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牧童

最早人兽胚胎「中国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9 15: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十年代咏墨竹二十载后送农夫今读牧童诗一首让吾想起那本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10-29 16: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聚鸡蛋从何而来? (2008-10-28 00:34:18)

标签:三聚氰胺 滴滴涕 鸡蛋 浓度 美国 杂谈  

感谢香港同胞,让我们知道了,原来鸡蛋里不仅可以有苏丹红,也还可以有三聚氰胺!
当初三聚牛奶轰动世界的时候,我曾经怀疑过,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在饲料中添加的“蛋白精(三聚氰胺),通过奶牛的”生物富集“,出现在牛奶之中?
关于奶农和奶霸直接在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的官方报道,冲淡了我关于”生物富集“的疑虑。
而”专家“们则谆谆告诉我们:三聚氰胺会自动被排出,不会在人体内富集。
现在,三聚鸡蛋来警告我们了——三聚氰胺,也可能被“生物富集”!
道理很简单——可以往牛奶里面直接倒入大量的三聚氰胺,却不可能有人耐心地往每个鸡蛋里加进这种粉末,更何况怎么个加法?注射?
今天,已经及时地有专家如上海市药监所所长顾振华称,为增加新鲜鸡蛋里的蛋白质含量,人为在饲料里添加三聚氰胺可能性不大。
可是我们知道:不久前卖给美国的宠物饲料是已经被确认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然后农业部也专门发文,要求严查在饲料中添加的”蛋白精“。为什么这些人竟然良心发现,可怜生来就不会撒尿的小鸡,而没有在鸡的饲料里添加三聚氰胺?
至于饲料中的三聚氰胺为什么会进入鸡蛋,我认为应该怀疑”生物富集“的可能。
所谓”生物富集“,大致解释如下:
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大多数动物,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只要环境中这种污染物继续存在,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就会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因此,有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例子:美国旧金山的休养胜地—— 明湖,曾因使用滴滴涕使鱼类、鸟类大批死亡。后来发现:滴滴涕通过食物链以惊人的速度在生物体内富集。如果将湖水中的滴滴涕浓度当作一倍,那么,湖水中浮游生物体内的滴滴涕浓度是265倍,吃浮游生物的小鱼体内的脂肪中是500倍,吃小鱼的大鱼脂肪中达到8.5万倍。如果鸟类吃了这种鱼,鸟类体内脂肪中的滴滴涕浓度可达到湖水中的几百万倍。如果人吃了这种鱼和鸟,滴滴涕将在人体脂肪中富集。
而且,可能是出于“把好东西都留给后代,为后代创造良好生长条件”的动物本能,这种“生物富集”好像往往特别集中在与其“后代"有关的部位,比如卵生动物的卵如鸡蛋,或者哺乳动物的乳汁如牛奶。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曾经”拼死吃河豚“的人都知道,河豚鱼的卵巢和鱼籽(鱼的卵),是其通过吞食浮游生物而得来的毒素最为富集的地方。
    其实那个臭名昭著的“苏丹红”,不也是添加在鸡饲料里,然后通过“生物富集”的过程到达鸡蛋蛋黄的吗? 我突然惊恐地想到:我们人类呢?我们糊里糊涂吃下去、喝下去的三聚氰胺会富集到哪里?真的如专家所说,只要多喝水,就能够随着尿液被全部排出体外吗?
发表于 2008-10-30 09: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田子源,祖师田子方,原籍“大名府”,家住卫河东。生于“大跃进”,公社“向阳花”,当过“孩子王”,学历“七七级”,官至“九品半”,现为“刀笔吏”,置身“三农”中。拜师齐白石,钟情“大写意”,学习吴昌硕,依样画葫芦,喜爱诗书画,好逛旧书摊。“八小时”以外,手脚忙不停,朝临《瘗鹤铭》,暮写《石门颂》,揣摩《芥子园》,研读《六法论》,知足者常乐,笔墨伴我行。现为大地书画院会员,邯郸市美协会员,赵都书画院特聘画师,不少作品在省、市报刊刊登,部分书画作品被市领导作为礼品赠送日本友人。
发表于 2008-10-30 09: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子源其人其画
君伟

