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66|回复: 2

关于沈阳农大首任校长“张克威”的传记(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1 21: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续:::
[b](五)

[/b]       1957年起,张克威在党内兼任党委统战部长,1961年经上级党委批准,又兼任党委书记。他一向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他对老教授、老专家总是以礼相待,知人善用;对中青年教师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因此,沈农形成了“敬老尊贤道德好,爱少惜才风尚新”的良好风气。当时由于传统势力影响,许多学生不安心专业,认为学农低人一等。张克威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典礼都用生动的事例讲解“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的伟大意义,而且现身说法,以自己学农、爱农、务农,为农业教育事业干一辈子的决心,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树立为祖国农业建设学好农业科学知识的远大理想。张克威关心爱护学生,经常到学生食堂征求学生对伙食的意见。球场上他是热心观众,有时还下场同学生一起踢足球。因此他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59490.htm][color=#0000ff]威望[/color][/url]。这个时期正是“左”的思潮盛行的时候,张克威不怕风险,敢于挺身保护“犯错误”的高级知识分子。1957年反右斗争中,张克威从办教育需要人才的角度,以院长的身份尽量保护一些教授“过关”。他还把上级点名批判的一位教授请到家中,做[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871.htm][color=#0000ff]思想[/color][/url]工作,进行疏导安慰,让他正确对待运动。
       张克威爱惜人才,不怕担风险还表现在敢于用人。反右结束后,张克威把定为“极右分子”的蚕业专家、有“政治历史问题”的世界经济学家和外语专家调入本院,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他们的专长。沈阳农学院的教授们一致赞誉说:“张院长可敬可亲,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张克威一生对党忠心耿耿,刚直不阿,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政治上也立场坚定,是非分明,从来不随风倒。早在1939年石友三投靠蒋介石反共以后,张克威回到八路军总部,曾向一二九师负责同志汇报说:“石友三是反复无常的投机分子,又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极端利已主义者。”在原则问题上他总是态度明确,旗帜[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212608.htm][color=#0000ff]鲜明[/color][/url]。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习苏联一边倒的时候,张克威仍赞成[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9744.htm][color=#0000ff]摩尔根[/color][/url]的学术观点,在沈农成立遗传学会,自任会长,多次召开学术讨论会,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扣帽子,贴政治标签,以势压人。沈阳农学院坚持讲授不同学派的[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907.htm][color=#0000ff]遗传学[/color][/url]和[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33771.htm][color=#0000ff]生物统计学[/color][/url],这在全国高等农科院校是不多见的。
       1958年,全国一度出现违反客观规律,大搞浮夸“放卫星”的做法,张克威都十分厌恶,坚决反对。他对“亩产万斤稻”、“大树结棉花”、“一只鸡日产三个蛋”的说法,都直言不讳的加以否定,斥之为“不实在,吹牛皮”,告诫师生不要信那一套。这年秋季,张克威到外地开会回来,看到学院农场地里插遍红旗,许多人在深翻地。他没有回家,径直走到地里制止说:“把熟土翻到底下,生土压在上面,明年我们怎么种地!”有人说是上面布置的,还规定了深翻指标。他说,我们是农科院校,违背科学的事不能干,“出了问题我负责”。虽然后来他受到不公平的批判,指责他“右倾”,但是他为坚持科学真理受到一时误解,至终不悔。因此,张克威的高尚品德赢得了院内外广大师生和干部的敬佩。      
       张克威除了全面负责沈阳农学院的党政领导工作外,还先后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分院院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畜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农学会理事长,辽宁省[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3414.htm][color=#0000ff]政协委员[/color][/url],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辽宁省分会副会长,沈阳市科协主席等社会职务。他热心参与这些社团活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b](六)[/b]

