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畜牧兽医在线 2001年9月,我参加了由美国谷物协会组织和资助的猪场废弃物处理研讨会。该会在我国台湾省屏东科技大学举行,由广东、上海和北京等地的人员参加。会议期间,参观了台南的一些养猪场。
在养猪生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似乎也有精细化的趋向,因为养猪生产中许多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或应用都可以给养猪生产带来效益。今后,在我国进入WTO以后,靠政府补贴或优惠政策获取养猪利润的年代恐怕将一去不复返了。台湾养猪业在经历了1997年口蹄疫的风波和打击以后,由于完全停止了向日本等国出口猪肉而减少了养猪利润,养猪生产曾一度回落。目前,台湾养猪业似乎变得理智多了,他们更加重视养猪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也正在向大陆东南沿海寻求养猪的投资和发展。
现将台湾养猪业的一些情况和见闻汇集如下,供内地养猪业同行参考。
1.养猪场已经越来越不让人参观了
据介绍,以前台湾的猪场很多,但规模不大。那时猪场之间的参观和经验交流很多,这样他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很有好处。目前,由于猪场的疫病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猪场越来越不让人参观了。这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坏事。说是好事,是因为这表明猪场的防疫意识大大增强;说是坏事,则是因为这样就失去了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机会,更为甚者是这样一来技术推广人员也因为这一原因而不再深入基层了,这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参观的猪场中,没有几个能让我们进入猪舍,有的只是让我们登高望猪,有些只让我们是隔河观猪,甚至只给我们看看录像。看录像的缺点是看不到细节,看不到存在的问题。
2.环保部门制订的畜牧场污水排放标准往往过高
台湾许多猪场都抱怨目前环保部门制订的污水排放标准过高。台湾环保部门在开始时(即1987年至1992年)要求排放的污水中生物需氧量(BOD)为400毫克/升,5年后即1993年至1997年要求BOD达到100毫克/升,化学需氧量(COD)达到400毫克/升,1998年后即目前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是BOD80毫克/升、COD250毫克/升。纵观其要求,有一个前松后紧的过渡时期,这当然是明智的,他们没有一开始就高标准和严要求,也没有一下子就要与国际接轨。
但是,目前的标准仍然有些过高。许多猪场为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就采取"下雨就排、不下雨就不排"的对策,或者是"大雨多排、小雨少排、不下雨不排"的应变方法,其用意是用雨量来稀释污水中的BOD和COD。好在台湾,特别是台风季节,雨量是相当充沛的。
3.畜禽粪便的处理的投资很难回收
在台湾,许多猪场都采用"三段式"的粪便处理方法。台湾由于气候炎热的原因,对猪舍和猪身都用水冲洗,在达到防暑降温目的的同时也冲清粪便,因此耗水量很大,而且粪与水在一起,因而处理量也很大。
在处理时,首先必须把其中的固形物分离出来,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固液分离。目前台湾生产的粪水固液分离机已经达到非常实用的阶段,价格亦不很贵。
第二段即采用厌氧发酵办法,即把液体部分在并列的厌气池内进行沼气发酵。厌气发酵池的特点是用耐紫外线曝晒的橡塑布覆盖于池表,将橡塑布的四周固定在池的四壁上缘,并使池内液体离出橡塑布与池壁的接口从而达到密封的要求。
第三阶段则是有氧处理,用增氧或跑气的形式使其中的有机物变成菌体而分离出来。采用这种三段式的处理方法,每个阶段都有费用的投入,而且都有维修和运转的成本。
据介绍,采用三段式处理法时,处理每千克猪毛重产生的猪粪尿需要多付出l.0~1.5元台币(约合人民币约0.25~0.40元)。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使排放的污水达到环保要求,政府必须在设施建设上投入部分资金。台湾的气候以及养猪业冲洗猪身和猪舍的情况与我国的广东省相似。因此,三段式的猪尿处理方式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和广西等地似可应用。但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沼气发酵会受到严重影响,恐怕不能照搬台湾的粪尿处理方法。
