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41|回复: 3

兽医临床诊治需与时俱进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9 2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兽医临床诊治需与时俱进

    近年来,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禽病越来越难治了,可供选择的药物范围越来越窄了,真不知如何是好。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坏事,也是好事,好就好在禽病难治才会促使人们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用药范围窄才会促使大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安全更高效的好药,反过来还会迫使违禁药、原粉药退出兽药市场,让滥用药、乱投药的现象有所改善。

       由此笔者想到,这不只是饲养管理和兽药产品的顺应时变、与时俱进,作为诊病施治主体的兽医技术人员,我们的诊治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在临床诊治实践中,技术服务人员常会碰到跟传统报道与习惯认识相去甚远的病例,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却不能治愈疾病,于是怀疑是不是又一种新病出现了?是不是现成的治疗方案过时了?是不是病原产生强耐药性了?以至怀疑是不是药物不如从前了,不能用了?

       这种疑惑很正常,因为投药是我国养禽业防治禽病的“特色”,因此对药物的信任依赖程度大于对其他原因的分析对比,所以说,这些怀疑都有道理。

       但笔者还想说,禽病的临床治疗是一种灵活、不断变化、实践性极强的思路理顺过程,正如在人医界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万无一失的医生一样,禽病的诊断、施治也只能是成功与失败经验的积累、发挥、选择、规避,这其中诊治思路的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

    举例之一:      

    水质与诊治思路的与时俱进

       不同的地区水质不同,水的硬度(钙、镁离子含量)、酸碱度对药物溶于水后的影响也不同,溶后饮用的时间长短也有差别,溶解温度、季节也有不同影响。同一药物在不同水质地区使用,疗效就会有差异。偏碱性的药物在偏酸性水质中会因中和作用而减效。再者,水质污染程度不同(尤其是表层水质污染已成各地共患),禽类饮用后的健康差异也会很大,有毒化学元素铅、汞、砷超标的水质会使家禽中毒;有害菌(如大肠杆菌)超标的水质会使家禽经常出现拉稀症状,使用抗生素后会好转,而在停药后几天又会复发。另外,受气候、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土壤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导致水质变劣,这对肉鸡腹水症的发病、日采食增重都会产生影响。此外,水质中钾、钠、镁含量过高,有导泻效应,会导致肉鸡水样腹泻。

    举例之二:      

    发病与诊治思路的与时俱进

        目前,许多疾病的发病日龄都出现提前与后延的现象,这也是我们诊治必须及时跟进和进行相应诊治处理的方面。传喉本是鸡5周龄后发生的较烈性的传染病,现在提前至3周龄即可发病,且呈现温和化;球虫病本是2周龄以上发病,现在3日龄幼雏即呈现盲肠血便;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传统报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以3-5周龄为最易感,春末夏初为多发季,而在现实病例中,最早的病例可发生于1日龄的幼雏,晚者可迟至产蛋期,四季都发已无明显季节性。习惯认识中,此病病程一周左右,一般第3天出现死亡,4-6天达到高峰,8-9天自然归转康复,而现实中,3周龄前发病的幼雏,有的病程可达2周以上。教科书记载的胸肌、腿肌条状出血也已少见,多数鸡的法氏囊缺乏特征性病变(如肿大),法氏囊萎缩现象更是很难见到,这在临床诊治上易与新城疫、肾传支等相混淆。

    举例之三:      

    免疫与诊治思路的与时俱进

        以前,法氏囊发病多见于未免疫或免疫空白期鸡群及母源抗体低的鸡群,而现在不少鸡场反复多次使用活疫苗仍然发病,有的用毒力强的进口苗做首免,后用毒力弱的国产苗做二免;有的则反过来,免疫程序也各不一样,其结果是无论怎么免疫也会发病,无论怎么用药也难治病。

        有的鸡场认为免疫没有效果,干脆发病就打卵抗,认为治疗效果快,殊不知少数卵黄抗体制备工艺粗糙,灭菌不严,致使用过卵抗的鸡群频繁暴发大肠杆菌病、支原体、葡萄球菌病,要连续用药多次方能控制,而这样用药的最直接副作用,就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都知道药源性肝肿、肾肿是用药过度导致的结果,肝的解毒功能、肾的排毒功能一旦被破坏,机体酸中毒则成为不可逆转,此时只有停药才是上策。而实践中一药不灵又投一药,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再如鸡痘,常规认识中,多数鸡群在发病3-4周左右即可自然康复,死亡率也低。但近年来,鸡痘的发病病程、死亡率都有增加趋势,不用药就不会痊愈。同时鸡痘本身又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发病后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诱发大肠杆菌、新城疫、法氏囊、沙门氏菌等病,人们恰恰容易忽略藏在鸡痘背后的隐患。传统认为鸡痘免疫采用刺种方式,刺后应有红肿结痂,如无则可以认定免疫失败,现实中,多数鸡接种后并无此症,但也不发病。

        许多养鸡场采用与新城疫冻干苗混合注射的方式来接种鸡痘,理论上是不妥当的,因为鸡痘病毒不能在深层肌肉中增殖扩繁;还有一种说法,新城疫苗对鸡痘病毒有干扰作用,于是有的鸡场干脆对鸡痘发病鸡群直接打新城疫苗,以毒攻毒,这些都给诊断、施治带来困难。

    举例之四:        

    饮水给药与诊治思路的与时俱进

        鸡的味蕾有29个,几乎不辨滋味,可实践中,有的药物溶于水后,鸡就是不喝,有的即使喝也很细慢,换为清水它就抢着喝。味苦是人的味觉感受,鸡本不应如此,但鸡不喝某种药水,却是不争的事实。

       究竟怎么认识这些问题呢?是书本理论指导实践,还是实践在不断刷新修正理论?临床诊治需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兽医技术人员要敢问为什么?把怀疑的范围扩大,单纯地分析某一种原因很难准确把握诊治思路,同时又把判断的选择范围浓缩,要考虑非典型化、变异株、耐药性因素,同时要对曾用药、饲养管理、环境变化、发病日龄、用药天数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使自己的诊治技术在发展的实践中与时俱进。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2-2 17: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是转帖,但还是感谢楼主的好贴!!!里面的内容也非常务实!!!
发表于 2009-2-3 23: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啊 ..............
发表于 2009-2-7 23: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liuhan::)3::shuy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7 21:2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