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牛逐渐消瘦。在组织器官内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即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一) 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按其致病力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三者有交叉感染现象。牛型主要侵害牛,其次是人、猪、马、绵羊、山羊等。人型结核杆菌细长而稍弯曲,牛型略短而粗,禽型小而粗且略具多形性,平均长度15—5微米,宽0.2一O.5微米,两端钝园,无芽胞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因其具抗酸染色特性,故又称为抗酸性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对干燥抵抗力强,将带菌的痰 置于干燥处310天后接种于豚鼠仍能发生结核。该菌不耐湿热,65℃30分钟、70℃10分钟、100℃立即死亡,阳光直射2小时死亡,5%碳酸或来苏儿24小时、4%福尔马林12小时方能杀死。
(二) 流行特点
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据报道,约50种哺乳动物、25种禽类可患本病;在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其次是黄牛、牦牛、水牛。牛结核主要由牛型结核杆菌引起,也可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本病主要通过被圬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或者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乳汁,经消化道感染。交配感染亦属可能。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三) 症状
潜伏期2周到数月,甚至长达数年。因牛患病器官之不同症状而异。常见的有:
肺结核:最常见,其他器官往往也来源于此。病初易疲劳,有短促干咳,渐变为脓性湿咳,有时从鼻孔流出淡黄色黏稠液;听诊肺区常有锣音或摩擦音,叩诊呈浊音。病牛日渐消瘦,奶量大减。体温一般正常或略升高。
乳房结核:乳房上淋巴结肿大,在乳房内可摸到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无热无痛。乳量渐减,乳汁稀薄,甚至含有凝乳絮片或脓汁,严重者泌乳停止。
肠结核:多见于犊牛,病牛迅速消瘦,常有腹痛和顽固性腹泻,粪混有黏液和脓。波及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时直肠检查可能发现异常。
生殖器官结核:性欲亢进,不断发情但屡配不孕,孕后也常流产。公牛睾丸及附皋肿大,硬而痛。脑结核:表现多种神经症状,乃至失明。
(四)病理变化
常在侵害的组织器官内形成粟粒大乃至豌豆大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坚实结节,即特异性结核结节;病程较久时可见结节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大小不等,其外形成包囊,有的坏死灶液化形成空洞,特别在肺内;有的钙化变硬,在周围有白色瘢痕组织包裹。出现病灶多的部位是肺、胸膜、腹膜、肝、脾、肾、肠、骨、关节、子宫和乳房。在胸膜和腹膜形成的结节成串如珍珠样,称为“珍珠病”。
(五)诊断
该病之病理变化比较特征,但症状很不明显,故仅凭症状难以诊断。因此,常用结核菌素试验、细菌学检查等进行诊断,这不仅有利于确诊,更可查出隐性病牛。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①器官(尤其肺、小肠)与所属淋巴结(如肺门、肠系膜淋巴结)有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也可发生产酪样坏死和钙化;
②结核结节有特异性组织结构,其中心为干酪样坏死或钙化,外周是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及结缔组织;
③抗酸染色时在结核结节中可见到结核杆菌。
(六)防治
防治牛结核病,以检疫、隔离、消毒和培育健康犊牛为主要措施。
检疫:对新引进牛,应隔离观察1—2月并经结核苗素试验,证明无病者方可混群。无病牛群每年定期用结核菌素试验检查。
隔离:对检出的阳性病牛立即隔离,对开放性结核之病牛宜扑杀,优良种牛应治疗。可疑病牛间隔25~30日复检。
消毒:5%漂白粉乳剂、20%新鲜石灰乳、15%石炭酸氢氧化钠等消毒剂的经常性使用都能严防病原扩散。粪便烧掉或堆积发酵。石炭酸氢氧化钠消毒液配制:粗制石炭酸与16%氢氧化钠等量混合,静置4小时,使用时稀释为15%的溶液。培育健康犊牛:当牛群中病牛较多时,可在犊牛出生后先进行体表消毒,尔后从病牛群中隔离出来,人工喂给健康母牛的初乳,以后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断奶时及断奶后3—6个月进行2次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者并入健康牛群。受威胁的犊牛满月后可在胸垂皮下50一100毫升的卡介苗,20天后产生免疫力.可维持12--18个月。对个别症状轻微或病初病牛每日用异烟肼3--4克,分三四次混在精料中饲喂,每3个月为一疗程。症状重者可口服异烟肼每日1--2克,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次3--5克,隔日1次。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