4.沼气发酵只能去除粪水中30~40%的有机物
据台湾的实践,他们认为沼气发酵仅仅是利用粪尿转化为能源的一个过程,不能作为粪尿处理的全部。因为沼气发酵只能去除粪水中30~40%的有机物,还有60~70%的有机物仍然需要处理。猪场若有沼气,可以用其取暖或给仔猪保暖,工作人员洗澡;也可用沼气烘干用作肥料的粪便。但是沼气的产生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往往是冬季需要沼气的时候产生不了沼气,而在不需要沼气的夏季却可产生很大量的沼气。以前台湾一些大型猪场,利用产生的大量沼气发电,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因为沼气发电需要锅炉、发电机和人工,在经济上反有亏损。
5.猪粪尿的排泄量
目前在我国,有关猪和其他畜禽的粪尿排泄量往往意见不一。有情况表明,畜牧工作者的估计往往过低,而环保工作者则有估计偏高的趋向。台湾学者在猪的粪尿排出量方面作了较多的测定,表1和表2列出的数据可供参考。
表1猪的粪尿排泄量 猪体重
(千克)
| 饮水量
(升)
| 排粪量(千克)
| 排尿量
(千克)
| 限量饲喂
| 不限量饲喂
| 20
| 5.124
| 0.436
| 0.685
| 2.449
| 40
| 5.584
| 0.710
| 0.932
| 2.651
| 60
| 6.044
| 0.986
| 1.176
| 2.851
| 80
| 6.504
| 1.261
| 1.420
| 3.054
| 100
| 6.946
| 1.537
| 1.663
| 3.255
|
表2猪一天的粪尿量及主要理化性状 (l)喂以大豆粕和玉米为主的饲粮。
| (2)按NRC的营养需要标准,自由采食和饮水。
| (3)按每100千克保重计算的粪尿量:
5千克/头.日
BOD 40000毫克/升
悬浮固体物47200毫克/升
| (4)若每天的冲水量为25升/头.日,则:
100千克体重猪的粪尿水量为30升/头.日
BOD为6700毫克/升
悬浮固体物7900/升
|
6.减少猪粪尿的排出量
台湾的许多学者认为,要降低猪场粪尿处理的成本,首先必须减少需处理的粪尿量。应该按照猪场年上市肉猪的头数和重量的平均数来计算粪尿的产生量。上市头数越多,上市猪的体重越大,则每头猪或每千克毛重的处理成本就越低。这样就能降低每千克肉猪毛重的粪尿处理费用,进而增加效率。减少每千克肉猪毛重的粪尿排出量的首要条件是先则生长速度快、繁殖效率高和饲料利用率高的猪种,这在理论上是很可理解的。采用表3所列出的方法,也可以绝大地减少猪的粪尿排出量。
7.猪场的臭昧问题
在我国,包括台湾,畜禽粪尿的排放是以BOD和COD为标准。但是,在有些国家,则以氨和磷的数量为标准,特别严格控制磷的排放标准,因为磷不会被分解,而氮则可能变成氨(NH3)而挥发,而正是由于氨的挥发造成了猪场的臭味问题。实际上,猪场的臭味,除氨、甲烷和硫化氢等气体外,还有猪粪中的粪臭素,即一种难以言表的特殊臭味。据说猪场的臭味可以随风飘至2~3公里以外,这会引起猪场与附近居民的纠纷和矛盾。因此,台湾的许多猪场,除了尽量搞好粪尿处理,还在逢年过节时用小恩小惠的办法去拉近与周围居民的关系。
表3减少猪粪尿排出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或途径 方法或途径
| 氮减少量(%)
| 磷减少量(%)
| 饲料配方接近需要量
| 10-15
| 10-15
| 采用高消化率饲料
| 5
| 5
| 应用生长促进剂
| 5
| 5
| 采用低蛋白但补充以赖氨酸的饲料配方
| 21-25
| 0
| 应用植酸酶提高磷的消化率
| 0
| 25-30
| 采用多阶段饲料配方饲养肉猪
| 10
| 10
|
台湾人往往标榜台湾产的猪肉没有异味,可口好吃。他们认为,台湾人养猪每天三次用水冲洗猪舍和猪身,猪体或猪肉中没有粪臭素的积累。是否真有这种道理,有待于科学地验证。
8.渔牧结合的方法业已放弃
以前,台湾养猪界认为,用饲料养猪,再用猪粪养鱼,被认为是综合利用达到生态平衡的好方法而推广。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后,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很可取。据说,一种罗非鱼(台湾称为吴郭鱼)很适合用猪粪饲喂而生长。但是,猪粪未经处理对水质有严重的污染,更为重要的是猪粪中的残留药物和某些重金属盐类,如抗生素、磺胶类和铜、砷等元素,会富集在鱼体之中,人食用后有碍健康。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台湾已经彻底放弃了渔牧结合的方法。
9.台湾在推广湿帘通风式猪舍
