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8-29 17: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饲养管理程序和疾病防控体系,更需要好的原料质量控制,前期关键是锻炼肠道,断奶前肠道发育必须达到最好,肠道发育最好需要好的奶水和好的叫槽料,断奶后主要是原料和能量的消化利用率,更需要好的环境!
引用一篇文章”“”“”“”“”“
养猪要视猪如己,想一想我的猪感觉对了吗?这种对环境的感觉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空气品质、畜舍设计、饲养密度及隔离与净空,每一项都对猪生长影响很大,由表1可看出不同环境因素对猪有很大的加值影响。
表1 不同环境因素对猪的加值影响
因素 生长性能
高温 密饲 并栏 每日增量(g) 饲料采食量(kg/日) 饲料/增重
- - - 876a 2.18a 2.50a
+ - - 792ab 1.99bc 2.50a
- + - 734bc 2.00bc 2.70abc
- - + 777ab 2.01ab 2.56ab
+ + - 608d 1.80d 2.94c
+ - + 676cd 1.83cd 2.70abc
- + + 657cd 1.88bcd 2.86bc
+ + + 606d 1.85bcd 3.03c
(1)开始体重34.7kg,饲养4周。
(2)a,b,c,d字母不同即表示差异显著(P<0.05)
环境因素是一向最不被重视,研究最少的项目,近年来才陆续出现很多报告,发现环境因素对饲料营养的影响超乎我们想象。如图一所示,不利的环境因素包括:饲养密度高、空气品质差、畜舍建筑劣、消毒卫生差及保温不良、温差大、移动所造成的应激等,这些不利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便是环境压力高,而营养、初乳量、疾病、霉菌毒素、过氧化物等因素则左右着免疫能力的强弱。
当环境压力超过免疫能力时,动物免疫系统便积极运作,使身体进入备战状态,此现象称为免疫激发(Immune System Activation)。当环境压力远高于免疫力时,免疫激发程度更高,我们称为高免疫激发(High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反之则称为低免疫激发(Low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图二即显示环境压力、免疫力与免疫激发间的关系,不利的环境压力引起免疫激发,而免疫激发影响了营养利用率。
免疫激发所产生的现象,首先是细胞浆质(Cytokine)的释放,告诉身体要开始备战了,然后细胞浆质活化免疫系统的细胞及体液,使促肾上腺皮质素及甲状腺素增加,胸腺多生体,生长激素及IGFS降低,这些过程造成很多营养被消耗掉,产生如下影响:
 采食降低
 体温上升,维持需要量提高
 骨骼、肌肉等生长抑制,增加脂肪量
 体蛋白合成减少
 生长变慢
四、环境因素对小猪生长及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近年来有关免疫激发高低对生长、营养需要的影响见表2、表3、表4、表5、表6、表7。
表5:免疫激发高低对生长及屠体的影响(12磅~67磅)
免疫激发低 免疫激发高 差 异
日均采食量(磅) 2.10 1.91 +0.19
日增重(磅) 1.39 1.06 +0.33
换肉率 1.52 1.87 -0.35
屠宰率(%) 72.4 70.1 +2.3
瘦肉率(%) 61.4 55.9 +5.5
抗原量(CD4/CD8) 0.6 1.7
Williams et al.(1994),Stahlyet al,(1994,1995)
表6:遗传性能与免疫激发的相互效应
项 目 遗传性能 免疫激发 差 异
低 高
日增重(磅) 低 1.50 1.32 -0.18
高 1.82 1.40 -0.42
换肉率 低 3.98 4.28 +0.30
高 3.02 3.60 +0.58
瘦肉率(%) 低 40.6 40.5 -0.10
高 61.8 57.5 -4.30
每日瘦肉增重(磅) 低 0.37 0.32 -0.05
高 0.82 0.58 -0.24
Noel Williams 1995
表7:免疫激发高、低对可消化赖氨酸及含硫氨基酸需要量的影响
猪体重 免疫激发 氨基酸需要量 含硫氨基酸:赖氨酸
赖氨酸 含硫氨基酸
8.5 低 1.34 0.64 0.48
高 1.07 0.59 0.55
13.5 低 1.22 0.62 0.51
高 0.99 0.57 0.58
由上述研究可归纳如下结论:
1. 低免疫激发环境的猪吃的多、长得快、换肉率好、屠体瘦肉率高,而高免疫激发环境的猪则正好与之相反。
