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90|回复: 1

关于沈阳农大首任校长“张克威”的传记(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1 21: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张克威,[/b]原名张玉琇,又名张于修,农业教育家,畜牧学家。1901年10月10日,出生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171.htm][color=#0000ff]吉林[/color][/url]东关昌邑屯“张进士府”。张克威7岁读私塾,后转入公立小学堂,1917年毕业后考入吉林私立毓文中学,次年转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克威勤勉好学,喜读英语,课余常到吉林基督教青年会习练英语,同该会干事、美国青年马格里结交为友。1919年毕业于吉林市两级师范学校。同年五四运动爆发,张克威开始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是由于农业不发达,农民贫困是不懂科学。所以,他要走农业救国的道路。193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在陕西武功农业专科学校、东北大学任教。1936年加入中国*党。后任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一二九师民运生产部部长、吉林省建设厅厅长。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沈阳农学院院长、党委书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五十年代主持苏联大白猪表现异常的研究,并确定其为日本乙型脑炎,纠正了疑似布氏杆菌病的错误结论,使大白猪在我国得以保留和推广,成为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猪种资源。后又主持育成良种“沈花猪”。   1974年3月3日,张克威因患原发性[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5563.htm][color=#0000ff]肝癌[/color][/url],不幸含冤逝世,终年73年岁。

人物略传

[b](一)[/b]

       1920年,张克威于吉林一师毕业,好友马格里建议他去美国[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2528.htm][color=#0000ff]留学[/color][/url]。当时,他父亲无力承担留学费用,张克威在姨娘家筹借500块银元,只身乘船去美国,美国移民局以有传染病嫌疑为借口,关押他33天拘留所,银元被敲诈所剩无几。张克威边打工边复习功课,连固定住处都没有。半年后,他考入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靠半工半读修完大学四年功课。1924年张克威得到吉林官费留学助学金,才入大学研究院学习,后转入芝加哥大学学习一年畜产制造专业。张克威结束6年学习生活后,到[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htm][color=#0000ff]美国[/color][/url]五大畜产品制造公司之一的阿木尔公司当练习生,1O个月后正式分配工作,先后任领工员和技师。
       1926年以后,他弟弟张玉玢(已加入[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893.htm][color=#0000ff]中国共产党[/color][/url]),常写信鼓励他读[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610.htm][color=#0000ff]马克思[/color][/url]、[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911.htm][color=#0000ff]列宁[/color][/url]的书,关心苏俄革命的事情。读马列著作,使他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贫民和美国的工人都是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若救中国靠科学兴农强国之路走不通,丢弃了农业教国的幻想。从此,他同情美国工人,经常参加工人的罢工活动,和他们一起散发传单,得到美国工人的认同。1927年末,张克威从家里来信中得知弟弟因参加革命话动被捕,出狱后又到外地学习,家中生活困难,因此产生了回国的念头。他在美国任技师的薪金相当丰厚,除自用外,给吉林家中寄些,还资助在美国自费留学的中国穷学生。张克威在美国大学当助教的时候,与工人家庭出身,也是半工半读学生爱林诺相爱。这位美国姑娘愿终生随他到[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43265.htm][color=#0000ff]海角天涯[/color][/url],1930年结为秦晋之好。
       1931年2月,张克威携妻回到阔别十年的[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3027.htm][color=#0000ff]祖国[/color][/url],经朋友引荐到哈尔滨中东铁路农业试验场任场长。当时,他弟弟张玉玢从苏联学习回来,把家迁到哈尔滨,在中东铁路沿线做秘密情报和交通工作。张克威在弟弟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政治救国的道路。

[b](二)[/b]

       1931年[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1239.htm][color=#0000ff]“九一八”事变[/color][/url]后,张克威把自身系于国家的生死存亡,奔走于北满上层爱国人士之间,鼓动武装抗日。他与抗日英雄赵尚志一起收编一些土匪队伍,共同御敌。国联调查团到哈尔滨后,张克威冒着风险参加接待工作,转交了各界人士、团体的抗日文件和上诉书。
       1934年初,东北各路抗日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相继失败,张克威在哈尔滨站不住脚,携妻子进关到了北平,先后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482.htm][color=#0000ff]东北大学[/color][/url]、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授。
1935年,经同乡朋友引荐,张克威到宋哲元组织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农业专门委员,以此为掩护参与东北同乡李向之、赵濯华等组织的“东北人民抗敌会”为委员。
       1936年9月1日,张克威由李向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东北特别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工作,为“群众工作委员会”委员,同苏梅、于毅夫、[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21744.htm][color=#0000ff]张文海[/color][/url]、李向之、肖丹峰、赵濯华等一起,组织流亡在关内的东北青年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斗争。
       1937年,[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0754.htm][color=#0000ff]七七事变[/color][/url]后,张克威受组织派遣,到石友三部队做统战工作。他以留美高级知识分子身份,与石友三(吉林省)同乡关系,取得石友三的信任。同年11月,石友三派遣张克威到武汉后方招募爱国青年,成立学兵队,张克威任总队长,随石部做宣传,鼓舞部队士气。当时,中共华北局已往石友三部队派遣一批党员干部,成立了工作委员会。在党的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907.htm][color=#0000ff]民族[/color][/url]抗战政策推动下,石友三逐渐有些抗战诚意。
       1938年初,张克威领受党和石友三的双重使命,秘密去延安,一面向党中央汇报在石部的工作情况,一面代表石友三向中央要干部。张克威途经河南过黄河时,遭遇敌机轰炸受伤。2月中旬,他抵达西安时,伤口感染化脓。中共驻西安办事处请来[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031.htm][color=#0000ff]白求恩[/color][/url]大夫给予手术治疗,很快痊愈,于月底到达延安。张克威在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极大鼓舞。3月上旬,[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689.htm][color=#0000ff]毛泽东[/color][/url]同志接见了张克威。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同志设宴招待张克威,听他的工作汇报。他在延安休息几天,经毛主席同意,中组部从抗大、陕北公学抽调17名学员,由张克威带领回到冀南石友三部队做政治工作。这次张克威还带来毛主席给石友三的亲笔信,既稳定了他合作抗战的情绪,鼓舞部队的士气,又扩大了我党统战政策的影响。
       1938年6月,石友三的六十九军扩编为第十兵团,蒋介石委任他为军团长。中共党员张友渔任军团政治部长,匡亚明任副部长。张克威在政治部的领导下做民运工作。这时,石友三部移防鲁中,粮食给养遇到很大困难。军团政治部向莱芜等4个县派了县长,换掉了地方军阀秦启荣的班底,重建县政府。张克威以知名爱国人士身份被派到新泰县当县长。中共第十军团工作委员会把他的组织关系秘密转到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给新泰县委书记董琰写了介绍信。[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468.htm][color=#0000ff]山东省[/color][/url]委为保护、支持新泰县政府工作,从蒙阴县独立营调来两个连,成立新泰县大队,张克威兼任县大队长。张克威在新泰县工作深入群众,平易近人,同县委配合融洽,很快打开局面,由开始仅1个区的范围,扩展为4个区,抗日宣传工作,筹粮筹款支持抗战都很有成效。同年9月,日寇占据新泰县政府驻地龙廷镇。时值[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973.htm][color=#0000ff]蒋介石[/color][/url]以“保卫大武汉”名义,调十军团南下。张克威奉命撤回政治部,离开新泰县。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5-13 2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了解一下  我沈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3 22:1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