湿帘或水帘通风在养禽业上己应用多年。目前台湾把湿帘通风用于养猪,已取得明显效果。资料表明,在台湾用湿帘通风式猪舍饲养大肉猪,生长速度提高25~30%,饲料报酬也有大幅度提高。据说,应用猪生长激素,生长速度仅可提高10~20%。此外,用湿帘通风式猪舍饲养公猪和配种前后的母猪时,公猪精液质量和母猪配种受孕率均有明显提高。因此,湿帘通风式猪舍在炎热地区或在炎热季节饲养大肉猪和配种前后的母猪有明显效果。
另外,经测定,湿帘通风式猪舍内的细菌数可以减少至普通猪舍的千分之一,而且密闭的湿帘通风式猪舍内没有蚊蝇的干扰,氨和臭味也明显减少。
10.台湾近几年来的养猪头数
据统计资料介绍,台湾在1995年和1996年是养猪业的兴盛时期。当时,养猪同行每当谈起养猪都津津乐道。确实,台湾养猪业在购买美国的玉米解决对美国的外贸顺差以及用玉米养猪然后向日本出口解决对日本外贸逆差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95年和1996年,台湾养猪的在养头数达到1000多万头,年屠宰数达到1400多万头。但自1997年因发生口蹄疫而扑杀了380万头猪以后,停止了向日本出口猪肉,失去了日本的猪肉市场,台湾的养猪业就急剧萎缩(见表4)。。由此说明,重要疫病的发生和存在,对养猪业有着严重的影响。
表4 1995~2000年台湾猪在养头数和屠宰头数 年份
| 在养头数(万头)
| 屠宰头数(万头)
| 平均上市体重(千克)
| 1995
| 1050.9
| 1418.0
| 105.4
| 1996
| 1069.8
| 1431.0
| 107.5
| 1997
| 796.7
| 1140.0
| 109.5
| 1998
| 653.9
| 980.0
| 110.3
| 1999
| 724.3
| 898.0
| 111.0
| 2000
| 749.5
| 999.0
| 108.8
|
表5台湾1984~1999年玉米、大麦和大豆进口量 年份
| 大麦(万吨)
| 玉米(万吨)
| 大豆(万吨)
| 合计(万吨)
| 1984
| 38.2
| 296.0
| 134.5
| 468.7
| 1994
| 56.3
| 560.1
| 239.2
| 855.6
| 1995
| 18.1
| 652.1
| 258.2
| 928.4
| 1996
| 19.8
| 598.7
| 269.0
| 887.5
| 1997
| 21.2
| 578.6
| 275.8
| 875.6
| 1998
| 22.6
| 475.8
| 200.2
| 698.6
| 1999
| 23.2
| 482.3
| 235.5
| 741.0
| 2000
| 14.0
| 494.2
| 230.2
| 738.4
|
表6 1984~1998年台湾人均肉类消费量(干克) 年份
| 猪肉
| 牛肉
| 羊肉
| 禽肉
| 其他
| 合计
| 1984
| 32.49
| 1.70
| 0.38
| 18.18
| 0.02
| 52.77
| 1989
| 35.82
| 2.37
| 0.76
| 22.38
| 0.01
| 61.34
| 1994
| 40.36
| 2.97
| 1.23
| 27.81
| 0.02
| 72.39
| 1995
| 39.76
| 3.16
| 1.04
| 28.78
| 0.02
| 72.76
| 1996
| 40.62
| 2.81
| 1.10
| 30.49
| 0.02
| 75.04
| 1997
| 39.05
| 3.44
| 1.30
| 33.49
| 0.03
| 77.31
| 1998
| 41.13
| 3.29
| 1.25
| 32.94
| 0.16
| 78.77
|
11 台湾近十几年进口的玉米、大麦和大豆数量
台湾由于地域狭小,农田以种植瓜果和水稻为主,畜牧业所耗用的饲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而且进口数量颇大。据估计,我国在加人WTO以后,饲料进口的数量也会与时俱进。表5列出了1984~1999年台湾的玉米、大麦和大豆的进口量。
12.1984~1998年台湾人均肉类消费量
近二、三年来,台湾的经济由于天灾和人祸而日渐衰退。但在以前,台湾经济有过较快的发展,因而台湾民众的平均的生活水平有所上升,这也反映在人均肉类消费的数量上(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台湾人均肉类消费量在1984~1998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禽肉消费量的增加尤为突出,猪肉消费量则稳定在40千克左右,而牛、羊肉消费量的增加比例虽然较大,但绝对值不大。
(王永康 上海市畜牧兽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