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73|回复: 1

创新思路 扎实工作 推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5 21: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新思路 扎实工作 推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
时间:2008-02-01来源: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张宝文副部长在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月18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农业系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交流基层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总结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全国农产品供给及畜牧业发展形势 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年内国务院和地方出台政策如此之多,措施如此之实,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各级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奶业正在走出困境,畜牧业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养殖效益和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比例有所提高。2007年全国肉类总产量预计达到8130万吨,同比增长1%,其中猪肉5120万吨,下降1.5%;禽蛋3030万吨,增长2.9%;奶类3650万吨,增长10.5%,但增幅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近1.5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4%。 (一)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受前期生猪价格过低、饲料成本上升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生产出现下滑。2007年5月份以来生猪和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乃至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下发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生猪生产出现积极变化,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生猪存栏上升,母猪补栏增加,规模养猪发展加快。从2007年9月开始,全国生猪生产逐步得到恢复,生猪存栏、出栏和能繁母猪数量稳定增长。据对全国情况汇总,12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6.5%;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9.4%,能繁母猪比重在10%左右,稍高于正常水平;规模养殖稳定发展,规模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0.6%。从生猪生长周期看,生猪的全面恢复需要1年多的时间,尽管母猪和生猪总存栏量在增加,但生猪出栏难以达到同步增长,按目前的发展态势,预计今年二季度后全国生猪生产供应将得到明显改善。 (二)奶牛养殖逐步走出困境。前一时期,由于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生产成本增加,使奶牛养殖效益下滑,个别地区出现宰杀犊母牛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及时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各级畜牧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总的看,2007年全国奶业在波动中发展,一是奶牛存栏上升,奶类产量稳定增加。据行业统计预测,2007年奶牛存栏1470万头,同比增长7.8%。全国奶类产量3650万吨(其中,牛奶3500万吨,羊奶150万吨),同比增长10.5%。全国奶牛单产水平达4000公斤,同比增加近100公斤。二是乳制品加工快速增长。预计全年乳制品产量约1700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液态奶1430万吨,干乳制品270万吨。三是养殖效益开始回升。2007年9月份以来,全国原料奶收购价格逐月上涨。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可比年初增加盈利1000元左右。犊母牛价格由500元上涨到1000元,成年母牛价格恢复至8000元左右,奶价上升直接增加农民收入30亿。当前,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乳品消费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加强,生产与加工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奶业生产将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今后奶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家禽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家禽生产摆脱了前两年禽流感的影响,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对猪肉的消费替代作用增强,城乡居民对禽类产品消费信心恢复。全年禽肉和禽蛋产量同比增幅分别达12.2%和2.9%。禽产品价格受成本上涨带动影响,同比有所上涨,但相对平稳,全年养殖效益明显增加。 (四)肉牛肉羊生产小幅增长。受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增加及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影响,肉牛生产增长放缓,全年牛羊肉产量呈小幅增长态势。饲料等生产成本上升导致肉牛价格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牛肉生产的增长。羊肉产量也保持稳定增长。12月份,全国牛肉平均价格为26.65元/公斤,同比上涨38.4%。尽管牛肉价格持续上扬,但由于肉牛生产周期长,牛源紧缺、供求偏紧问题在短期内难以缓解。今后一个时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扶持和推进肉牛产业的平稳发展。 (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成效,重大动物疫情发病几率明显降低。各地认真落实以免疫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措施,及时制定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免疫方案,全国禽流感、口蹄疫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抗体合格率在80%以上。全国29个省份完成了省级兽医机构改革,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前期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兽药行业监管力度和违禁药品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饲料工业总体形势良好。据预测,2007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3111亿元,同比增长7.0 %;饲料工业总产量达1.17亿吨,同比增长5.8%。饲料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下半年,全国共抽查2026个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商品饲料3193批次,产品合格率达88.29%。“瘦肉精”拉网检测的检出率为0.51%,同比降低0.11个百分点;饲料中牛羊源性成份抽样检测合格率达98.7%;饲料中违禁药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98.9%。 (七)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达4.2亿亩,草原围栏面积超过9亿亩,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面积14亿亩,3000多万头牲畜从依赖天然草原放牧转变为舍饲圈养,退牧还草项目区初步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草原植被得到了较好恢复。草原鼠虫害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火灾发生次数与受害草原面积均处于较低水平。 总的来看,2007年畜牧业经受住前所未有考验,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畜牧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一是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难度加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加之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过去畜产品的生产者变成了现在的消费者,带动了消费总量和需求总量的增长。二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目前,分散饲养农户不断退出养殖行业,规模饲养户增长的数量还不足以弥补分散饲养量的减少,这给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压力。同时,我国畜牧业发展多数是以扩大数量增加产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环境资源的约束加大。近年来,国内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饲料价格持续高价运行的态势,短期内不会缓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养殖效益。此外,畜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生产水平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此,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稳定供应,是一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和全国农业工作会都强调,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业生产不滑坡,农产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这是对全国农业战线干部职工,也包括畜牧兽医系统干部职工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各级畜牧业技术支撑部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部党组的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把握畜牧经济运行规律,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肯定成绩,进一步发挥好畜牧技术支撑部门的基础性作用 针对生猪和奶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畜牧业生产的平稳健康发展。一年来,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认真贯彻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改革,主动配合行政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 国务院30号文件下发后,农业部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及时出台了贯彻国务院文件的意见,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会议,督导检查了24个省区市的落实情况。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很多省区市的主要领导对落实国务院《意见》及时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并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建立了运行顺畅的改革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辽宁、山东等12个省区市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河北、河南等省区成立了以农业厅局牵头的改革工作小组,福建、江西两省建立了由编办牵头的工作协调机构。三是开展了对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调查摸底工作。有的以畜牧兽医部门牵头开展调查,有的由多部门联合开展调查,有的还以省政府名义下发调查方案,进行专门部署。四是出台改革方案。大多数省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29个省区市已完成了省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改革,67%的地市和45%的县(市)完成了机构改革,15个省区市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基本到位。 (二)技术推广服务成效显著 抓好技术推广是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2007年以来,组织实施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在23个省区市主推“三改两分再利用”养殖污染防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受到农户欢迎。结合奶牛和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2007年国家良种补贴项目改良奶牛346万头、生猪900万头,加快奶牛、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在36个试点县开展了生猪和奶牛科技入户工作,为1893名技术指导员发放技术手册。通过整个体系的共同努力,技术推广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继续开展飞播种草示范推广,推广草种混播、种子处理、地面处理等8项技术,累计种草349万公顷,飞播草地植被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 (三)积极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各级畜牧业技术支撑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生产第一线,摸情况,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为制定政策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多次参加了国务院和农业部组织的大规模生猪生产督导,对生猪奶牛家禽生产、疫病防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督促检查,指导和推动各地落实好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承担良种补贴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技术培训与指导、精液质量检测、项目督导等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畜牧技术支撑机构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场,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充分了解各项政策的实施范围、扶持对象和补贴方式,使政策尽快发挥效应。通过调查研究形势、宣传贯彻政策和组织实施项目,凸显了技术支撑体系应对急事、难事、大事等情况的能力和水平。 (四)草原保护建设积极推进 各级草原技术支撑机构积极参与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草地治理试点等工程建设项目,监测草原生产能力,评价保护建设效果。积极开展草原病虫害、鼠害和毒害草防治,完成鼠害防治9300多万亩,虫害防治6400多万亩。贯彻落实《草种管理办法》,开展种质资源保护,累计收集保存牧草遗传材料1.3万份,新增2000多份。大力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草原围栏、划区轮牧、舍饲养畜和秸秆加工利用等综合配套技术,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调查研究草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开展补偿试点提供依据。 (五)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经过各级畜牧技术支撑机构的努力,历时3年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现场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全面展开,国家和地方志书的编写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分级保护原则,组织验收了第一批共11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各地也组织验收了一批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保护了内蒙古白绒山羊、大额牛、矮脚鸡等珍稀和濒危畜禽品种。审定通过了夏南牛等一批我国自主培育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有的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农业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部署,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整治工作,参与了农产品专项整治的督导和验收。组织177家大型饲料企业发布质量安全承诺书,倡导诚实守信、安全生产。参与制定了2007—2011年畜牧业标准建设五年规划,加强了标准化战略研究和国际交流,加快了标准制修订步伐。各地畜牧技术支撑机构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作为一项重要职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认证工作,提高了畜产品质量。2007年,共培训基层检查员和生产技术人员1300人次,有2387个产品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进一步增强了消费信心。 2007年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一年。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畜牧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畜牧业发展构成新的挑战。作为全国畜牧技术支撑体系的同志们,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信心,抓住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创新思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共同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全国畜牧技术支撑体系要顺应形势、抢抓机遇,苦练内功、增强本领,履行职能、不辱使命,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一)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体系改革 要抓住当前各级政府重视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全面贯彻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基层畜牧体系改革工作。凡是没有出台改革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的省份,省级畜牧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工作进度,尽早出台方案;已经出台改革方案的省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革方案的落实上,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落实到位。要强调的是,根据国务院《意见》的规定,在机构设置上,县以下机构畜牧兽医合并设站,畜牧、兽医二者缺一不可;在职能定位上,要明确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在人员配备上,要按照畜牧、兽医并重的原则,合理定编,科学设置乡镇畜牧兽医站中畜牧人员的编制。要从完善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推广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一套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行方式高效的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本领 随着畜牧业技术进步的加快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人员素质和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这支队伍的人员和知识结构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发挥支撑作用。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要履行好自身职能,完成好政府和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就必须要在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严把选人进人关,坚持考试考核,公开招聘,选拔那些事业心强,热爱基层畜牧推广工作,具备相应专业学历,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其次,要鼓励和引导畜牧科技人员走下去,切实深入生产一线,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推广骨干作用。三要根据事业发展的要求,为在职人员创造学习条件,鼓励他们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四要创新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定期考核,打破终身制,建立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技术支撑体系队伍。 (三)主动争取投入和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要切实重视技术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规划,争取将其列入到行业发展规划中。地方畜牧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要积极争取重大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基础条件,强化服务手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过3到5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畜牧业技术支撑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 (四)切实履行职能,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 当前,基层畜牧体系改革与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即将展开。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要积极应对,做好基础工作,把握主动权。要履行好职责,完成好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创造出一流业绩。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大局意识。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入户力度,提高科技普及率,帮助广大养殖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整个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要从发展适度规模、推广良种、普及科学饲养管理、草原灾害防治和生态建设、规范投入品使用等多个环节入手,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好本职工作,成为行政部门靠得住、离不开、用得上的好参谋,好助手,充分发挥出我们应有的作用。 (五)开阔视野,拓展发展空间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畜牧行业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放宽视野,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勇于承担政府和行政部门委托的任务,如行业调研、生产和市场预警、政策的具体落实等,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打折扣。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全国性、区域性重大推广示范项目和技术进步行动。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提出行业发展建议。要靠出色的工作,优异的成绩,赢得主管部门的信任,承担更多的任务。要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支撑。我还是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创新以强国力,科技以济民生”。 同志们,今年落实畜牧业各项政策,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体系改革也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让我们团结起来,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畜牧业、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猪年已过,鼠年将至,在这里我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8-2-15 22: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落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3 00: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