       1958年9月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3月,成立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张克威当选为该会首届主席,直至“文化大革命”。张克威虽然是兼职主席,但对沈阳市科协工作非常重视。每周都有固定时间来市科协和其他领导人一道集体办公,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在张克威领导下,沈阳市科协自50年代末期成立以来直至文化大革命,曾多次受到中央、省、沈阳市委和政府的表扬。每逢过年,市科协都在沈阳科学宫召开茶话会或联欢晚会,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般都应邀到会与专家们座谈联欢,商讨工作,密切了党和科技工作者的关系。
       1959年3月,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1959年8月,他同辽宁省农业厅厅长奚康敏共同创建了辽宁省农学会兼任副理事长,1961年起改任理事长,直至文化大革命止。张克威在省农学会内部常说:“我们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团体”。自他创办农学会以来,坚决按照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开展学会工作。其中心环节就是团结和调动科技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密切联系本省农业生产建设的关键性的项目和问题,进行学术讨论和技术交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做贡献。 张克威被誉为深受本地区科技工作者爱戴和尊敬的科协活动家。
       为了贯彻“双百”方针和提高本校学术水平,张克威于1962年10月在校庆十周年之际,以个人和沈阳农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及辽宁省农学会、沈阳市农学各科学会名义邀请复旦大学副校长谈家桢教授来校讲学。
        谈家桢教授是国内著名摩尔根遗传学权威,于1962年10月14日到25日两周内来校作《遗传与基因》讲演共7次,每次3—4个小时,系统介绍摩尔根遗传学说。参加听讲的有本校的及东北三省的农业及生物科学工作者和教师300多人。张克威几乎每讲都到课堂听讲。事后他向谈教授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说:“此次讲学很成功,对东北地区开展遗传学教学和科研以及贯彻‘双百’方针都起很大作用。”由于张克威的盛情和周到地安排和招待,都使谈家桢教授很受感动,数年之后仍念念不忘张克威很有知识分子味道,认为他是很难得的内行领导人,是正确执行了“双百”方针和统一战线政策。
       张克威自从1955年冬开始,邀请曹诚英、谭其猛、龚畿道等教授讨论遗传学问题,经过1957年全校遗传学讨论会,到1962年邀请谈家桢来校讲学,已初步达到贯彻“双百”方针,提高学术水平的目的。故在这次由学会出面答谢谈家桢教授讲学成功的宴会上,张克威宣布,他已完成历史任务,今后由曹诚英、龚畿道担任正副会长。本人可任名誉会长,由他们组织活动。从此以后遗传学会活动就很少了。
       1963年夏季,东北农学院的许振英教授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第二天即接到张克威邀请他来沈阳农学院讲学的电话。同时被邀请的还有北京农业大学的吴仲贤教授。许振英和吴仲贤都是国内著名的畜牧方面的专家,请他们来讲学对畜牧专业提高学术水平和培养师资作用不小。同时还表明张克威对曾被打成右派的老专家老朋友没有跟他们疏远和求贤若渴的精神。


[b](七)[/b]

       张克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农业教育家,畜牧专家,一生都为祖国的自由、独立、富强,而孜孜不倦地学习、拼搏、奋斗。然而在动乱年代却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和严重摧残,被扣上“漏网大右派”、“党内资产阶级代理人”、“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分子”、“屡教不改的反党分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资产阶级反动学术要威”、“美帝狗奴才”等1O余种政治帽子,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当时《辽宁日报》、《沈阳日报》、《沈农院刊》都发表长篇文章和社论,点名对张克威“进行彻底批判”、“斗倒斗臭”。但是这些并没有动摇他对真理的信念,对党、[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9940.htm][color=#0000ff]毛泽东思想[/color][/url]的忠诚。他相信党中央、毛主席会纠正这些错误的做法,给他以公正的评价。他坚定地说:“我不是[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60054.htm][color=#0000ff]走资派[/color][/url],张克威打不倒!”
       1968年“清队”、“整党”期间,又把1965年6月捏造的所谓沈农有“资产阶级大家庭”、“贝多芬俱乐部”这一纯属假案翻腾出来,诬蔑张克威是这个“资产阶级大家庭”的“家长”,对他不予“党员登记”。对此,他想不通,罢官、夺权可以,不准过党的组织生活,他十分痛苦。张克威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了,他每天拄着手杖,拖着病弱的身驱在学院里转,看着自己用半生心血建立起的校园,期待着恢复工作的机会,再尽一个老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他经常爬山越岭,到猪舍去观察,同工人谈心,了解饲养[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80206.htm][color=#0000ff]情况[/color][/url],关心猪场的发展。
       1974年3月3日,张克威因患原发性肝癌,不幸含冤逝世,终年73年岁。遗憾的是张克威没有看到“四人帮”的垮台,即先走了,连党员组织生活还没有恢复,但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这位好党员、老干部。
       党的[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0084.htm][color=#0000ff]十一届三中全会[/color][/url]以后,中共沈阳市委立即对张克威做了平反决定,“对强加给张克威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一律推倒”,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沈阳农业大学(原沈阳农学院)党委,为了缅怀张克威的业绩,于1987年10月11日沈农建校35周年之际,决定建立张克威[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252537.htm][color=#0000ff]教育基金会[/color][/url],并在校园主楼前敬竖了张克威全身铜像,以资永久的纪念。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0-15 11: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也是沈农毕业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22:1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