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五号病比较嚣张,发点五号病的科普知识和大家共享!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腔粘膜、吻部、蹄、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该病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口蹄疫病毒的特性:
1、多型性变异性: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分别称为O型、A型、C型、亚洲I型、南非—Ⅱ、南非Ⅲ型。口蹄疫病毒型与型之间不能交互免疫。每一个型的病毒都有可能使同一动物发病一次。在外界环境中,口蹄疫病毒抗原容易发生变异,在同一个型里,毒株与毒株之间的抗原关系常有较大差异,即我们常说
的亚型。在同一个型里,不同亚型之间的抗原关系有时相距甚远,所以虽然某一动物已注射过O型疫苗,但仍然有可能感染同型口蹄疫病毒。
2、易感动物种类多
口蹄疫病毒宿主相当广泛,它可感染哺乳动物20个科,近70种动物,主要包括黄牛、牦牛、水牛、瘤牛、山羊、绵羊、家猪、骆驼、鹿,野生动物有黄羊、驼羊、羚羊、野山羊、野牛、野猪等。
在易感动物中猪和牛、羊在自然感染口蹄疫康复后,有的形成持续带毒感染,成为极大的潜在危害,这是消灭口蹄疫的最大难点。
3、传染源多、传播方式多
口蹄疫病毒的传染源有:处在病毒感染潜伏期和临床表现期的患病动物,排泄物。如病畜的粪便、尿、分泌物如奶、唾液、呼出的气体、破损的水泡皮、屠宰后的产品及附产品,被污染的皮毛,交通运输工具,用具及鸟粪等。
传播方式有:①直接与带毒动物、分泌物、排泄物及屠宰品接触;②病畜呼出的气体形成的气溶胶团,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借助于风力,把病毒送到几十乃至上百公里之外,呈跳跃式暴发。
二、口蹄疫的临床表现:
顾名思义,口蹄疫是动物口腔、蹄部发生病变,出现特征性水泡,水泡破裂后上皮脱落,露出红色糜烂斑痕,此时病畜常伴有剧烈疼痛和40—41.5高烧,拒绝采食,反刍停止,嘴唇颤抖,有时产生咂嘴和吸吮声,严重时口膜炎,唾液泡沫粘满唇和鼻的周围,民间称之为“鹅口疮”、“口疮”。在蹄部发生水泡,严重时蹄壳脱落,民间又有“蹄癀”“脱靴症”之称。此时病畜卧地不起,肢部发抖、跛行。
三、扑灭口蹄疫的措施
扑灭口蹄疫基本原则是早、快、严、小,做到早发现,快上报,严封锁,使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
畜主和饲养员一旦发现所饲养的动物出现异常现象,如不吃食,精神萎糜,长卧不起,瘸腿,口吐白沫或流口水等症状时,应尽快请畜牧兽医人员检查和诊断,如确定为口蹄疫应尽快向上一级畜牧部门上报,并将健康与病畜分开饲养,并划定疫区进行封锁。
四、疫区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非疫区通往封锁区的通道上,设立消毒监督站,对过境车辆,人员进行消毒,禁止疫区内动物及其产品外运。
②病畜尽早做如下处理:A:离水源较远的地方挖坑用生石灰深埋。B:焚烧。C:送化脂厂炼工业用油。
③用“五号病”专用消毒剂对病畜污染的场地、物品、环境进行消毒。
④禁止牲畜集市贸易和非疫区人员参加封锁区的商品贸易。
⑤解除封销的条件:A:最后一头病畜处理后30天,B:最后一头动物发病后6个月。
五、规模化猪场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1、种猪:每年九月一日和元月一日分别用五号病疫苗对种公猪,种母猪免疫一次。
2、断奶仔猪:坚持常年防疫,在40—45日龄免疫第一次,如能在60日再免疫一次则效果更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