2. 低免疫激发的猪,瘦肉率高,所以营养浓度也要更高。28日龄前小猪料中赖氨酸含量需要提高0.25-0.4%,28日龄后保育期饲料中赖氨酸含量需要提高0.15-0.3%,而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差别则相对较少,约提高0.05%左右,这也表示低免疫激发的猪,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需要量的比值较低。
3. 低免疫激发情况下,更能发挥高遗传性能猪的生长潜力,故遗传性能较好的猪,愈需要低免疫激发的环境。
五、环境因素与小猪饲料原料的选择
表5是不同免疫激发环境下,血浆蛋白效果的差异,由表中不难看出高消化、高嗜口性原料在高免疫激发环境下,较能突出效果。表8是不同免疫激发环境不,卡巴得添加效果差异,显示高免疫激发环境下,抗菌剂才能显现其效果,反之,抗菌剂的促生长效果有限,此点也证实抗菌剂之所以可以促进生长与减少免疫激发有很大关系。
表8:免疫激发高低对血浆蛋白使用效果的影响(14磅~33磅体重)
项 目 免疫激发 血浆蛋白用量 差 异
0% 6%
日增重(磅) 低 0.88 0.90 +0.02
高 0.54 0.71 +0.17
换肉率 低 1.44 1.42 -0.02
高 1.88 1.66 -0.22
Stahly et al.(1994)
表9:免疫激发高低对抗生素使用效果的影响(12磅~254磅体重)
项 目 免疫激发 卡巴得用量(ppm) 差 异
0 55
日增重(磅) 低 1.86 1.89 +0.03
高 1.51 1.62 +.11
换肉率 低 2.75 2.67 -0.08
高 3.12 2.90 -0.22
背脂(英寸) 低 1.14 1.07 -0.07
高 1.34 1.21 -0.13
腰眼面积(英寸) 低 5.96 6.12 +0.16
高 5.6 5.55 +0.49
瘦肉率(%) 低 56.0 57.6 +1.6
高 51.9 54.2 +2.3
Stahly et al.(1994)
总结各种论述所知,高免疫激发环境下的小猪吃的少、体温上升和活力低,导致其消化能力弱,对高抗原蛋白敏感(豆粉为代表),换料应激更明显,故此环境条件下的小猪饲料需要选择消化率高、乳制品多、抗原低的原料,以及嗜口性好和药品剂量较高的配方,因此饲料成本也必然会跟着增加。
六、如何判断小猪环境状况:
您的猪场到底是属于免疫激发高的环境,还是免疫激发低的环境呢?美国已发展有试剂来做判别,但事实上我们只要对自己猪场或客户猪场深入了解后,应可轻易判断出其属性,表10便是其简易评估方式。
表10 如何评比小猪环境状况
项目 低免疫激发环境 中等环境 高免疫激发环境
保育猪管理方式 执行SEW、SPF、
Wean to Finish 统进统出(AIAO)、
猪源封闭的猪场 连续性生产场、肉猪场、有外来猪(含种猪、小猪)
健康计划 有防疫计划、消毒计划、血清测定、定期剖检、临床计录 有防疫计划、消毒计划,少见发病 经常发病
保育猪表现 60日龄26kg以上,5~20kg的FCR<1.5,死亡率<2.5% 60日龄23kg以上,7~20kg的FCR<1.6,死亡率<7.5% 60日龄20kg以下,死亡率>7.5%
环境 大多密闭式,有可控制温度、通风的设备、饲养密度正常 可维持良好的温度,通风、清洁、干净、饲养密度正常 开放式,不易保持环境状况,密饲
应激与病原 低 低 高
七、结论
小猪营养需求标准,早期报告认为应随日龄大小变化,后来很多研究报告证明这是不科学的,小猪饲料营养需求应根据其体重变化。近年来有很多研究报告发现环境因素也左右了小猪的营养需求,因此,未来设计小猪饲料是应同时考虑体重和环境因素。不同环境下小猪的饲料需求可归纳如下:
低免疫激发环境者: 高免疫激发环境者:
A、 营养成分要提高。
B、 原料使用简单,玉米、豆粕为主。
C、 提升免疫的营养需求不大。
D、 用药可减少。 A、 营养成分一般标准即可。
B、 原料使用复杂,必须是高消化、高乳品、低抗原、高嗜口性的原料。
C、 免疫营养需求大。
D、 用药要高。
环境因素引起的免疫激发程度不同造成的影响明白后,文章开头所提的七大疑惑,应该均有明白的答案了:
 15kg的猪,营养上本来就可以改换小猪料,但高免疫激发环境下的猪需要高消化、低抗原、高乳品、高药品、高嗜口性的饲料,自然非用保育料不可。
 高免疫激发环境的猪因为活力差、吃不下和消化能力弱,一旦离奶或是换料就会产生应激,给小猪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低免疫激发的猪场因管理合理、应激少,即使面对蓝耳病和PWMS等疾病的威胁也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成绩,而有些猪场常因忽视管理的重要,当出现疾病时只顾盲目用药,最后不但增加了成本,结果往往也不尽人意。
总结以上所述,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免疫激发的程度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而异,所以设定好客户群,提供他最需要的饲料,就自然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及可供挥洒的空间。 |
|