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8|回复: 6

广告是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9 1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厨子一把盐,坏厨子也是一把盐。产品营销成于广告,也败于广告。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 广告是盐
     
    我把广告比作盐是受了《百喻经》中一则寓言的启发。《百喻经》是由古印度佛教法师僧加斯拉编的佛经,早在南期齐朝时就由来华僧人求那毗地译为中文。这本书用近百则寓言故事阐述佛教教义,有许多人生哲理,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启发我的这则《百喻经》中的寓言题为“愚人吃盐”。说的是,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盐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我把广告比之为盐,这则寓言就是,某企业产品销售不好,别人让他做广告。他做广告后,销路打开。于是他就想,做一点广告效果如此之好,做更多广告岂不更好?于是就争得了中央台的广告标王,结果企业却垮台了。说得更具体一点,这不就是秦池酒吗?
     
    广告对产品销售的作用正如盐对菜味道的作用一样。“广告”一词来自古希腊语,意思是“大喊大叫”。我觉得这个本意蛮确切的。在现代经济中,“不喊不叫”没人知道,酒好也怕巷子深。但喊多了,岂不也会让人烦吗?何况把资源都用于“大喊大叫”,不干实事,产品没特色或者质量差,谁会去买呢?经济学中用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来说明广告支出对增加销售的作用。这个弹性是用需求量(即销售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广告支出变动百分比计算出来的。例如,假设某种产品广告支出增加了10%,需求量增加了15%,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就是1.5。在正常情况下,广告支出增加,需求量增加,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是正的,这就是广告的有效作用(加盐菜的味道好)。但如果广告支出增加太多,引起消费者反感,需求量反而减少,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为负,这就是广告的负作用(加盐太多菜没法吃了).
     
    盐使菜味道好的基础还是菜本身,如果用烂白菜叶子或臭鱼烂虾去做菜,盐加的再适当也没用。同样,广告起用的基础还是产品的特色与质量。产品本身不行,广告做的再多再好也没用。当年秦池夺得中央台广告标王时风光得很,它的老总说,开进中央台一台桑塔纳换回一台奥迪。但秦池酒都用各地收购的散装酒(有些甚至是假酒)来勾兑,酒本身的质量不行,广告也救不了命。开进去一辆桑塔纳,什么也没出来。秦池倒下去了,又还有多少企业在步秦池的后尘?
     
    许多企业的误区正在于混淆了广告与产品的关系。菜的好坏关键在菜本身,产品销售好坏关键也在产品。名牌企业之所以成为名牌,主要靠的不是广告,而是产品。只有做出有特色的好产品,广告才起作用。没有好菜往哪儿加盐呢?谁都知道耐克是名牌,但这个名牌首先是做出来的,而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耐克鞋的创始人经过多次试验,做成了鞋底的空气垫,使鞋轻便而弹跳力强,穿起来舒服。这就成为它有别于其他鞋的特色。同时,耐克坚持高质量,无论市场多好也不以次充好。在这种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之上,耐克请受年青人欢迎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作为形象代表,大做广告,这才成就了今日“地球人都知道”的耐克鞋。产品的特色与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产品销售成功的基础。广告是锦上添花。
     
    当然,菜再好也离不了盐,产品再好也要广告宣传。广告对产品销售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我们经常说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其实就是说,企业要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有些产品特色容易辨认,例如,外形、包装上的变化。但有些产品的特色就并非一目了然,比如,内在的质量差别。而且,一种产品是否有差别还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程度。简单来说,只要消费者认为某种产品有特色,它就有特色,而无论它与其他产品实际上有多少差别。广告正是要把细微的产品差别告诉消费者,或者让消费者感觉到,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差别的产品有差别。
     
    在现代社会里,名牌本身就是无形资产。名牌产品既是质量的保证,也是消费者某种身份的象征。创名牌固然靠产品好,但也离不了广告。没有巨大的广告投入和成功的广告设计,再好的产品也难以成为名牌。需求的广告支出弹性在正常情况下为正数,正是因为广告的这些积极作用。这也正是现代社会中广告支出日益增加的原因。如果运用适当,广告支出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广告支出增加的百分比,就称为广告支出富有弹性。这才是成功的广告。
     
    把广告比之为盐,就要掌握一个度。俗话说,好厨子一把盐,坏厨子也是一把盐。看来做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盐放多少,如何放。所以,菜谱上总讲放盐“适量”。对企业来说,广告就是这把盐,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厨师放盐靠的是经验,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做多少广告和如何做广告,固然有些理论指导,但关键也还是经验。
     
    读过《百喻经》中的这个寓言都会觉得这个愚人可笑,但这样可笑的企业又有多少?多想想这个寓言,就知道如何运用广告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3-19 11: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应该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针对性下进行的.类似一些大企业都会有阶段性投入利润的百分比用来投放广告.
广告只是提高产品的认知度,但不能改变产品的品质的:hehe:
发表于 2008-3-19 15: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质量才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08-3-19 15: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只是提高产品的认知度,但不能改变产品的品质的
发表于 2008-3-19 16: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但是是不是能提高产品的美誉度,那就要看产品的质量了
发表于 2008-3-19 16: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看受众口味,要不脑白金也不会火了。
发表于 2008-3-19 2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通过广告认识有形或无形的物品,却不是通过广告认可有形或有形的物品.关键在于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0 02: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