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式猪圈养猪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物质能量循环、转换的“中枢”性作用,采用高科技手段采集特定有益微生物,通过筛选、培养、检验、提纯、复壮与扩繁等工艺流程,形成具备强大活力的功能微生物菌种,再按一定的比例将其与锯末或木屑、辅助材料、活性剂、等混合发酵制成有机复合垫料,自动满足舍内生猪对保温、通气以及对微量元素生理性需求的一种环保生态型养猪模式。发酵床式猪舍,生猪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这种有机垫料上,其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或转化;而猪只粪便所提供的营养使有益功能菌不断繁殖,形成高蛋白的菌丝,再被猪食入后,不但利于消化和提高免疫力,能使饲料转化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与料肉比降低,还能节省劳力。 1.猪圈场地准备:发酵床模式并无严格要求,规范的发酵床式猪舍一般要求通风性好,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南北可以敞开,通风良好。一般散养户可因陋就简。一般可以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厘米(用日本洛东猪舍发酵床发酵助剂,其垫料层一般只需50厘米左右即可),填满有机垫料后将猪只放入。 2.发酵菌种准备: 猪圈发酵床式养猪的核心技术表现在菌种功能方面,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猪舍粪尿的降解效率,如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可以自行采集微生物菌种,但难度较大。而最保险也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从专门生产商/代理商购买发酵菌种,注意选用知名品牌或厂商的优质产品,如日本洛东发酵床发酵菌种因其发酵功能强、速度快、性价比优,受到用户欢迎,可以采用。对于发酵菌种用量,一般微生物发酵菌种的用量是1000克/立方米;福建洛东猪圈发酵菌种因有效活菌含量高,其添加量较少,用量是0.2千克/立方米,20平方米的猪舍,有效发酵面积内用福建洛东发酵助剂只需2千克左右。发酵层水分调至40%~45%即可(手紧抓不成团,一放就散)。
3.猪圈垫料层制作:(1)垫料层组成:有机垫料的主要成分包括锯末、木屑或谷壳+米糠,锯末和谷壳比例各50%+米糠。(2)垫料层厚度: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约为50~100 厘米,若锯末来源不足,也可用刨木花20%替代。(必须是无参与化学原料的,否则就可能杀死微生物)(3)混料:将微生物发酵菌种、木屑、谷壳、米糠按一定比例混合(木屑、谷壳各50%、按照制作垫料量添加3kg米糠+200g洛东酵素/立方米、翻拌均匀、使水分含量达到40%~45%(夏天50%),经10天左堆积发酵,分两堆堆积发酵5天左右,期中心温度到达到65-70℃.再合成一堆堆积发酵5天,温度保持在50℃左右,只有垫料完全发酵成熟后才能保证健康养猪。进猪前再用10%未发酵的谷壳和锯木覆盖摊平,略撒些水防止粉尘扬起。24小时后可以进猪。(4)活性剂的使用:使用与否视不同的发酵菌种而定,如福建洛东发酵助剂,因其活性强,一般不需使用活性剂。 4.注意日常管理:(1)控制猪的饲料密度: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 一般以每头猪占1.2~1.5平方米为宜,小猪可适当增加密度。(2)发酵床的床面湿度适当:(3)定期驱虫:入圈生猪应提前彻底清除体内寄生虫,避免感染。(4)注意微生物菌种的活性:有的自行采集的非专业菌种要加入活性剂进行调节以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而专业菌种,如福建洛东发酵菌种在一般情况下毋须添加活性剂,即可发酵繁殖。若猪舍中木屑谷壳变薄变少, 应适当补充垫料及微生物发酵菌种。(5)饲喂量掌握:最好采用自动采食系统。(6)垫料温度:经常检查猪舍垫料温度, 中心温度在45℃,水分过多时可打开通风口, 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湿度,或添加锯末降低湿度,过干则可以喷水。(7)用药注意:发酵床式猪舍内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8)每周应该翻动垫料1次,搅拌深度30cm以上,把板结的铺开,保证垫料的透气性和猪粪尿的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