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4|回复: 3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大学教育岂能功利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0 1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眼下的一些大学,颇有沦为替学生求职提供“敲门砖”场所的趋势。

  这不,从本学期起,一所著名大学就要求学生学会打高尔夫球,并列为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必修课。校方的解释是,高尔夫球是时下商界领袖们喜爱的一项社交活动,学校要培养精英人才,打高尔夫球算是“精英教育”的必需了。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校领导想方设法,增设课目,帮助学生多一块求职“敲门砖”,这不算错。问题在于,大学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必修课设置,是高校培养目标、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风向标。而这所大学的校长在近日一次论坛上,公开流露出对这个必修课的自我欣赏,并获得不少人的认同,俨然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风向标”。

  高尔夫球课能在今天堂而皇之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有比较“成熟”的社会土壤。

  当下的一些高校,有流于世俗与功利的倾向:为官员、体育明星、企业家等社会“成功人士”大开方便之门;为挤入各种“工程”拉关系、走后门、做表面文章;为使学生求职时专业更对口,将基础性学科、人文学科类课程,大量缩减;教授做学问急功近利,难甘寂寞;学生无心向学,求职心切;研究生、博士生留在学校的目的,多是“求职不顺”……

  少数高校的“媚上、媚商、媚俗”,固然有多种的原因,但也有其自身的“主动”,有的高校自觉不自觉地把“产业化”直接与“商业化”和“功利化”划上了等号,直至对大学本质的自我放逐。

  当年那个仅存8年、条件极端艰困,却无论于社会责任还是于学术研究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西南联大,试问,如今有哪些高校可以传承衣钵?当社会越来越热衷攀比大学的硬件与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时,大学距离其自身发展的目标,却是越来越远。

  高等学府与技校、职校乃至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区别,绝对不是教育层面的高低、所授知识的深浅,本质的区别在于:社会对于大学功能的呼唤,是希望大学的人文精神成为引领社会文化的先声,成为社会文化重要的辐射源、创新源,是培养出传承人类文明精华以及对社会责任不懈追求的精神与文化层面的精英,而不仅仅是拿着高薪的职场精英。

  据报道,从明年起,中国学生可以在国内直接参加美国高考。可以想见,中国内地的这些名校,未来将越来越直接地面对世界一流学校发起的挑战。失去了高尚精神气质的大学,纵然校门再阔绰,大楼再气派,校园再美丽,学生的高尔夫打得再出色,又如何竞争?

  更重要的是,倘若我们的社会文化辐射源竟是如此被功利化、世俗化了的大学精神,那对于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将是怎样的损伤!

  更多《人民时评》请登录人民网www.people.com.cn

  《人民日报》 ( 2006-10-17 第05版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19 12: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本来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 特别是大学
发表于 2008-5-19 13: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什么都会一点好。
发表于 2008-5-19 13: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是培养能力的地方,不能荒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4 02:5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