田子源的绘画作品始终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世外桃源般的美的享受,那一粒粒清澈透明的葡萄,一架架“福禄”吉祥的葫芦,一束束魂梦牵绕的紫藤,一只只憨态可掬的芦雁,还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无不彰显出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和淡然尘外的清凉心境。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各类村舍景物,形成个性鲜明的田园画风,给人以朴素自然、妙趣天成、心旷神怡的美好享受。读田子源的绘画,可谓是叶嫩舒新碧,花含凝妙香。
中国古代花鸟画历史悠久,流传作品众多,风格迥异,取材丰富。若与中国花鸟画史相比较而言,那么田子源应属于“徐熙野逸”一派的风格。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艺术家的境界与修养,其次是艺术家所处的环境。子源花鸟画风格的形成也不例外。他,别号田农、农夫,河北大名府人, 生于“大跃进”年代,学历“七七”级, 当过“孩子王”, 官至“九品”半 ,置身“三农”中,丰富的阅历,使其创作的花鸟画具有扎实的生活根基。从艺术经历来看,其乡村教师的家庭,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从小便受到家庭熏陶,然而在那些特殊的动荡年代和以后的日子里,子源并未矢志,在当时沉重的学习劳动之余,查资料,访名师,临摹作画,操刀刻石,朝临《瘗鹤铭》,暮写《石门颂》,揣摩《芥子园》,研读画史画论,心中依然保持着他的那份纯真的艺术理想和追求。然天不负人,这不仅锻炼出他的较为深厚的笔墨功力,能创时代之新,更加磨练了艺术家的人格修养与对艺术的境界追求,同时也为他日后赢得了许多闪亮的荣誉,不仅获奖频频,许多作品被作为礼物赠送给日本友人,公、私收藏者众多。
观子源的绘画作品,笔者认为有两处特点耐人寻味,颇值探讨。首先是作品所营造出的清新可人、超然世外的艺术境界。子源作品取材多为乡野自然之景,又谙熟齐派大写意花鸟的笔墨技法,因此他的作品既蕴含着民间绘画的质朴,同时又流露出文人画的淡然与清高,可以说是老少咸宜。比如他创写的芦雁,洒丽生动,飞鸣宿食,各得神趣,再间以芦荻萧瑟、寒水平沙,别有逸致。他创作的藤蔓花卉作品,如紫藤、葫芦、葡萄、牵牛花等,艺术境界更高,可谓“不貌花容只写香,氤氲墨气晕沧浪。”因此“听香”便是子源绘画作品带给欣赏着的另一个特点,也是另一层境界。香具有超越有形世界的特点,尤其是那淡淡的幽香,似有若无,氤氲流荡,可以成为具象世界之外境界气象的象征。中国艺术家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香,清初的恽南田就是一位于画中“嗅香”的高手,他在评赵子昂的一幅画时就说:“朱栏白雪夜香浮”。冷香飞上枝头,如果说元画所追求的冷香逸韵传达出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寂寞,一种平静中的哀愁,是冰痕雪影,那么子源绘画作品追求的就是一种清幽中的热烈,是幽夜的逸光,是同“冷香”相反的“热逸”的境界。但无论是冷香还是热逸,都是画家所追寻的不同的人生境界,不愁明月尽,自有暗香来,透过子源的有形的绘画,能感受到一种香魂,看到一种灵气,嗅到一种生命的香味,绝妙的音乐,更是现代人逃出藩篱的精神的栖息地。
田子源热爱生活,贴近实际,作风朴实,心地善良,有毅力,能吃苦,不虚荣,不浮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他的花鸟画定能更上层楼,为老百姓所钟爱与追捧。
发表于 2008-11-12 1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技术要推广还需要相当相当的时间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22 19: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