照我国的国情,散养户是不可能被规模化养户完全替代的。只有大带小、高拉低的生产结构的互补结合才能共同推进养殖业的发展。 [ 本帖最后由 小生有礼 于 2008-5-11 14:1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3 12: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